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夜茅屋被吹飛,老和尚悟出七律,900多年來安慰世間多少絕望

2020-03-28     美詩美文的世界

讀多了古詩詞後,會發現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有時候詩人們真的是挺沉得住氣的。心上人都不見了,崔護還挺沉得住氣,在門上寫下「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窮得肚餓子,要去討飯了,陶淵明還有心情寫首五言古詩《乞食》,首句「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就表示自己餓得不知道往哪兒去,難怪華中師大的戴建業教授說:我要是他,這個時候絕對不寫詩!

與以上兩位相比,沉得住氣的杜甫似乎更值得我們欽佩。公元761年夏天,經過半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成都蓋了間茅草屋的杜甫,在一個風雨之夜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對於這個千古名作,大家記得最清楚的應該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很多人不知道在詩的前幾節詩聖是怎樣的窘困。「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子漏雨以至連落腳的地兒都沒有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杜甫還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家國情懷,詩聖之名非浪得虛名。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沉得住氣的老和尚。此人僧名慧洪覺范,又名德洪,是北宋代一位有名的詩僧。慧洪覺范一生存世的作品不少,光是律詩就有1200多首,黃庭堅等名家都和他頗有交情。一個風雨之夜,慧洪的房子被大風吹破了,但他不緊不慢淡定地揮筆寫下首七律,短短56個字流傳了900多年,道出了你我都應該懂的道理,安慰了世間多少絕望。讓我們來品一品:

《抵瓊夜為颶風吹去所居屋》

貪看長鯨吸舟楫,忽驚嬌蜃吐樓台。

朦朧醉憶王城別,汗漫遊從海國來。

夜半颶風攜屋去,朝來瘴霧放天回。

會須橫笛騎雲背,笑響從教落九垓。

當時慧洪覺范正在海南,按現在的眼光來看,當天他遇上的是一場颱風。詩的首聯,寫出颱風的來勢洶洶。「長鯨」在這裡代指滔天巨浪,風起雲湧,樓台也在風雨中忽隱忽現,這兩句一開篇就氣勢不凡,比起許渾的「山雨欲來風滿樓」更令人緊張。

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和尚卻淡定得很,喝了個大醉後憶起當年在王城的事。此次他被流放海南,是因為朝中好友出事,他被連坐,但一向看得通透的他卻並沒有就此消沉。頸聯寫半夜茅屋被颶風吹飛,一個「攜」字靈動自然中透著一股風趣。因為詩人知道,不管今夜風雨多大,終將有放晴的一天。最後一聯筆者幻想著早上天晴後的情形,到那時候自己就要和牧童一樣吹著橫笛一路騎著雲背,讓笑聲傳遍九天。

在北宋時,被外放至海南是一件極艱難的事,當年蘇軾也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慧洪覺范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仍能保持如此樂觀和洒脫的精神,和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式的豁達如出一轍。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在這首七律中老和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了這個你我都應該懂的道理,讓我們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要絕望。所謂風雨中的淡定,其實不過是在困境中對未來仍抱有希望,這一點杜甫是這樣,慧洪覺范也一樣。這首七律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Kw0K3EBiuFnsJQVq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