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塞柏
家是一個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辯論場,也不是審判對錯的法庭。
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老師讓學生以「我的願望」為題,寫一篇作文,結果一個10歲的小女孩寫道她最大的願望是「希望父母趕緊離婚,就算是為了我」。
據了解,才知道小女孩的父母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角。
本來也不是啥大事,但兩口子經常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個不休,到最後火氣越來越大,聲調越來越高,言語越來越傷人。
家,一個最應該充滿愛與溫暖的地方,如今卻時時上演口水大戰,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小女孩變得敏感,沒有安全感。
夫妻間最常見的爭吵,說到底不過是誰是誰非的問題。但過日子不是做數學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往往是爭出了對錯,贏了對方,贏不了生活。
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歌手龔琳娜發過一條微博,一對結婚六十年的老人,爺爺雙腳跪地給奶奶獻花。
爺爺說:「夫妻之間不講理,講情意,我每天要逗她笑三次,她就是我的小胖。」
最後,龔琳娜說:
愛情能夠如此長久,不計較不埋怨不爭對錯,要的就是一份感恩之情。
眾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相愛容易相處難。
有時候縱使三觀相合,隨著時間流逝,也避免不了分歧、爭執。
但夫妻間的爭執,往往是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被成為「婚姻模範代表」的錢鍾書和楊絳,也曾在這樣問題上翻過跟頭。
出國留學的輪船上,錢鍾書和楊絳因為一個法文的發音起了爭執。
楊覺得錢的發音帶著鄉音,錢不服氣,當即反駁,說了很多傷人的話。楊也很氣憤,說了很多狠話。
最後他們請了同船一個法國人做公斷,法國人說,楊對,錢錯。
事後想想,楊絳覺得自己雖然贏了這場戰爭,卻沒有很開心。
兩個人一起生活,當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股腦襲來,總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這可以理解。
但是太過較真,就沒有意思了。俗話說,小吵怡情,大吵傷身。
夫妻本是一體,在一起就是為了彌補彼此的不足,互相安慰,謀求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專門挑對方的錯處。
我爸媽也經常吵架,往往還是特別小的事情,我爸覺得往東,我媽覺得往西。
彼此說個不停,然後誰也不服誰,事後一個人錯了,另一個肯定跳出來當事後諸葛。
「看,我早就說過了」
當相同的事情,被江蘇南通一位丈夫遇上,就處理非常得妥帖了。
某日夫妻倆一起開車回家,妻子一不留心將車開上了消防栓,導致翻車。
夫妻倆都受了傷,幸好並無大礙。
事後,丈夫提出要合影存照,他覺得凡是跟老婆經歷的所有事,都值得紀念。
要是當事人換成我媽,早就跳起來,趾高氣昂像個勝利者一樣絮叨我爸了。
很多時候,壓死夫妻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而是我遇到困難時你不僅沒有拉我一把,反而不依不饒地指責與抱怨,把我推得更遠。
能維繫婚姻走到最後的,從來不是三觀相合,而是彼此包容。
傳說,佛前求了幾百年,才換來今生的共枕。那就好好珍惜,不要讓無謂的爭執,消磨了這段緣分。
永遠不要忘記你們是夫妻,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家庭和睦,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前兩天幾個同學小聚,一個朋友說,他高中畢業到現在整整5年沒有回過家。
在座的其他人一時不明所以,還調侃說,可以啊,為了掙錢,連家都不回了。
他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跟他私聊,了解到他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一想到回家就要面對父母無休止的爭吵,連帶著自己也陷入爭吵的漩渦,就覺得很頭疼,索性不回了。
有時候覺得爭吵是會遺傳的。
小時候,我爸媽經常起爭執,當時我特別害怕,甚至想過他們離婚了,我跟誰。
等到我長大了,卻一瞬間變成了縮小版的我爸,經常跟我媽對著干。
每次吵完,我都很後悔,但是只要對上了,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依舊哪兒痛往哪兒戳。
再大一點,讀書多了才明白這不是遺傳,是因為這種家庭環境,導致孩子沒能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只能模仿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
不光如此,有資料顯示,父母吵架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危害:
性格存在缺陷;對人生充滿悲觀;不自信;親情淡漠;社交恐懼;影響戀愛觀和擇偶;缺乏安全感;不會正確表達情緒
知乎有一個提問:「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樣的體驗?」
一個答主說起了鄭淵潔寫過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姑娘被老師冤枉偷了別人的錢。
然後那個小姑娘第一反應竟然是:我要叫我父母過來。
如果換成其他小孩子,一瞬間想到的可能是「千萬不能被叫家長。」
而這個小姑娘能主動想到父母,是因為她堅信父母肯定會相信自己,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
上大學的時候,室友常常會說起自己的爸媽,說他們有多恩愛。
她爸爸只要在家,從來不會讓她媽媽做飯,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媽媽帶禮物,而且無條件寵愛她媽媽。
對她和她弟弟常說的也是,無論什麼時候,媽媽都是對的。
每次被吃狗糧的時候,我都在想,要是我爸媽也這樣就好了,可惜沒有如果。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愛,而在良好家庭氛圍里成長的孩子,他們站立的地方,就是愛的國度。
他們永遠不缺愛,所以比其他人更懂愛,更理解愛,也更容易得到愛。
不爭對錯,是一個家庭最好家風
泰戈爾說:「屋是牆壁與梁所組合,家是愛與夢想構成。」
不爭對錯,表面上看是理解,但更深層次來說,卻是愛。
因為愛,所以不計較;因為愛,所以寬容;因為愛,所以接納不完美。
有數據說:人一生會遇到2920萬人,兩個人相愛的機率是0.000049,再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的幾率就更小了。
相遇、相愛、相合,成為家人已經很不容易了,理應彼此多一些寬容,多一點珍惜,而不是在日復一日的爭執中消磨感情。
再者爭執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家人之間相處應該秉承:
小事不計較對錯,大是大非有原則,遇事不指責,時刻好好說話。
始終銘記,家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辯論場有反方和正方,也不是法庭有被告和原告。
願我們都能把最好的脾氣給家人,把最大的胸懷給家人,如此,家才會越來越好。
作者:塞柏,跳脫的獅子座,最大的願望是養一隻貓和一條狗,最希望自己做到的是:時刻銘記好好說話,用對待客戶的態度對待家人。願我們都能把最好脾氣給家人。
主播:馬小賢。希望可以用聲音,溫暖你,從此不再孤單。新浪微博:大明湖畔的馬小賢;微信公眾號:小賢夜讀;QQ交流群:299295983
責任編輯x塞柏 值班編輯x鄭錢花
關注讀者人物微信公眾號
看熱門人物故事/名人傳記/畫報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