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溺愛,正在毀掉孩子

2019-12-12   爸媽精讀



作者:文溪(爸媽進化論主筆)


12歲的男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呢?

他們從小學畢業進入初中,越來越想掙脫父母的保護。

他們自信、陽光、有力量,正走向翩翩少年之路。

可是有這樣一個男孩子,他都12歲了,居然還沒有斷母乳

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孩子的媽媽36歲的張女士前些日子在網上求助,說自己12歲的兒子,現在還要一天三次吃母乳。早上起來,中午放學回家,晚上睡覺都要吃,否則就會又哭又鬧。


據張女士說,他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是典型的4+2+1的家庭模式,所以孩子從小就是集萬千寵愛為一身。

當她試圖給孩子斷奶時,孩子一哭鬧,老人們心疼,她也心疼,斷奶計劃暫停了一次又一次。

如今孩子這麼大了,還要吃奶。張女士看孩子情況不對勁,就送去醫院檢查,可是醫生看了也是直搖頭,說孩子身體沒毛病,這是心理問題,得靠自己解決。

李玫瑾教授曾說:「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是啊,因為大人的心軟、溺愛,在該採取行動的時候無作為,任孩子自由發展,最終造成了一大家子的困擾,真是得不償失。


01

孩子一哭鬧

父母就妥協

嬰兒時期的孩子不會說話,如果他餓了或是不舒服了,只能用哭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

可是當孩子能說會道、能跑能跳時,一不滿意就哭鬧,此時的哭鬧已經演變成威脅父母的手段。

有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剛進入超市不多久,就聽到一個3、4歲的小男孩在放聲大哭,引來很多顧客圍觀。

原來,小男孩非要買玩具,他媽媽表示昨天剛買了一個,今天又要買,媽媽決定不買了。

孩子一聽媽媽不給買,坐在地上就嚎啕大哭起來。

起初,媽媽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抹著眼淚、搖著頭,就是不聽。媽媽決定不管他,繼續買其他東西。



男孩一看媽媽走了,連忙爬起來追上媽媽。本以為孩子看到媽媽鐵了心不買就作罷了,沒想到孩子竟然鍥而不捨。

男孩追上媽媽,立馬坐在地上哭起來。媽媽又往前走,男孩又故伎重演。

最後,媽媽聽到孩子哭得聲音嘶啞,熬不住了,買了那個玩具,男孩抱著他的玩具破涕為笑。

孩子以持久的耐哭力贏得了玩具,也打破了媽媽的原則。

顯然,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次了,孩子已經摸透了媽媽的心思。只要他堅持哭鬧,媽媽就會乖乖聽他的。

同樣非常寵溺孩子、善於妥協還有明星媽媽馬雅舒。

在《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雖然經常把「不行」「不可以」掛嘴邊,但孩子們並沒有聽。



因為孩子太了解媽媽了,媽媽只是說說而已,不會有實際行動。

久而久之,孩子們對她的話置若罔聞。


有一次女兒米婭不想吃飯,想吃雪糕,馬雅舒不給。可是當孩子拿出殺手鐧——哭鬧時,她很快就妥協了,依著孩子來。



溺愛換不來孩子的聽話、懂事,因為溺愛中的孩子不懂原則,無視規矩,他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

法國作家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百依百順的愛不是寵愛,是溺愛,溺愛正在毀掉孩子。



02

父母的溺愛

正在毀掉孩子


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沒有教養。

之前有新聞報道:北京五棵松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裡上外教課,大聲朗讀英語,已經影響到其他顧客。

工作人員善意提醒時,他卻指著工作人員鼻子罵到:「我來這麼多次了就你管我,信不信我抽你!」



網友紛紛表示:真是沒有教養,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別人,不但不改正還反罵工作人員。

一個戴口罩的疑似男孩家長的女士只是強調,他還是個孩子,讓店員別搭理孩子,全程沒有一句道歉的話。

又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這事情就了結了。由此可知這孩子在家就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小霸王。

看到這一幕,網友怒了:這樣的態度,讀再多書有什麼用!



