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疫情當前,你的心理防疫夠強大嗎?

2020-02-02     深視新聞

截至2月1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380例,現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計死亡病例30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

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人們選擇蝸居在家,閉門不出。長時間的關注疫情發展,使得不少人都產生了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對此,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走訪了相關心理醫生和專家,支招如何避免心理「感染」,做好「心理防疫」。

一、面對疫情,大部分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表現和影響?公眾會不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慌?

首先在表現方面,專家表示,面對嚴峻的疫情,產生一定的心理恐慌是肯定的,但是這不代表心理生病,心理生病是指通常會產生過度的焦慮、不安和恐懼心理,這種恐慌帶來的過度自我封閉,會讓人情緒低落、焦躁,長期這種負面情緒會讓人免疫力下降。

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榮晗表示:「部分人面對普天蓋地、突如其來的疫情信息,從醫學角度上講,本能地會產生一個逃避的反應,在這種急性應激的情況下,我們的心跳會加快,血液會加速,身體整個就會啟動一個應激的反應,包括我們大腦的供血也會集中到腦部。這個時候,身體會釋放糖皮皮質激素,這種皮質激素會催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產生一系列的應激反應。短時間內我們會出現一些焦慮、抑鬱、恐慌、迴避,還有睡眠的障礙。一旦長時間出現,或者過度反應,就比較嚴重了。」

在醫院就診的黃女士,就親身經歷了這種心理反應。

她說,看到有500萬人離開武漢的消息,她很擔心被傳染。第二個讓她焦慮的是經濟方面,她之前進行了一些股票投資,看到商鋪關門,對個人未來的經濟和生活比較擔憂。尤其是每天刷新聞,焦慮的感覺就是很暴躁,心情很不好。

二、心理為什麼會生病?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專家認為,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每個人都處於緊繃的精神狀態,人人感到自危是很正常的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網上一些負面消息的過度傳播,同時自身過度關注這類消息導致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身邊的朋友「中招」,所以造成自己的心理負擔加重。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 倪士光博士(主要從事積極和健康心理學,積極心理科技與政策教學研究):「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遇到這些猝不及防、沒有預期的事件,人們都會產生或輕或重的身體上的一些應激反應,如果嚴重的就會演變成心理疾病。」

三、如何克服心理恐懼,做到心理防疫?

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榮晗:首先要避免在信息的長時間暴露之下生活,最好能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儘可能地去聽一些權威的信息發布,不信謠、不傳謠。同時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像運動、放鬆訓練、冥想等方式,去聽一些輕音樂等。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 倪士光博士:主要是兩點,第一是提高自我的一個心理占位,心理占位不是去講心靈雞湯,而是能夠真實地按照原有假期安排做出調整,把自己的生活節奏打出來,把自己的身體節奏打出來。第二是做一些適當的、有意義的事來豐富生活,強化內心世界。

總的來說,專家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1.首先要正確獲取權威發布的疫情信息。疫情發展變化很快,社交媒體平台上信息蕪雜,我們一定要冷靜應對、清晰判斷,不信謠、不傳謠。例如近日網上流行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造成了許多人紛紛搶購,藥店、電商平台賣斷貨。但事實上,目前該發現仍停留在初步研究,只是體外抗病毒研究,對病人是否有效還要做大量的實驗和進一步確認。

2.適當轉移注意力,做一些有益身心的小活動。例如在當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外出在家附近的小區或公園裡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不出門也可以在家做瑜伽、力量訓練等運動,增強機體代謝水平,改善情緒,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做一些手工,學習烹飪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

3.遇到緊急焦慮不安時,可以立即做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運動方法,例如簡易呼吸練習法:馬上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同時不必控制你的呼吸,讓它自然地發生,並用心觀察它,感覺一下此刻你的感受,觀察在每一次呼氣或吸氣時,氣息的出入。深吸氣5秒、呼氣5秒,嘗試以這種方式呼吸三分鐘。另外還有蝴蝶抱。當感到焦慮不安或失控時,立即將雙臂在胸前交叉,左手放在右肩,右手放在左肩,交替慢慢輕拍肩膀4-6次,同時關注當下的各種感受。然後做一次深呼吸,如果覺得有改善,可重複以上動作5次。

4.正確看待疫情,客觀理性認識科學。面對應激情緒,我們越是壓抑和否認,就越是容易被它們支配,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對待疫情,相信科學,相信醫學,不要逃避,也不要害怕和恐懼。有些人認為「空氣中都是病毒」,連陽台都不敢出去,更是一星期都不敢下樓倒一次垃圾。專家表示,病毒的傳播需要宿主,在空氣中沒有宿主不會一直存活,所以不存在「空氣中都是病毒」。主要還是依靠飛沫傳播。這種過度恐慌就是因為沒能科學認識疫情而造成的。

四、一線的醫務人員面對疫情,如何防止出現心理「生病」,如果出現該怎麼做?

在重大的病毒災難面前,醫護人員總是首當其衝,因此部分醫護人員的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對此,專家指出,上述幾點適合普通大眾的調節方式外,還有以下幾點專門適合醫務人員的建議:

1.當自己情緒不穩定時,要及時和值班同事進行傾訴,或者打電話和微信與院外的朋友進行聊天。不要封閉自己,這樣不僅嚴重傷害到身心健康,更會在失控爆發時傷害到病人和其他醫務人員。

2.面對患者的絕望和家屬的質疑,一定要時刻告訴自己,要理解要支持,對病人要耐心講解,減少內心的憤怒,要時刻記得自己是最後一道防線,不能「倒下」。

3.要經常的走動或到休息區趴一會,爭取有5分鐘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做一下冥想的放鬆,聽一下喜歡的音樂,想一些美好的回憶,或者感到愉悅的場景。也可以刷一下手機關注一下其他娛樂好玩的視頻和動態。

4.最後就是如果出現實在無法支撐下去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報告給上級領導,給予作出調班和輪崗的批示,以免在情緒失控情況下,做出不理智的判斷和行為。同樣,不到萬不得已,避免使用醫療藥物進行調節。

最後,專家和醫生都指出,如果出現心理疾病,可以及時撥打當地醫院的心理諮詢室電話,及時就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相信科學,相信政府,相信醫護人員,只有堅定信念,萬眾一心,才能一起戰勝此次疫情,平安度過這次危機。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武睿澤 崔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J-NB3AB3uTiws8K9g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