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嶺位於南嶺北麓郴江之濱,它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郴州市蘇仙區境內。她距市中心三華里,主峰海拔526米,滿山古松籠翠,崗巒霧雲繚繞,構成"蘇林雲松"的奇觀,為郴陽八景之首,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萬華岩
萬福泉
說到蘇仙嶺,首先要講述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西漢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女外-位潘姑娘在--河邊洗衣時遇奇懷孕,並在牛脾山桃花洞內生下蘇耽,即後來的蘇仙。蘇耽出生後鶴覆鹿乳,長大後孝敬母親,得異人授仙術,通醫道,識百藥,聰穎勤奮,為民治病,造福鄉里。十三歲時跨鶴升仙。
吞萍懷孕
郴州旅舍
桃花居
白鹿洞,蘇仙出生的地方。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蘇仙嶺正是如此。不僅有仙,還有福,自古就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主峰海拔526米,山勢秀麗,萬木蔥蘢,古蹟眾多,自然資源豐富,被稱作郴州的「綠肺」。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遊覽處。桃花居是遊客登山的起點,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別致。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內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岩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禦寒。現洞口塑有大小二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隻白鶴,姿態各異,趣味天成。
位於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為摩崖石碑,高52厘米,寬46厘米,刻有秦觀《踏莎行郴州旅社》詞和蘇軾跋,行書,計11行,每行8字,乃米芾手跡。時人稱「秦詞」、「蘇跋」和「芾書」為「三絕」。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鄒恭將「三絕」翻刻在崖壁上,稱「三絕碑」。三絕碑是寶貴文物,今依崖建有綠頂紅柱的護碑亭進行保護。過三絕碑後登山,行2公里左右,經2座石亭可至蘇仙觀。蘇仙觀有正殿三進,殿門有額曰:「天下第十八福地」。這是一座宋代建築形式的廟宇整個建築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稱「屈將室」。登蘇仙觀遠眺,可見連綿群山起伏若海中波濤,景色飄緲,秀美異常。
桃花居
蘇仙嶺上多石刻,計有30餘塊,為唐、宋、明、清幾代文人騷客、遊客所題刻,楷、行、草、隸、篆各體書法均有,字形大則如斗,細則如蠅,現字跡清晰,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中,山頂石壁有「壽山」大字石刻。山下造石成山,其上刻有許多「福」字,其字體都出於自唐太宗以來十八代名君之手,題名「萬福山」,暗寓蘇仙嶺即為「福地」也。
在蘇仙嶺頂峰,沐浴著燦爛陽光,蘇仙嶺觀景瞭望平台顯得格外雄偉。從景觀橋到瞭望台,腳下是青山綠樹,遠處是林立高樓。站在最高處鳥瞰,美麗郴城盡收眼底,四面青山環繞郴城,給人以「無限風光在險峰,如登仙境」的美妙體驗。
曾經張學良少帥被關押於此
南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