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將有2.65億人面臨嚴重糧食危機
世界糧食計劃署21日說,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衝擊全球經濟,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
全球已有1.35億人口面臨嚴重糧食危機。受缺少旅遊收入、僑匯減少以及旅行等方面限制措施影響,今年這一數據預期增加大約1.3億。
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海珊說:「對數以百萬計(因糧食危機而)命懸一線的人來說,新冠病毒可能意味著災難。」
海珊呼籲人們團結一致應對危機。他說,如果不這樣做,全球將有更多人死亡,更多人難以維持生計,代價「難以承受」。
海珊說,為避免一些勉強餬口的人變賣可供他們今後自力更生的資產,儘快採取行動至關重要。他舉例,一些情況下農民不得不賣掉農具,這將影響他們今後的糧食生產。
他說,疫情暴發前生存狀況尚可、如今面臨困難的人值得關注。
聯合國把「嚴重糧食和生計危機」列為三級危機,意味嚴重缺乏食品和營養不良。五級危機意味著大規模饑荒。多名聯合國官員說非洲可能遭受重創,但沒有給出這次危機的具體地理分布。
蝗災捲土重來 東非糧食安全面臨空前威脅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東非地區國家繼今年年初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之後,短時間內將迎來新一輪蝗災。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蝗災將使糧食安全本就脆弱的東非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國際社會亟須採取有效措施,合力應對蝗災。
蝗災再次來襲
通常情況下,蝗蟲卵完成發育需要潮濕的土壤以吸收水分。肯亞等東非國家3月進入長雨季,降雨使土壤濕潤,植被茂盛,有利沙漠蝗蟲快速生長繁殖。
糧農組織說,3月下旬的大範圍降雨使東非的蝗蟲數量急劇增加,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當前形勢極為令人擔憂。這些蝗蟲將於5月產卵,卵會在6月底至7月孵化,而此時正值收穫季。蝗災將使地區糧食安全和民眾生計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以衣索比亞為例,糧農組織說,蝗蟲目前已在該國的160多個地區大量繁殖,破壞了近20萬公頃耕地,100多萬人因此陷入糧食不安全境地。
圖片來源:東非標準報
疫情加重危機
相比年初的蝗災,最新一輪蝗災發生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際。蝗災與疫情疊加,加大了東非國家的應對難度,使得危機進一步加劇。
在南蘇丹,多年內戰和近兩年的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使該國農業基礎本就脆弱,現在蝗災和疫情又同時來襲,導致該國處境更加艱難。世界糧食計劃署駐南蘇丹代表馬修·霍林沃思說,應對疫情的出行限制影響了人們的收入,而疫情導致的進口受阻又會使糧食依賴進口的南蘇丹糧價上漲,人們將更加難以承受。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疫情也對滅蝗工作造成影響。糧農組織東非抵禦力小組責任人西里爾·費朗說,疫情影響全球空運,導致殺蟲劑供應不足,這成為目前東非國家應對蝗災的最大挑戰。烏干達農業部長文森特·塞姆皮賈也說,該國訂購的殺蟲劑一直未能到貨。
蝗災反過來也影響疫情防控。肯亞農業專家貝亞特麗斯·馬查里亞指出,蝗蟲入侵威脅糧食安全,而如果沒有食物,人們就難以待在家中保持社交距離。
需要合作應對
相比前一輪蝗災的應對滯後,面對新一輪蝗災,多數國家及時採取了應對措施。比如,據塞姆皮賈介紹,烏干達政府為應對蝗災已調撥220億先令(約合590萬美元)資金,動員並培訓了2000多名士兵和800名普通民眾。
糧農組織建議,受蝗災影響嚴重的國家應加強建立蝗蟲預警和防範系統,及時共享信息,不斷增強蝗蟲防治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非洲聯盟(非盟)及國際合作夥伴4月16日通過一份聯合聲明承諾:幫助非洲最脆弱人口獲取食物和營養;為非洲人民提供社會安全網;儘量減少對必要人員安全的流動和出行,以及對貨物和服務運輸與銷售的干擾;確保非洲各國邊境持續對糧食和農業貿易保持開放。
這份聲明在由非盟和糧農組織共同舉辦的一次網絡會議上獲得通過。非盟55個成員國均派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其中45個國家由部長級官員與會。該會議由非盟農村經濟和農業委員Josefa Sacko主持。
糧農組織-非盟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對非洲糧食安全的影響部長級網絡會議截屏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積極採取行動,幫助東非國家應對蝗災。肯亞農業部長彼得·穆尼亞說,該國得到了糧農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持,加強了地面和空中滅蝗噴洒作業。烏干達則收到了來自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保加利亞、中國等國的捐助。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更大規模的新一輪蝗災,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採取更加有效措施,避免蝗災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來源:新華社、聯合國糧農組織;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石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