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即至,草木漸枯,
寒蟬噤聲,萬物凋敝。
幾場秋雨過後,
天更寒涼,秋更蕭瑟。
天地間登時一片肅殺氣息,
倒也難怪古人逢秋便悲嘆寂寥。
本以為此時節,便是要如此冷冷清清,
卻不想仍有一花凌霜傲雪,
於深秋悄然地綻著,
不爭不搶,卻也開得偉烈。
秋意濃,霜露降,
桂花落,秋菊開。
別了八月的桂子,
農曆九月,菊花開得正當時。
淡淡的冷香隨秋風四散開來,
不經意間瞥見了街角花店外的一簇,
不同於其他花般鮮艷,
秋菊開得靜默,恬靜淡然,
只消瞧上一眼,秋燥便也是要減了幾分。
秋菊,別名九華、黃花、女帝花。
既為花中四君子之一,
又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其品種豐富、顏色繁多,
或白,高潔素凈,
或黃,端莊淡雅,
亦有紫紅、淡粉,彰顯其沉穩氣質。
秋菊清幽淡雅,凌霜飄逸,
除卻顏色品種豐富,其別名亦有很多。
秋菊又稱九華,即重九之花,
因重陽之時賞菊,故得此名。
又名秋華,即秋季之花,
俞樾《群經平議·爾雅二》:「秋華者,菊之異名。」
而韓琦有「且看黃花晚節香」句,又名晚香。
因秋菊多在寒冷之時開放,別名寒英。
不同於牡丹的富貴,
也沒有玫瑰的艷麗,
就連香氣也要差桂花一些。
孤傲的菊更像是一位隱士,
隱於市、隱於林,
與世無爭、高風亮節。
不趨炎勢,不慕名利,不爭,
無人問津,無人欣賞,無妨,
自要孤寂地開於萬花凋零的秋季,
遺世而獨立。
古來文人多是喜菊。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飲墜露、食秋菊,
足以展現屈原的純潔高尚。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陶潛以菊喻己,
贊菊之卓爾不群,清雅品質。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筆下的菊花如氣沖霄漢的英雄,
鬥志頑強、品格高潔。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白居易以一首《詠菊》,
道盡秋菊凌寒傲然而立。
作為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傲幽堅淡。
可若說冬梅傲雪,幽蘭淡雅,
那麼秋菊便是兼有梅與蘭的兩種品格,
既不畏嚴寒,又清幽高雅。
是以君子受其影響,
入世則淡泊名利、高風亮節,
出世便獨善其身、隨遇而安。
閒暇時,於窗邊陳一幾塌,
邀二三好友親朋,
泡一壺菊花清茶,
話桑麻,就菊花,
慕菊之高雅。
莫似古人般,
嘆寒來暑往,感深秋淒涼,
何不對詩賞花,去秋愁,
再望窗外青山雲霞,
遠方流水悠悠。
來源:月印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