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逃能手廖世印!認識下這位沙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2019-08-12     三明日報


正對著電腦進行信息研判工作的廖世印

鄒曉紅 文/圖

在沙縣公安局,民警們談起身邊的一位同事,常常會點贊——「他反應敏捷,很多時候,他都能在千絲萬縷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敏銳地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

這位被同事們誇獎的業務能手就是沙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廖世印。今年6月,他被福建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公安刑偵系統「緝捕追逃能手」的光榮稱號。

從理工男到人民警察

1987年出生的廖世印,畢業於國家211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機械設計製造自動化專業。如果不是源於父母的期盼與自己兒時的警察夢,他很有可能早已成為人們口中的工程師。

「畢業那年,父母希望我回三明,我也覺得『父母在,不遠遊』。而我兒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於是報考了沙縣公安。」談起自己的從警經歷,廖世印覺得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2010年7月,他興致盎然地前往沙縣富口派出所報到,在期待中開啟了從警生涯。然而,基層派出所的工作很瑣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管,很考驗個人耐心,剛開始他頗有些氣餒。「我就是個理工男,平時做事比較粗枝大葉,鎮里『東家長李家短』的事情,有些我聽著都糊塗了,更別談處理了。」他說。

最讓他感到心情低落的是,自己的高中、大學同班同學很多在阿里巴巴、華為、比亞迪、格力等大城市裡的大公司就業,不僅生活精彩多姿,而且到手的月工資也很令人羨慕。「我是不是選擇錯了?要不要離開?」挺長一段時間,他很沮喪。

在彷徨之際,2012年1月,他被調往沙縣鳳崗派出所工作。也在那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徹底轉變他的觀念、讓他心甘情願紮根警隊的事。

同年4月份,有市民報警,在沙縣濱河路有一名年輕的女性疑似要跳河。接警後,廖世印馬上趕往現場,勸說其愛惜生命。但是,她始終不聽勸,突然縱身跳入沙溪河。說時遲、那時快,廖世印來不及考慮自身安危,跟著這名女子跳入河中,將其救起。事後,這名因感情糾紛選擇輕生的女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並與她的父母多次對廖世印表示感謝。

「因為工作職責,我挽救了一個生命和她的家庭,這份工作很高尚,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那一刻,他認識到,穿上這身警服,不為圓夢,也不為父母的期許,而是為了服務百姓,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二年8月份,廖世印如願進入了沙縣公安局刑偵大隊。作為理工科男,他善於思考、反應敏捷。這些優勢,讓他在案件的研判和偵破中常常能更快地找到突破口。他還善於運用大數據,開闢多樣化的追逃途徑。今年,他獲評全省公安刑偵系統「緝捕追逃能手」的稱號。

抽絲剝繭尋突破

今年4月中旬,沙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沙縣一市民報案稱,自己通過QQ帳號向他人購買了「王者榮耀」遊戲帳號。此後,對方以收取販賣遊戲帳號費用、定金、保密金等為由,陸續騙走了他一萬五千多元。

負責這起案件研判專班的民警正是廖世印。

「這筆錢到底去了哪裡?犯罪嫌疑人是怎樣將騙取的錢或消費,或轉入銀行卡的?」廖世印冥思苦想,在受騙者每一個轉錢的環節中尋找蛛絲馬跡。

微信掃碼、銀行卡、支付寶、紅包、銀行卡……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為騙取錢財,也是絞盡了腦汁。每一次資金流向都設置了不同的人來收取,並用不同的方式,有時用多個人不同時間不同的微信紅包或支付寶,有時在不同商城使用微信紅包消費,似乎在一個個迷宮裡給警察玩起了貓抓老鼠的遊戲。這樣的層層設防,對廖世印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只要有犯罪,就會留下破綻。廖世印一次又一次地在黑板上、筆記本里畫出受騙者被騙走的一萬五千多元流向圖,一個個地假設,分析關係人;一幕幕地情景再現,追查上百筆的錢款流向。他堅信,這筆錢最終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是犯罪嫌疑人深藏的窩點。

在錯綜複雜的上百條交易信息中,要找到案件的突破口,靠的是超強的耐心和細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天後,廖世印發現,受騙者的一筆錢款匯入的一個支付寶,在廣東汕頭一家酒店使用過。廖世印立即帶領幾名民警,趕赴汕頭。

在當地,他克服了監控條件差、治安環境複雜、人員密集等不利因素,成功鎖定汕頭市潮南區一出租房的詐騙窩點,很快抓獲了實施詐騙的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用於作案的十幾部手機、數十張銀行卡。至此,這起以買賣遊戲「王者榮耀」帳號為由的電信網絡詐騙案,成功告破。經公安機關初步核查,這幾名犯罪嫌疑人已作案百餘起,涉案金額近20萬元。

一個多月的辛苦,廖世印和研判專班的民警們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談起這起案件的偵破過程,廖世印難以抑制心中的成就感:「偵查電信網絡詐騙,就是我們警察與犯罪嫌疑人鬥智斗勇的過程!」

引蛇出洞擒「狡狐」

2018年9月,沙縣轄區發生一起冒充「公檢法」辦案的詐騙案件,被害人被騙金額190餘萬元。案發後,市縣公安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對該案作出指示,廖世印臨危受命。他通過對被騙資金追查,發現四川成都籍男子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通過查詢,該人有多次吸毒前科,行動極為隱秘,基本無人知道他的活動軌跡。

對付這樣一個行動隱秘的犯罪嫌疑人,廖世印並沒有採用常規的「大海撈針」,蹲守抓捕,他要「引蛇出洞」。

廖世印了解到王某有吸毒前科,分析他很有可能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後,便假扮貸款公司工作人員添加了王某微信,推銷貸款業務。此時,正如廖世印預判的那樣,犯罪嫌疑人王某正缺吸毒資金,當即表示需要貸款。看到犯罪嫌疑人上鉤,廖世印趁熱打鐵,又以需要郵寄貸款合同為由獲取了王某的地址,最後,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成功抓獲。

王某到案後,廖世印立即對他進行了突審,對案件進行深挖,又從中端掉了一個由5名犯罪嫌疑人組成的買賣銀行卡進行犯罪的團伙。

自2014年12月,廖世印從事沙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電信反詐騙工作以來,由他主偵和參與偵破的案件已達400多起,成為行業內電詐情報研判中的佼佼者。

當下的電信網絡詐騙越來越高智商化,洗錢手法趨於專業化,對廣大民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案件的偵破都需要大家並肩作戰,每一位民警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不僅需要繼續加強學習相關業務知識,還應該向公安隊伍中優秀的人學習。」廖世印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1dUhWwBvvf6VcSZPj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