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轉給父母,決定他們晚年幸福的,就是這一件事

2019-10-07   老年生活報

精彩生活·快樂健康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就退休了;再平平淡淡過幾年,很快就會過了七十歲。

就在平凡的生活里,有的人迷迷糊糊、得過且過;有的人不斷「出事」,成了蘇大強的翻版;有的人卻活得流光溢彩,走向人生巔峰。

很多同齡人都在問為什麼。為什麼個人和家庭條件差不多的人,生活質量卻差別這麼大?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晚年的幸福?

本來,我也是追問者的一員。但發生在身邊的幾件事兒,卻讓我頓悟——

原來,晚年生活是不是幸福,就差在一件事兒上。

一、跨越50年的愛情

說起山東知青最刻苦銘心的地方,格爾木無疑要載入史冊。在1965年和1966年,成千上萬山東八市知青來到格爾木戰天鬥地,尤其是濟南和青島兩地知青。

我的朋友老蔣就是濟南知青的一員,當年編入農建某師。格爾木的生產條件,在今天看來,無疑是艱苦到了極致。修屋挖渠、鋪路拓荒之類的艱苦勞作也就罷了,自然條件惡劣得讓人受不了。先是高原反應,喘不動氣,胸悶頭痛;接著是沙塵暴,大風一起,沙子打得臉生痛,連嘴都張不開,只有趕緊鑽地窩子,連帳篷都不牢靠;還有就是高原氣壓低,80多度就開鍋了,飯也煮不熟,黏乎乎的青稞面窩頭難以下咽;夏天的蚊子,也堪稱一大害,據老蔣說,張嘴唱個歌,就能吸進幾隻去。

由於被蚊子咬,第一年的時候,很多女知青的臉都腫了。有一位青島的張姓姑娘,平時保護得嚴嚴實實,再加上本人長相不錯,露臉的時候就更顯鶴立雞群。老蔣當時看上了這位張姓女知青。可惜的是,沒等老蔣展開攻勢,隊伍就分開了,老蔣只好把那道美麗的身影埋在心裡。

時光流逝,老蔣後來娶妻生子,生活也很美滿。可惜天不假年,老伴兒剛退休不久就去世了,老蔣成了孤家寡人,過得挺孤單,便天天專注於讀書看報。

有一天,老張在老年生活報上看到一篇回憶格爾木知青生活的文章,署名正是當年的張姓姑娘。老蔣便託人打聽了一下,這位當年的張姓姑娘也已經喪偶。於是,兩人便取得了聯繫。恰好,女方對老蔣也有印象。共同的知青經歷讓兩人走到了一起,開啟了人生第二春。

雖然命運把兩人推向了不同的路,報紙上一條偶然的信息,讓兩人成功牽手,這場跨越50年後的愛情,也算是圓滿。

二、一盤木耳的禍事

就在國慶節看完閱兵後,我得知了好友老龔住院的消息,感到有點意外。

老龔原來是廠子裡的高級焊工,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技術上是大拿。二十多年前,焊根八寸管能拿到五六百元,新世紀前就實現了小康,經濟條件不錯。

老龔知道干焊工容易落下病根,所以一直比較注意自我保護。退休後專注養生,經常在朋友圈轉發健康類文章,每天發好幾條。今天推薦吃洋蔥,明天推薦吃芋頭,後天又來篇老年肌肉鍛鍊法。我雖然不是特別關注朋友圈,但在印象里,老龔是個「養生專家」。

「養生專家」出事兒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木耳泡得時間有點長。本來他是早上泡,中午或者晚上吃。這一次泡得木耳有點多,第一天沒吃完,第二天晚上才拌著吃了,結果就鬧起了肚子,上吐下泄。

上網搜了一下,發現多起吃久泡木耳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例,有的人還挺嚴重。老龔在醫院呆了兩天,便基本痊癒了,還算運氣不錯。

我特意翻了一下老龔發的朋友圈文章,發現兩個月前他就發過一篇關於木耳的,上面也說泡發時間不要超過4個小時。再說,這事兒也算是常識,不知道根本不差錢的老龔,為何會忽視了這樣一條重要信息,栽在一盤木耳上。

