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一座城 共愛一個家】「小積分」培育文明新風尚

2021-05-18     新疆網

原標題:【共有一座城 共愛一個家】「小積分」培育文明新風尚

在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天峽社區愛心兌換櫃,居民用積分兌換商品。 (記者郭軍鴿攝)

新疆網訊(記者郭軍鴿)文明行為可累計積分、能兌換生活用品,此舉在烏魯木齊縣很受村民歡迎。

在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烏魯木齊縣各村(社區)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通過文明實踐積分管理制,鼓勵村民以踐行文明行為存儲積分、兌換實物的形式,建立起有效的文明實踐激勵機制,用「小積分」 撬動「大文明」。

「一約」定規則

5月17日一大早,水西溝鎮閘灘村村民金珍打掃完自家院子,又把房前屋後收拾利索,才和鄰居相約出門去村委會參加升國旗儀式。

「鄰里和睦、打掃環境衛生、參加集體活動,這些都寫在我們的村規上,也都有相應的文明分值。」金珍說。

每周參加升國旗記1分、家門口衛生打掃乾淨並保持一周記2分、參加集體衛生清掃記5分……閘灘村充分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將村民參與鄉村振興、文明創建、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活動轉化為相應積分,用積分兌換相應生活用品,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

「我們制定的文明實踐積分細則也是依據村規民約而來。」

閘灘村黨支部書記王秀紅說,村裡也成立了專門的積分管理組進行積分統計,調動村民踐行文明行為的積極性。

房前屋後有人掃、志願服務同參與、遇到難事有人幫……王秀紅說,文明實踐積分逐步讓村規民約成為村民辦事標準和日常行為規範的同時,也推進著家風、鄉風和社會風氣持續優化。

「一櫃」兌愛心

在板房溝鎮天峽社區的愛心兌換櫃,裡面擺著油鹽醬醋、牙膏牙刷、相冊象棋等各類用品,與一般超市櫃沒什麼區別。

不過仔細一看,商品上標註的不是價錢,而是積分。

「我參加了幾次社區組織的大掃除活動,積攢了50分,今天來兌換一袋洗衣粉。」社區居民賽里克哈力·包爾江說,「幫忙打掃環境衛生,既為社區出了一點力,還有禮品可以兌換,一舉兩得。」

烏魯木齊縣委宣傳部、縣徵收辦、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駐天峽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金良說,工作隊聯合社區拿出經費,建立文明實踐基金,在社區設立了愛心兌換櫃,居民可根據積分兌換標準兌換任意等價積分商品。

「以積分兌換的形式,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文明建設,鼓勵居民通過自身行動愛護環境、培育良好家風、養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讓社區更加文明和諧。」楊金良說。

文明實踐激勵機制,正匯聚起強大的社會正能量。烏魯木齊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幹部張凡說,積分兌換是對文明行為的認可,激發了居民群眾踐行文明行為的主動性。目前,全縣不少村(社區)均設有愛心兌換櫃。

「一選」樹典型

隨著文明實踐積分管理制的深入推進,村子越變越好,村民不僅對村「兩委」滿意度高了,對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因為平時樂於助人、又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和村裡的各項活動,永豐鎮下寺村村民陳津獲得了較高的積分,被評為了村裡的「最美志願者」。

「既是榮耀,也是鞭策。每次看看積分榜,對照自己還有哪兒做得不夠,就有了上進心。」陳津說。

對「積分大戶」給予表揚獎勵,進行宣傳推廣,營造學習典型、爭當典型的濃厚氛圍,這是下寺村以文明實踐積分管理制為載體,延伸出的一項評選活動。

「我們通過各類評選表彰,把『積分』變成群眾互學互比互促的新載體、弘揚文明風尚的新通道,激勵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培育形成文明鄉風。」 下寺村村委會副主任蔣翠萍說。

張凡說,身邊的榜樣,最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越來越多的「積分」評選表彰,正引領著鄉村文明新風尚,也讓文明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QK9fXkBTyfyRS9w1b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