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編在貼吧里問了一個問題:「本科學習水平還可以,考研是該衝擊名校,還是退而求穩呢?」結果下面大部分跟帖回復都是,考研不考名校你考啥研,所以小編就想問問小夥伴們,考研不考名校,真的不如不考嗎?
大部分考研人都有名校情結,「考研不考名校,不如不考」貌似是那些考研唯名校論的說辭。但是,名校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名校一般都不會好考,特別是那些報考人數多的熱門專業,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問題來了,名校難考,還想上名校,又怕考不上怎麼辦?怎麼才能找到好考的名校?
每年都有一大批考研人找到了好考的211、985。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就為大家找找規律,如何找到性價比高的名校。
01 考985難麼?名校錄取有潛規則嗎?
考取985難不難這個問題。無非事在人為,你願意承受多大的風險,付出多大的努力,自然才會有多大的收穫。至於名校錄取的潛規則問題,名校往往更受公眾關注,黑幕這東西還是相對較少的。要不每年也不會有那麼多逆襲的故事。
大部分學校總成績=初試成績*50%+複試成績*50%,(具體學校錄取規則可以查其研究生院網站)所有學校在最終錄取時初試成績都占有一定權重的。
如果你的初試成績足夠高,即便複試成績差些,也可以保留在錄取範圍之內的。當然有些名校對複試成績也有達標要求,複試不過線也會被一票否決。如果你感覺自己在語言表達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挑選時可以儘量避開那些複試成績可以一票否決考生或複試錄取標準過高的院校。
其實很多名校對外招生名額其實就是為普通院校同學準備的。只要你初試分高,複試表現的優秀,學校也不會故意淘汰你。
02 怎樣找到那種錄取標準低而且好考的985、211?
總體來說,理工科專業比文科專業好考,同樣的專業,西部(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比東部的名校(如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好考一點。
同等次學校二線的城市比一線的城市容易點,對外招生名額多的比招生名額少的好考一點。
偏向理工科學校的文科專業,偏向的文科的學校理工科專業一般相對而言相對好考一點。
當然以上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特別絕對的事。具體難度還和當年的招生人數,報考人數以及推免人數等有一定聯繫。
03 總結擇校方法
確定專業方向後打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輸入目標專業名字,首先檢索所有院校。
資料庫就會搜索出開設這個專業的所有學校。你可以根據地域、985、211、博士點等因素來篩選,初步篩出自己喜歡的學校。
或者通過改院校研究生院官網或者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或者研究生處,找到:
錄取人數(可通過查看歷年錄取名單公示來查看,同樣可以查到該專業是否招收校外調劑等,可以通過錄取名單上考生號前幾位來看是否有校外調劑生,有校外調劑名額的一般表示,第一志願沒招滿,相對好考點,比如某校的代碼1前幾位代碼是1234,錄取名單中有學生的考號前幾位是1235,就說明該校有校外調劑)
推免(推免生有單獨招生簡章以及招生計劃和錄取名單公示)
歷年分數線(請注意有校線還有院線,院線需要到具體院系網站找)
學校指定的參考書(有幾本,自己是否學過,難易程度如何),到這一步基本就能選擇出學校了。
最後不得不提醒大家,沒有確定院校的小夥伴不要東張西望猶豫不決了,一定要儘快定下來。
擇校首先考慮的還是你以後要去哪裡發展,想去北京最好考北京的院校,想去上海最好考上海的院校。這樣來縮小範圍,鎖定目標,減少自己的信息搜集工作。
當然如果自己對於未來沒有規劃,對城市沒有要求,只想考個不錯的學校,對於這一類同學,建議你可以直接向自己的直系學長學姐了解,他們去年報考了什麼學校,相對好錄取。如果自己沒有資源,找輔導員啊,考研有時候也需要你邁開腿,張開嘴去打聽,不要不好意思。輔導員也會很樂意將上一屆學長學姐的一些信息提供給你。
通過以後工作地點、或者意向城市結合以上信息的統計、搜集整理、對比,基本上能鎖定幾所學校,然後根據專業課資料來源、以及真題是否好找等等諸多因素,最終定下自己的目標。
有時候真的是選擇大於努力,所以不要怕麻煩,前期的準備工作要做足,千萬不能盲目擇校,白瞎了一年的努力。
最後希望小夥伴們都能找到心儀的目標院校,一戰成碩,實現考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