「最近15天有沒有去過新發地?」這是最近高頻出現在北京市民面前的必答題。
一周之內確診158例新冠肺炎患者,隨著北京疫情態勢驟變,北京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迅速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疫情地標。與此同時,摸排與新發地相關的人,成為北京最迫切的工作。
6月17日,北京方面透露,13日起,北京已經對35.6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17日將完成對大數據篩查的35.5萬涉疫市場相關人員的檢測工作。這意味著,一周之內,北京排查了70萬人。
6月13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警方對周邊進行交通管控。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坐標:新發地!
6月12日凌晨4點,天剛蒙蒙亮,北京南四環外的新發地市場裡已經人聲嘈雜。這個占地1680多畝、有170多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市場,周轉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生鮮蔬果,十幾米半掛貨車來來往往。此時的新發地,正準備供應北京各大商超、餐廳、學校和市民新一天的新鮮食材。
日吞吐蔬菜1.8萬噸,果品2萬噸,生豬3000多頭……作為亞洲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左右著整個華北地區蔬菜流轉,供應著全北京飯桌上70%的蔬菜和10%的豬肉,是名副其實的「菜籃子」。
然而12個小時之後,北京市疾控部門通報,新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曾到過新發地市場採購海鮮和肉。彼時的新發地,其牛羊肉交易大廳已宣布停業。又過了不到12小時,13日凌晨3點,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整體暫時休市。
2003年非典期間也不曾關停的新發地,安靜了下來。
和這種安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上不斷湧現的追問:「新發地在哪裡?在新發地發現了什麼?它關停意味著什麼?」一時間,新發地落進輿論漩渦。
「將新發地批發市場作為流調溯源的重中之重,對市場所有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對周邊場所全面排查。」12日晚間的北京市的疫情發布會上,新發地已被視作北京這波疫情防控的靶心。
之後幾天,北京披露了更多確診病例的人員構成和活動軌跡,在新發地工作的人、去新發地採購的人、所供職的餐館從新發地進貨的配菜員……在這兩天的北京疫情新聞中,「均與新發地有關」成為標題里的高頻語彙。
雖然目前有關疫情源頭的爭論還很多,但是,當所有線索都指向新發地,在人們眼中,新發地已然是北京疫情的「坐標」。
於是,在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裡,尋找與新發地有關的人,成為最緊迫的事。
6月17日,北京西城一實施封閉管理的社區,工作人員為社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敲門行動」
找到兩周之內與亞洲最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相關的人,難度可想而知,但再難也必須爭分奪秒地找。
摸底首先從新發地周邊出發。途經這裡的4條市內公交線路繞行甩站;附近3所小學、6所幼兒園立即停課;周邊11個小區封閉管理;9萬多附近居民和8000多名市場工作人員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摸底還在更廣的範圍同步進行。北京市委組織部官微6月15日發布,北京市各區全面開展「敲門行動」,摸排與新發地有關人員等信息。
盛夏的北京,即使在夜裡,空氣都有些潮熱。有網友拍到晚上十點左右,一位居委會老大爺邊擦汗邊在單元樓門口按門鈴,挨家挨戶詢問:「有沒有去過新發地的人?謝謝。」
這幾天,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接到了社區居委會的電話,確認是否曾在5月30號之後去過新發地市場;網絡上,也有北京的社區工作人員感慨,凌晨3點微信群還能收到街道領導對防控工作的安排……
這些發生在個人身上的故事,正是近幾天北京拉網式排查的縮影。
在15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穎表示,所有社區的防控工作已進入戰時狀態。7200個社區(村),近10萬名社區(村)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控「戰場」。
各街道組建了摸排隊伍,下沉幹部、社工、樓院長、志願者等一對一認領任務,逐戶敲門,打電話、發簡訊,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地毯式」摸排工作,從清晨破曉到夜半時分。
社區的所有卡口都有社工、下沉幹部、居民志願者、保安24小時輪流值守,嚴格執行測溫、查證、驗碼、登記4項措施。
有市民收到大數據分析的簡訊 中新網 張曦 攝
「大數據說我去過新發地」
在地毯式人工摸排的同時,有關「新發地」的提醒,高頻次地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找人的方式,有的接地氣,有的高科技。
隨著疫情驟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原本已經撤掉的體溫檢測點又重新設立起來,測溫人員會問一句你從哪來,有沒有去過新發地。不少北京網友還曬出小區內大喇叭「廣播尋人」的視頻:「親愛的居民朋友,如您曾去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為了您、家人及大家平安健康,請主動迅速與社區居委會聯繫。」
此外,新聞報道、手機簡訊、大街上的橫幅、電梯里的廣告,都不斷提醒市民如果近期去過新發地,要及時報告,主動檢測。
北京市民的社交網絡中,上報5月30日及以後是否去過新發地,有無相關人員接觸史,成為工作群、小區群,甚至家長群中的必答信息。
這兩天,住在南城的北京市民還陸續收到落款為「大興區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條手機信息:
「經過全市大數據分析,您可能在5月30日(含)以後去過新發地批發市場……」
據北京市大興區介紹,為堅決阻斷傳播渠道,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深入細緻開展流調和病毒溯源工作,6月15日至16日,大興區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三大運營商,向有可能在5月30日以後路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市民發送配合填報信息的相關簡訊。
「大數據說我去過新發地」,成為不少北京市民社交網絡群組中的熱門話題。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專家吳浩17日對媒體稱,行動軌跡一致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分析相關的風險人群在哪裡,北京最近幾天檢測的30多萬人都是利用大數據找出來的。
6月14日,北京市民在宣武體育場進行核酸採樣。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應檢盡檢,願檢盡檢
對於北京來說,爭分奪秒地摸底排查,除了找人,還有檢測。
「今天全社區做核酸檢測,一大早給我們發放了免費早餐,突然感覺疫情離我們好近。祈禱平安!」6月16日上午,一位北京市民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中發了這樣的信息,配圖是社區居民排隊做核酸採樣,以及自己收到的免費早餐。
近來,不少北京市民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排隊等待核酸採樣的照片。
網友曬出做核酸檢測收到的免費早餐
對確診病例所住小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對新發地市場超萬名商戶、員工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對5月30日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對所有農貿市場、餐飲店、食堂等重點場所進行全面防疫檢查、環境消殺和核酸檢測……
眼下,「應檢盡檢,願檢盡檢」成為北京防控疫情重要措施,以往似乎 「高危人群獨有」的核酸檢測,已經在北京市民中漸次大規模鋪開。」曾經「談核酸色變」的市民,也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表現出更高的檢測意願,主動篩查的人數不斷增加。
按照北京市衛健委的說法,北京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達到98所,日最大檢測能力達9萬多人。
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核酸檢測的日均採樣約40萬人。自6月13日起,北京已經迅速對新發地等出現疫情的市場人員、周邊小區居民、大數據排查涉疫市場人員、社區「敲門行動」中主動報告有關接觸史的人員以及全市各農貿市場工作人員約35.6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17日,將完成對大數據篩查的35.5萬涉疫市場相關人員的檢測工作。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地區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高效率的尋人和檢測背後,是一線「抗疫戰士」實實在在的付出,更是全體北京市民的積極響應和有力配合。
這兩天,一些核酸檢測人員的「工作照」走紅網絡,凌晨1點的深夜,他們墊著塑料紙躺在檢測點短暫休息;38℃高溫的正午,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露天檢測點堅守崗位。
有網友在這些照片下留言:沒有什麼辛勞是理所應當的,讓我們一起加油。
來源:中國新聞網
您就是環環的衣食父母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