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摸底、上門登記、測量體溫……39歲的徐惠娣是合肥市廬江縣鮑井社區信息員,疫情面前,預備黨員不「預備」,每天她都開啟「白加黑」加班模式,在社區群眾中留下奮勇逆行的背影。
解除「警報」,一場虛驚煙消雲散
1月24日上午,有居民打電話向社區提供了一個線索,說是有人從武漢回來,具體情況不明。儘管線索不夠精確,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任何線索都不能輕易放過。徐惠娣向社區黨委書記馬祖書主動請纓:「書記,這個小區的情況我熟悉,讓我去!」大家提醒她注意安全,她開玩笑地寬慰大家道:「沒事的,這病毒遇到我會繞著走的。」話雖然這樣說,徐惠娣還是帶好口罩、做好防護,又幫助與她同行的洪朝陽整理整理口罩,趕緊上門核實。
來到該住戶門口,徐惠娣敲了好一會門,戶主才應了聲。開始,戶主不理解社區派人上門核實的動機,很是生氣:「我沒有病,有病的是你們。再說我有病,管你們什麼事,真是多管閒事。趕快走,別影響我家過年。」戶主不開門,平時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徐惠娣,犟脾氣上來了,她決定留下來,一定要做通戶主的工作。戶主見徐惠娣沒有要走的意思,留下一句「有本事,你就慢慢等,等到天黑我也不給你們開門。大年三十的,真是晦氣。」
不知過了多久,戶主也許從貓眼裡發現徐惠娣還沒有離開,於心不忍地隔門問:「你這麼死心眼,不開門、不睬你,你就走唄。真不知道,你圖的是什麼?」徐惠娣見戶主主動搭話,喜出望外:「我不圖什麼,只想知道你是不是從武漢回來的。如果你是從武漢回來的,就請告訴我。我會向社區彙報,聯繫衛生站幫助你測量體溫,時刻關注你的身體健康。再說,你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家人特別是孩子著想啊!」正是徐惠娣的誠心,打動了戶主。覺得不好意思的戶主打開了門,拿出車票一看,原來戶主是從江西南昌回來,並沒有武漢中轉史,也沒有武漢旅行史、居住史。徐惠娣一顆懸著的心,這才落了下來。
以車找人,甘做暖心服務員
在摸排外省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返鄉人員時,徐惠娣和同事們找出了一個以車找人的便利途徑,她們在轄區內到處尋找外地牌照的車輛,再上報給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查找車主信息。收到車主信息的反饋後,徐惠娣就會根據信息上門宣傳、摸排。
1月27日,做事細緻的她摸排到廬巢路一幼兒園門口停放牌照為鄂L11S**的車輛有「重大嫌疑」,她立刻調閱社區檔案排查,卻發現沒有該戶信息。於是,她第一時間上報鎮防疫指揮部,鎮里反饋該車主信息後,她撥通該戶電話,但是該戶一直不接聽電話。徐惠娣趕緊彙報,聯繫了派出所。在派出所同志的協助下,獲悉這位湖北車主陳某兩個月前在廬江經營飯店,曾於1月23日去湖北,1月24日返回廬江。從清晨忙到夜裡十點半,雖然長時間連軸轉,但是徐惠娣顧不上休息,立即將情況反饋到鎮防疫指揮部。
為了社區的疫情防控,她主動聯繫陳某加上微信,提醒他居家醫學觀察14天,並主動提出幫助陳某購買生活用品並送上門,解決他居家觀察期間的生活問題。
細心排查,不放過一條線索
工作細心,性格堅韌,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是徐惠娣的做事標籤。徐惠娣深知,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任何馬虎大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於是,徐惠娣比以前更加細心,更加專注,遇到線索,不查得水落石出,絕不輕易收手。
1月30日,經排查發現,鮑井新村一戶有從武漢回來的大學生,是1月18號從武漢回來的。由於該家長懼怕衛生站上門量體溫、隔離,對孩子心理上有影響,不願意透露個人信息。一次次吃閉門羹,一次次咬牙堅持。徐惠娣多次上門做工作,推心置腹地與其父母交流:「孩子從武漢回來,沒有被感染,這是我們大家最樂意看到的。但是你想一想,孩子自身沒問題,他的行李上、衣服上,有可能攜帶病毒。如果在出行的時候,別人碰到了,受感染了,那不是很無辜、很痛心。我們都是做父母的,將心比心,別人的孩子受感染了,大人不也是很難受嗎?再說,你告訴我出行軌跡,就能幫助別人提前預防,防止擴散蔓延,不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嗎?」其父母深受感動,終於同意上報孩子個人出行路線信息。
2月2日晚,社區工作人員下班後,鎮防疫指揮部從大數據上了解信息後下達幾戶從武漢回來的人員名單,徐惠娣接到信息後,考慮到近期工作強度大,便沒有驚動其他工作人員,自己一個人到社區逐個排查。等她把情況全部摸清,並將這些信息反饋到鎮防疫指揮部,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
這段時間以來,她已記不清自己跑了多少人家、打了多少電話、傳遞多少信息、為居民志願服務多少回……每一天,從清晨到深夜,常達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下來,頸部、腿腳、腰部時常漲酸難忍。家中女兒時常想念媽媽,丈夫心疼她,「不理解」、甚至「埋怨」她:「你這麼拚命這麼認真,萬一被感染划不來!」對此,她總是微笑著說:「我是一名預備黨員,此刻,正是組織考驗我的時候,我怎麼能退縮!」
在這場淬鍊黨性的「熔爐」中,像徐惠娣這樣的巾幗英雄撐起了「戰疫」的半邊天,難怪鮑井社區居民點贊:「看到徐惠娣,我們就不慌了!」(通訊員 楊明霞 朱燦銘)
責任編輯:崔吉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HxrIXABjYh_GJGV6D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