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了,獲獎作品分別是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和李洱的《應物兄》。
還沒看過這幾部作品的小夥伴,可以考慮一下將它們列入下半年的書單。
這幾年,我也給大家分享過許多優秀的茅獎作品,比如阿來的《塵埃落定》,王安憶的《長恨歌》。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暗算》。
當年《暗算》獲茅盾文學獎時,裡面有一句授獎辭:
「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
在這部作品裡,我看到被當成瘋子的天才,以及由缺陷產生的悲劇性美感。
其實,對於麥家的《暗算》大多數人都不陌生。
《暗算》這部小說,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悲劇式天才人物。其中的數學天才黃依依,在《暗算》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由演員陳數扮演。
這個角色的魅力之大,從扮演者的話語中就可窺見一二。
陳數曾在節目裡說:「如果這一生只能演一個角色,我希望是《暗算》里的黃依依。」
我想,這是一個演員,對一個角色最好的認同。
說到黃依依,她絕對是《暗算》中最令人難忘的女人。
《暗算》這部小說借用一個701的殼,講了三個不同時段的故事,也是最絕望的故事。
黃依依這個角色出現在《暗算》的第二個故事裡——《看風者》。
電視劇版《暗算》陳數飾黃依依
她風騷,美艷,是當時大部分男性觀眾眼裡的夢中情人。但是,同時她也是一個有問題的天使。
701是什麼地方?
絕對神聖嚴肅的單位,機關重地。
701里的人必須紀律性強、思想作風過硬。
誰會想到來了這麼一個大膽的女人。
黃依依來到701幹嘛?
她是主動來破譯密碼的?
當然不是。
她是為了一個男人來的。
就是這麼一個理由,足夠顯示出她的格格不入。
她不僅著裝大膽,三觀更大膽。
關於性和愛,是經常掛在嘴邊的事情。
- 「博士也是人,到了晚上,照樣要尋歡作樂。」
- 「身體需要有人愛,思想才會有靈感。」
在那個保守年代,天生熱愛自由的她,當然會背負著種種風言風語。
而這個女人,不僅有一張好看的臉蛋,還有一顆絕頂聰明的腦袋,是真正的數學天才。
招她進701的安在天出題試她,結果,僅用了兩支煙的功夫,黃依依就把難倒一大批專家的題目給破了。
以前,她是數學家馮·諾依曼的前助手,現在她被安在天帶進701,要去破譯組織遇到的最難的密碼——光復一號。
關於,讓黃依依來破譯密碼這件事兒,密碼屆的老前輩陳二湖曾經這麼說:
「光復一號,一部相當高級的密碼,舉世少有,十年之內,正常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破譯,我們為何如此認真?看你們信誓旦旦的樣子,老實說我覺得你們瘋了,痴人說夢,荒唐透頂,異想天開,簡直是瘋子般的決定!」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天才被當成瘋子,思想創新被視作痴人說夢。
在破譯光密、實現個人價值的路上,黃依依遇到了太多阻力,這些阻力往往並不源於密碼本身,而源於太多與她格格不入的觀念。
為了救自己的相好,黃依依誇下海口,承諾儘快破解「光復一號」密碼。
是的,黃依依終於破解了,做到了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黃依依破譯「光密」,不僅是為了救國,更是為了自己的堅持。
黃依依一直明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貓有貓道,狗有狗道,她生性自由,生活浪漫,對她而言,禁欲主義是世界上最絕望的事情。
說白了,一個對情愛無欲無求的人,在工作上也難開天闢地,成就非凡。
黃依依對安在天的愛是純真坦蕩的,但是安在天卻不是。
黃依依愛而不得,於是生出了不同的愛。
就好比,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就會一直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結果,可想而知。
黃依依死了,死在了廁所里。
黃依依,到死的那一刻都是孤獨的,孤獨一人。
回看她這一生,她一直想要逃出去,以為逃出去,就能找到想要的自由。
但是,黃依依壓根就沒有想到,作者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她留一條逃出去的縫。
最可笑的是,她不知道,她的人生本身就是層層牢籠,衝破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
這樣的人,註定是時代的悲劇。
極度的不自由與孤獨,終究走向毀滅。
這種極致的孤獨和絕望,在小說《暗算》另外的章節中也出現了。
《聽風者》中,阿炳知道了孩子是老婆和別人生的,他很絕望,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辦,他只能選擇去死。
他是國家英雄,是所有人都尊敬的大英雄,但是把他放在生活的陽光下,他就是一個白痴,傻子,他奈何不了生活里的陷阱,也奈何不了自己的婚姻。
說白了,黃依依、阿炳都天賦異稟,但聰明沒法化解孤獨。
當然,作為阿炳的老婆,林小芳,英雄之妻,看起來光宗耀祖,但是這樣的人,恰恰是時代之下,不折不扣的大悲劇人物。
一個女人的一生,竟然附庸在一個男人身上。而這個女人,卻不自知。
每次,讀到黃依依躺在了冰冷的文字里……真是想痛罵作者。
黃依依毀滅的一瞬,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崩塌的一刻。
黃依依比誰都清醒地知道孤獨,但她卻也無能為力。
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我們都知道真相,但是,真相卻不一定適合現實。
畢竟,現實有它的玩法。
而天才黃依依,卻成了人類眼中捅破真相的「傻子」。
我們仰望天才,卻只知崇拜和神化,很少去在乎天賦帶給他們的負重:孤獨、偏執、無奈……
電視劇版《暗算》王寶強飾偵聽天才阿炳
《暗算》里的人物都是天才,但並不十全十美,正如麥家自己所說:
「儘管我們讚美神,可我們更留戀人間。《暗算》中的阿炳和黃依依,讓我發現了缺點所帶來的美,因為他們的脆弱、不堪和迷失,我更愛他們。」
麥家
為了破解敵人布下的陷阱和謎題,他們和魔鬼做交易,生活在無盡的黑暗和孤獨當中,行走在成功與崩潰的邊緣,隨時可能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而一旦回到陽光之下,他們就在現實里到處格格不入,甚至招人嫌棄。
這麼多年之後,重溫《暗算》,我深刻體會到了它所表達的魔幻現實。
就像《楚門的世界》,金·凱瑞扮演的男主人公被命運操縱著生活。
他發現了,也想逃出去,但是真相其實非常殘忍。
你想明白你是誰。
可你是誰?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無法逃出命運的掌控。
那一群人,能穿牆聽聲,能計算世界上最複雜的密碼,卻無法逃出人世間最平凡的情慾。
是不是很可笑?
人可以算計偉大,卻不能逃過平凡。
麥家在《暗算》這本書中,用天才的外衣,裹著純文學的內核,寫透了人性的蒼涼。
無論是701,還是現實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過是一座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