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信奉「民以食為天,農以食為本」,在這樣千年農耕文化的薰陶下,從古至今,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依然孜孜不倦。
在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間,衍生出了代表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使是在今天,人們也從未停下追求美食的步伐。
從深海里的魚類,到雪山上的松茸,美食界的老饕到普通家庭,他們已經把中國的美食吃了個遍,近幾年,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植物界裡的山珍。
因為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的人除了對山珍有著得心應手的烹飪手法,也對山珍的味道無法抵抗。
到了雨季大自然饋贈的珍貴山珍——野生菌就出現在餐桌上,雲南除了野生菌是人們喜愛的山珍,鮮花也是其中一種。
近些年來的創意菜里,不乏鮮花的身影,但是位於極邊之城——雲南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裡的人們除了以花入菜,更是把一種譽為「植物界大熊貓」的植物的深層食用價值利用得淋漓盡致。
這種植物就是「銀杏」!
我們走進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先了解一下銀杏葉、花、果作為食物與時光的千年糾葛,最後再去看一看、品一品銀杏村的銀杏宴。
一樹一桌宴
銀杏全身都是寶貝,從花、葉到果實,都可以通過正確的加工之後變成美味。
銀杏和鮮花相比利用它做出的美食更加讓人驚嘆,種類也更加豐富。
一棵銀杏樹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做出一桌「銀杏宴」,「一樹一桌宴」足以概括它的特別。
回溯歷史,在歷史的星河裡找尋銀杏樹的影子,我們不難發現,從食用價值到藥用價值,從古代生二疊紀到今天,銀杏猶如一位孤獨的穿越者,踏過千山萬水,突破重重阻礙,一步一步走到我們面前。
關於銀杏的記載從西漢時期開始,而以銀杏果為食則是從北宋時期才開始,銀杏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銀杏果當時作為一種高檔果實,僅在上層階級流通,隨著栽種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傳遍海內外。
銀杏發源於中國,也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日本、韓國、朝鮮、荷蘭、英國等地都有種植銀杏的歷史。他們除了有種的歷史,還有食用的歷史!在日本和韓國,人們會把銀杏殼敲碎,把果肉烤熟或是炸熟食用,也把銀杏果肉製成銀杏罐頭食用,這算是食物中的極品。
葉
銀杏的藥用價值遵循「先果後葉」的發展規律,前期,銀杏果的藥用價值被發現,到了20世紀60年代,銀杏葉的藥用價值才被發現。
銀杏葉必須經過專業加工才能入藥,所以銀杏葉對於普通人來說,只具有觀賞價值。
大片銀杏葉變黃呈現出來的美景的魅力沒有人能抵擋,即使僅僅通過照片都能感受到它的震撼,更不要說現場體會。
花
銀杏村的銀杏宴從花開始,由果實終結!
在銀杏村家家戶戶都能以銀杏花和銀杏果入菜,並且以「一花一果」就能烹飪出一整桌和銀杏相關的珍饈。
銀杏樹是雌雄異株植物,雌樹開花雄樹結果。但銀杏村內有一株極為罕見的雌雄同株——銀杏王。
村內雄樹極少,銀杏花也就顯得格外珍貴,銀杏花開時節,村民就會在雄樹下小心翼翼採摘銀杏花。
所以,在銀杏村能吃上銀杏花做的菜肴是天大的榮幸!
銀杏村人食用銀杏花以「蒸食」和「炒食」為主,主要以雞蛋作為輔料,不添加太多的佐料,儘量不破壞食物原有的味道。
到了銀杏樹花開時節,採下雄銀杏花,清洗乾淨,加入雞蛋打散,加入少量的鹽和雞油調味,放入鍋內,以蒸汽蒸熟即可上桌。
因為銀杏花少,且極為珍貴,所以銀杏村人多以銀杏果入菜!
果
銀杏果是銀杏樹的果實,也稱「白果」,經過加工的銀杏果外殼呈現白色,果肉多呈現翠綠色,點綴在食物里,僅看顏色就異常顯眼。
銀杏村以銀杏果入菜的美食有很多,從主食到菜肴到糕點再零食,銀杏果的身影無處不在,銀杏果炒雞蛋,銀杏果雞蛋羹、銀杏蜂蜜羹、銀杏果炒肉,銀杏燉雞、銀杏酥和烤制銀杏果等等。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銀杏燉雞、銀杏燉小腸、銀杏燉排骨,這算是銀杏村的經典招牌菜!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銀杏燉雞,別名「翡翠鳳凰湯」,主要食材是銀杏果肉和土雞。
看似簡單的食材卻蘊含了烹飪之人的心血,選用喂養多長時間的土雞,銀杏果肉何時加入都有講究。
一鍋濃香的翡翠鳳凰湯需要準確掌握火候和時間,才能讓最終的湯色清亮,香味濃郁。
在銀杏村以銀杏果為主的菜肴已經很多,現在已經能用銀杏果和花做成一桌「銀杏果滿漢全席」。因為人們追求美食的步伐沒有停下,所以銀杏村內以「銀杏果」和「銀杏花」入食的創新步伐也沒有停下,已經開始研究銀杏果和銀杏花更深層次的美食加工,如銀杏罐頭、銀杏糕、銀杏酒、銀杏飲料等。
現在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的黃葉指數已達30%,趁著銀杏果剛過豐收,可以邊賞景,邊品嘗「銀杏宴」!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備註】轉載請註明,素材由騰衝四季江東景區開發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