三、「歷史」的逆襲

老年人在一起,都喜歡聊點過去的事兒,特別是黨史、軍史,尤其是偉大人物的傳奇經歷,每每讓人讚嘆。在談史論史的場合,總有人掌握話語權。其他人由於沒有對此作過精心研究,往往是聽眾,偶爾插個話、提個問題啥的,算是捧哏的角色。

住在公園附近的老鄒往往是「公園論壇」的核心。老鄒本人只上過高小,原來住在鄉鎮上,因為給兒子看孩子,才來到城裡,因為兒子事業有成,老鄒也在城裡安頓下來。

沒進城前,老鄒就喜歡看歷史文章。進城後,兒子給父親買了很多歷史方面的書,又訂了多份報紙。老鄒如魚得水,成了半個「歷史專家」。

特別是軍史方面,部隊番號的變遷,領導的更迭,以及不同人之間的隸屬關係,搞得門兒清。大家聊起天兒來,對他都挺服氣。

這也是個異數。畢竟,在部分老人眼裡,城裡土生土長的,看不上鄉下進城的;少數當過幹部的,看不上幹活出身的。

其實,決定這種「鄙視鏈」是不是存在的,是自己。只要真正的學有專長,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到哪裡都能打開一片天空。

四、蒙人的「處長」

看到很多報道說,老年人被賣保健品的騙,我有幾個老友都不以為然,其中以老滕為最。按他的話說,「保健品就是個營養品,說能治病,純粹是胡扯。」

老滕為人精明,長袖善舞,算是個聰明人。雖然退休了,但利用原來在單位干文宣的特長,開了一家製作公司,這兩年發展得不錯。可即便這麼一個聰明人,也有被騙的時候。

騙局稍顯離奇,總之就是騙子冒充甲部門的A處長,請乙部門的B處長找公司製作一些銘牌。B處長其實與真正的A處長不太熟悉,但這種順手而為的小忙就幫了。於是,B處長就推薦了自己熟悉的老滕,老滕滿口答應。然後「A處長」就以墊資、避嫌等理由,讓老滕幫忙向某個廠家訂一批辦公桌。於是,老滕便給「莫須有」的廠家帳戶匯了8萬元錢。

由於老滕信任B處長,所以就沒有懷疑A處長,也就沒有去查證廠家信息,結果這種不太合乎常理的操作,把老滕這麼一個精明人騙了。雖然說騙子手法高超,但老滕反應滯後,等到騙子讓再匯一筆錢時,他才發覺不對勁兒,真是有點後知後覺。

五、人生「出彩」第一能力

正反兩方面的事兒說了兩圈,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發現,這些事都是圍繞著一條線:如何處理信息。

老蔣善於看報,從報紙上看到了有用的信息,找到了自己的愛情;老龔雖然看了很多養生文章,卻忽略了關鍵的木耳泡發時間的信息,結果進了醫院;老鄒對歷史感興趣,經過不斷的學習,成了半個歷史專家,也獲得了成就感;老滕看似精明,卻被騙子的虛假信息蒙蔽,最終上當受騙。

由此來看,真正決定我們生活「出事」還是「出彩」的,就是一項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

處理信息,聽上去簡單,但要真學會這項技能,還真不容易。它可以分為收集信息的能力、判斷信息的能力、表現(應用)信息的能力。

收集信息,首先是要收集真正有效、有用的信息。特別是網絡時代,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讓人無所適從。以健康信息為例,恐怕現在還有很多人相信微波爐輻射危害大、人必須要清宿便等,至於酸鹼體質論、脂肪有害論,相信的人就更多了。

至於判斷信息和表現(應用)信息,說起來話就更長了,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此就不多作論述。

總而言之,首先要保證,我們所接觸的信息的質量。訂一份老年生活報,獲得最佳信息源,是不錯的選擇。

讀老年生活報,做時尚健康老人

你是否想學健康知識,苦於網絡謠言?

你是否了解惠老政策,洞悉社會熱點?

你是否傾聽真心故事,交往同心好友?

你是否追趕銀齡時尚,創造精彩晚年?

老年生活報,伴你品質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