是啊!一個人可以學習不出類拔萃,但只要有教養,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是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給予有尺度的愛,而溺愛只會讓孩子深受其害。

父母不管教,將來孩子踏入社會,自有社會管教他。到那時父母百般後悔也無濟於事。

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喪失生存能力。

還記得當年被退學的學霸魏永康嗎?


曾經他可是中國最耀眼的神童,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成為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然而,他竟然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學校勸退了!一個天之驕子,竟然生活不能自理,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但這確實是事實。


魏永康的媽媽在採訪中坦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學習之外的任何事,魏媽媽都不讓魏永生嘗試,他也就失去了試錯、改正、提升的機會。


所以,在魏永生高中期間魏媽媽還幫忙喂飯;在大學期間,魏媽媽直接住進宿舍,照料孩子學習之外的所有事情。如此教育出來的孩子,可不得生活不能自理嘛。


學習之外的任何事,魏媽媽都不讓魏永生嘗試,他也就失去了試錯、改正、提升的機會。


所以,在魏永生高中期間魏媽媽還幫忙喂飯;在大學期間,魏媽媽直接住進宿舍,照料孩子學習之外的所有事情。

將孩子溺愛到如此地步,就是剝奪了孩子的生存能力。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的人,我們還能指望他有什麼大作為嗎?


教育家陳鶴琴說:「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能做的,大人就不能替他去做。」

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有度,父母不可能一輩子跟隨孩子,有些本領孩子越早學會越受益。



03

最好的愛是有尺度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可這種愛要有度。

古語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那父母怎樣為孩子做長遠謀劃?

1、建立規則意識。

包貝爾在《你好爸爸》里,講過自己打女兒餃子的事。

一次,包貝爾、阿姨帶餃子在動物園玩,動物園要關門了,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

阿姨上前抱她,她卻鬧脾氣打了阿姨一耳光。

包貝爾見狀,也給了餃子一個耳光。



雖然打孩子也不是一種合適的教育方法,但包貝爾在孩子犯錯後沒有縱容,而是教育她講規則、懂規矩:動物園要關門了,遊客就必須離開;阿姨雖然是爸爸媽媽花錢雇來照顧她的,但也要尊重阿姨。

此後,餃子果然沒有再出現類似的行為。

孩子小時,是非觀念沒有那麼清晰。錯誤行為出現時,父母及時制止可以有效地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2、 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勇敢說「不」。

賈靜雯在《媽媽是超人》中面對女兒的哭鬧行為時,給出了很好的示範。

一次,咘咘不睡覺,要去吃蘋果。賈靜雯先女兒一步將門關上,咘咘委屈地大哭起來。



賈靜雯沒有因為女兒哭泣就妥協,而是態度堅定,跟孩子說:「沒關係,你哭好了。」



過了一會兒,咘咘情緒稍有穩定後,她抱起並安慰女兒。

最終也沒讓咘咘在睡前吃蘋果。

其實,別看孩子小,但他們很會察言觀色。如果他發現父母反對自己做某件事情並且態度很堅決,他們會停止哭鬧的把戲。

3、學會放手,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10歲的嘉興女孩鄢張雅知道爸爸媽媽工作繁忙、辛苦,為了能讓爸爸媽媽下班後吃上熱乎的飯菜,她已經學會了買菜,並且在嘗試中摸索出烹飪技巧:

以前做菜的時候,我被油濺到過,後來我發現,要聽它的聲音,如果裡面噼里啪啦很響,就不能掀開鍋蓋,等聲音小了,先打開一條縫,如果沒有油濺出來,就可以打開鍋蓋了。



鄢張雅說得最多的話是:「讓我試試看,我一定行的。」另一句就是:「讓我自己來。」

她的媽媽張曉紅認為,小孩子如果能做主,那家長只要把關就可以了,這樣能讓小孩子有主人翁意識。

著名作家、教育學者劉墉說:


每一個愁人的孩子都不是「上天強加」的懲罰,父母的教育問題里,埋藏著著孩子的禍根。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更不是「橫空出現」的奇蹟,父母的教育方式里,隱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父母都能收起對孩子的「不忍心」,從溺愛的泥淖里掙扎出來,解脫自己也解放孩子!

願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教養方式,為孩子的美好未來助力!


作者簡介:文溪,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若溪流,筆尖淌情,惟願溫情治癒的文字照亮你我前行的路;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