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最扎心報告來了!男方家長「買婚房」壓力是女方4倍

2020-05-20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520最扎心報告來了!男方家長「買婚房」壓力是女方4倍

今天520,「單身汪」們是不是被秀恩愛的小情侶「虐」出了一臉血?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貝殼找房十分應景地推出了婚房消費調查,站長也來給滿滿的狗糧里加點兒作料,結合這份消費調查來分析一下,如今想成家的年輕人負擔究竟有多重。

結婚不買房,姑娘難同意

貝殼找房這份婚房消費調查報告通過隨機抽樣方式投放了1516份問卷,涵蓋面比較廣。

在年輕人的婚戀之路上,婚房向來是個話題度極高的「坎兒」,因此前幾年才有所謂「丈母娘經濟」一說。如今我們已經來到2020年,房價更高了,租房的小年輕更多了,再加上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很多人在買房買車這種大宗消費上更加慎重。那麼,現在的年輕人是否更容易接受「租房結婚」呢?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願不願意租房結婚」這方面,男女方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60.6%的男性能夠接受租房結婚,但只有 44.9%的女性願意租房結婚。

令人有些驚奇的是,「有房才有家」的傳統觀念在年輕群體中表現得更為明顯。90 年之前的受訪群體不能接受租房結婚的比例尚未超過 50%,而95 後群體拒絕租房結婚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半數。

95後是在優越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特別是女孩子「富養」的比例更高,是父輩口中擁有「最好的生活水準、最沒有生活壓力」的一群人。她們思維活躍,喜歡調侃自黑,但表面上嘻嘻哈哈的她們,卻對婚姻和伴侶有著更高的要求。

在95後眼裡,房子不一定是愛情的必需品,卻是婚姻的必需品。很多年輕女孩認為,「如果結婚會降低兩個人原本的生活水平,寧願單著」。在她們眼中,錢換不來愛情,而愛情也換不來錢,失去經濟基礎的戀愛必然充滿窘迫和委曲求全。可能在在很多女生眼裡,有房才有安全感。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女人來說,房子代表的都是一種安定、溫馨和保值。

年輕女性對於婚房的態度,也折射出社會的心態。在西方很多國家,兒女成年後便獨立自主,婚後支出是夫妻共同負擔,很少向父母索取財物和要求父母買婚房的。但中國家庭傳統觀念中,給子女新置備婚房依然是父母的責任,特別是在有男孩的家裡和獨生子女家庭,這方面尤為明顯。調研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在1516份問卷中,僅有4.8%的人認為不用為兒女準備婚房。

俗話說,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從報告中可見,「建行」家長依然頂著比「招行」家長更大的壓力—— 認為「有兒子的父母,需要準備婚房」的占比達到33%,而選擇「有女兒的需要準備婚房」的占比僅為9%。

在輿論傾向上,做婆婆的婚房壓力是丈母娘的近4倍!大眾念叨了很多年的「丈母娘炒高房價」,至今仍有切實的生存土壤。

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最近十幾年裡房價飛速上漲,數據顯示,國人買房難度正在持續加大。以北京為例,買房已經成了升級打怪的遊戲,難度不斷提升,追漲越來越像個無止境的困局:

2004年,北京平均工資約2262元,北京平均房價5500元,工作2個多月可以買下大約1平米。

2020年,北京平均工資約6906元,北京平均房價63000元,工作9個月才可以買下約1平米。

從目前的房價來看,能靠自己買房的只有少數人,好在貸款利率實施LPR後有所下降。上個月,LPR出現了新政以來的最大一次降幅。1年期利率下降20個基點,5年期的利率下降了10個基點。雖然今天出爐的5月份LPR沒有變化,不過從長期看,預計接下來LPR還是有繼續下降空間的,等於是變相降低了買房門檻,雖然降幅不會很大,但聊勝於無。

對於奔忙在結婚路上的男孩來說,壓力依然比較大。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壓力,報告中只有6%的男生表示不會準備婚房——比女生還低2個百分點。

女性購房者,逐步增加中

雖然從整體來看男性仍是購房主力,但兩性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隨著貸款利率降低,經濟發展,很多女性更加獨立,自己買房的越來越多。無論是一線還是二線,女性購房者占比都呈增加態勢。隨著中國經濟大幅度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

貝殼研究院曾在《2018城市居住報告》中曾提到,深圳、成都、重慶、長沙的女性購房者已經超過一半。「這些買房的單身女性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她們的經濟實力、買房眼光,都很不錯。」

甚至有很多單身女性認為,房子比婚姻更讓人有安全感。所以說女性購房數量增多,可以看作是女性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女性對待生活態度的一大改觀。

但站長要強調的是,男性們切莫以為姑娘們現在熱衷於獨立買房,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購房要求。女孩們可以自己買房,但大機率是不願意將自己的私產當做婚房的。女性買房往往有一種過渡心理,對小區的地段、配套、環境要求不太高,大多數人認為結婚還是要男方出婚房,或者兩人齊力購置婚房,至於自己的閨房,輕易是不會拿出來共享的。由於女方婚前買房多是家裡出錢付首付,房子貸款自己還,姑娘們更青睞小戶型。

站長一位女性朋友小王就是個例子,1988年出生的她是獨生女,畢業後在小城市工作了幾年,後來不甘於平凡生活,於是來到北京某科技公司入職。依靠家裡的支持,加上自己的繼續,小王2014年在北京房山貸款買了個50平米的小房子。這套房剛好買在了房價大牛市的前夕,她至今說起自己買房時的心路歷程都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直言自己是「槍林彈雨中倖存下來的幸運兒」。

小王認為,房子早買早踏實,雖然樓市暴漲的時代結束了,但她堅信自己的小房子還會緩慢上漲。至於未來結婚的話願不願意小兩口一起住在這個房子裡,小王是拒絕的,直言「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女孩子自己出婚房」。

結論

在新的時代里,雖然年輕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房子依然很重要。

對於相愛的人來說,一個家庭,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房,是安身之所,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保障。儘管時代和觀念日新月異,但國人對於房子的執念並未減退,反而在年輕一代中愈演愈烈。畢竟,新生代成長於改革開放之後,與國力飛速發展的軌跡並行,他們幾乎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自然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的時代穹頂之下,房子給我們的除了安全感、成就感和滿足感,應該還有更多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Ub1MXIBd4Bm1__YAg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