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2億,億航想當「中國無人機海外第一股」?載人竟是關鍵大招

2019-11-17     無人機網

近日,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億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

億航成立於2014年,早期從事消費級無人機業務。

被大疆「驅逐」

但在消費無人機領域,大疆一家獨大,競爭激烈,一些無人機公司開始轉型尋找出路。億航放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轉攻載人無人機和物流無人機等領域。

招股書稱,2016年末,公司開始逐步淘汰消費級無人機業務。後逐步向行業應用轉型。

目前,億航仍面臨虧損,過去三年,公司累計凈虧損超過2億元。能否成功上市,打開新的補血通道,對億航來說十分重要。而此次IPO如果成功實施,億航將會成為「中國無人機海外第一股」。

就此,《商學院》記者梁偉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無人機的想像空間本就不是一個會飛的相機,億航其實機會很大,也使得其上市的故事很豐滿。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退卻後,億航正在試圖在B端尋找突破口,且正好遇見風口。

鑒於,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的風口趨勢,以及在中國國內城市管理等B端領域的蔓延,使得億航一方面需要大量資金來為自己深入商業無人機市場來積蓄力量,另一方面是在風口上這樣的故事容易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載人才是無人機的決勝局

畢竟,消費級無人機的天花板已經臨近,尤其是在沒有更多創新,較多的用途不過是會飛的照相機的情況下,業界的關注點也會在市場前景、應用場景更為多元的商用領域。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6月,億航分別實現營收為3170萬元、6649萬元,以及3239萬元,同時,同期凈虧損卻分別高達8658萬元、8046萬元,以及3764萬元。

但虧損並不意味著億航的前途渺茫,反之,億航未來的增長點必然是商用,而且商用的最大利好是其技術和場景應用,都可能用於再次進入消費級無人機領域,並實現降維打擊。

同時,億航在載人級無人機的技術積累,也是在諸多商業場景,特別是物流、外賣等和消費場景息息相關領域上,可能直接完成「變現」的。

必須注意的是,2016年1月,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億航推出全球首款載人飛行器「億航184」,憑藉純電力支持低空、中短途飛行一戰成名。

不再只是會飛的相機

現在的無人機市場,所謂消費級無人機,更類似於將過去的航模變得更多用途,但突破口和實現場景並不豐富。

5G帶來的產業網際網路(或者說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大豐富,將促使無人機、無人駕駛等一系列技術得到孵化環境,並在B端形成大爆發。

因此,無人機市場現在的競爭,只是小眾垂直領域的競爭,並沒有真正打開市場想像。億航在這方面如果能夠突破,其前景可觀。

但探路先驅也很有可能變成先烈,只不過在無人機領域,億航已經被逼到華山一條路上,只能進不能退了。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億航智能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致力於讓每個人都享受到安全、自動、環保的空中交通。億航智能為全球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各種自動駕駛飛行器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載人交通,物流運輸,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等應用領域。作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行業中,自動駕駛飛行器創新技術與應用模式的領軍者,億航智能不斷探索天空的邊界,讓飛行科技普惠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

我們的使命

讓人類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

億航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人類帶來關於天空和飛行的革命,顛覆人類使用飛行器的時間、空間和方式,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簡單方便地使用飛行器,讓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深遠改變,讓未來100年的人類歷史,從此不同。

我們的願景

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智能飛行器企業

我們堅信在不久的未來,億航將成為全世界智能飛行器行業最有影響力和領導地位的企業。我們將在自主研發、廣泛合作、開放平台上不遺餘力地投入,讓億航的直接和間接用戶數量世界第一,讓億航的技術創新力、市場占有率、品牌價值列於全世界領導地位。

億航企業文化

客戶第一

億航的創新和成長,來源於對客戶的極其重視。創業初期GHOSTDRONE出現問題時,CEO公開了自己的手機,甘當首席客服,24小時不間斷,親自處理客戶問題。

團隊至上

億航每個人都有大局觀,緊密團結,靠團隊的強大力量去取得成功。億航創業初期,連正式的辦公室都沒有,條件很差,同事們年齡、性格、背景差異較大,就憑一股團結奮鬥的精神,每個人都是多面手,從來沒有「你的事、我的事」之分,把億航的產品和業務做起來了。

敢想敢幹

億航的創立,就是顛覆創新的過程。敢於做夢,敢於超越和顛覆常人思維,敢於實幹和創造。GHOSTDRONE和EHang184的產生,都是我們敢於逆著別人的思路思考,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更重要的是,敢於邁出第一步,把想法變成現實!

求實求真

實是實情,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和真相,真是真理,是我們必須探索的本質和規律。我們在開始時很可能是幼稚的,很多技術沒掌握,很多方法不知道。我們是通過直面問題和困難,不斷摸索和嘗試,從而掌握了更深刻的技術、理論和規律,反過來繼續促進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閉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rybd24BMH2_cNUgcg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