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蘇州專稿龍美娟/文、實習生/朱耀文】
「瓜已經熟了,金黃色很甜很美!」在蘇州市倪家灣玻璃溫室里,94年的薑蓉蓉看著瓜藤上顏色不同的毛線,有選擇地摘下弔掛的西瓜。
經過3個月的試種,她用心栽培的一個300棵西瓜已陸續成熟。冬天裡大家也可以「圍著火爐吃西瓜」了,而這瓜還是蘇州地產的高科技生態西瓜。(直播回看|吃瓜嗎?走在樹上那種!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瓜呈金黃色,肉囊也是黃色,和春、夏季成熟的西瓜並沒有太大區別,每個重2斤至3斤,含糖量比夏季瓜略低,但仍比市面上一般的西瓜要甜。
「今年是暖冬,天氣也特別給力,充足的陽光讓西瓜甜度達到了12左右。」薑蓉蓉告訴記者,冬季瓜在8月底栽種,比夏季瓜生長期延長了10天,因為冬季溫度低。這批瓜從11月底陸續上市,目前已經快賣完了,供不應求。
這麼冷的天,西瓜是如何種出來的?
薑蓉蓉神秘一笑,指了指頭頂的透明玻璃房,可別小看這個玻璃房,充滿智慧。玻璃溫室7000多平米,以玻璃作採光材料,骨架由採用經熱鍍鋅防鏽處理的鋼構件組成,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裡面配備遮陽、降溫、加溫、通風換氣、灌溉等配套設備。
而更神奇的是瓜房裡面的西瓜、哈密瓜、網紋瓜都是無土栽培的。
「所有玻璃溫室均採用無土栽培技術。這裡的『土』就是岩棉。把瓜種在岩棉上,用滴箭輸送營養液。」薑蓉蓉笑著解釋說,無土栽培技術的優點不受土壤條件限制,有利於根系的發育,避免土壤細菌和害蟲對作物的侵染,且節省勞動力。
而岩棉上插著的滴箭也不簡單,營養液作為無土栽培的核心,其配製和管理大有學問。營養液每天的用量、時間均由專業的管理系統實時監控。
「不像過去種田,要看天吃飯,這裡都是靠聰明才智種蔬菜水果。」學園藝專業的薑蓉蓉神秘一笑,玻璃房都在電腦的控制之下,溫度控制、灌溉、施肥都是智能的。
薑蓉蓉介紹說,溫室採用荷蘭的一家全球領先的溫室管理自動化公司priva作業系統。自動系統會利用傳感器,將各種室內外環境數據採集進來,按預設的控制策略,驅動調節設備,達到溫室自動控制的目的。
此外,玻璃溫室幾乎不使用農藥,而是利用生物防治昆蟲的天敵進行防治。在玻璃溫室里,還配備了可調節高度的採摘作業車。
溫室生產採用精細化的管理,每天測定灌溉量、排液量、PH值、EC達到最佳的灌溉策略。所以玻璃房生產出的瓜質量也高。
「反季西瓜的種植面積不大,大概有300個,我們採用的是一棵藤上一顆瓜,這樣保證瓜的營養全部被吸收。」現場,薑蓉蓉拿出設備來測量,西瓜的甜度,達到了12.3,比市面上的瓜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