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一大早在門口等著,媽媽打工回來看見這一畫面,淚目了

2019-11-16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國不少地區還有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或許只是說說心裡話,熱乎地吃一頓飯。有的孩子會怨恨父母為了賺錢丟下他們,也有的孩子體諒和理解父母,每當父母回來就很高興,格外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圖片上這兩個孩子也是留守在家中,父母都外出去打工了,從小由老人帶大,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父母。早在前幾天,媽媽打電話給孩子的奶奶,說最近會回家一趟。但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到家,最近這幾天,兩個孩子都一大早站在門口等著,失落了幾天之後,今天他們終於等到了。

媽媽打工回來正是看見這一畫面,雖然寒風蕭瑟,兩個孩子依舊不畏寒風,蹲在門前默默等待。突然像有感應似的,倆孩子轉頭便看見了不遠處的媽媽,頓時站起身,一個健步衝上去迎接媽媽。

媽媽也是又激動又感動,連行李都不顧了就奔向孩子,緊緊抱住兩個孩子,臉上既有笑又有淚,可見母子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

對此,有網友評論道:「母子團聚的這一幕太感人了!」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就是這樣啊,要不是為了養家,誰願意離開孩子呢?每天想孩子想得不得了。」

​有人說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現實中,不少父母因生活所迫,不能在孩子身邊陪伴長大。而缺少父母愛孩子,很可能會導致性格缺陷、親子感情冷漠、叛逆不愛學習等等情況。


那些不能經常陪伴孩子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父母做不到每天陪伴孩子,至少要每周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這樣才不會與孩子的感情變冷淡。同時,父母也要從孩子的爺爺奶奶以及老師那裡掌握孩子的情況,但不要把這些跟孩子說,不要因此去質問孩子。

父母在與孩子聊天的時候,不要總是問重複的問題,如「吃飯沒有?」「寫作業沒有?」「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就像在查崗一樣,孩子自然不會喜歡,反而越來越反感跟父母談話。父母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要做一個傾聽者,慢慢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近況,從中多找一些有趣的話題和孩子聊。只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給出有益的指導。

就算不能每天陪伴孩子,父母也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例如全家一起吃飯、陪孩子做遊戲、帶孩子去旅行等等,父母做好這些事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拉近親子關係。

父母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rPHcm4BMH2_cNUgw5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