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許富昌:仁心行醫50餘載 不忘初心傳承中醫國粹

2019-10-12     神木新聞

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聽黨的話,跟黨走,為群眾解除疾苦,治好病,為人民服務,當一輩子好醫生。

1951年出生的許富昌

是神木市中醫藥研究所主任

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

神木市慈善協會常務理事

從醫50餘載,他刻苦鑽研

錘鍊出精湛醫術

傾盡心力為患者解除疾病

每年接診患者達上萬人

用中醫治癒廣大患者

從青年時期

每年徒步上萬里

為生產隊社員看病的赤腳醫生

到潛心研究傳承

中醫藥學的科研工作者

許富昌時刻把患者的疾苦放在心上

如今,雖已退休多年,但許富昌仍初心不改,用大醫精誠、妙手仁心的醫者本色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用半個世紀的堅守譜寫出至真至誠的大醫精神,他的故事樸實無華卻直抵人心……

不忘初心

「一心向黨,為群眾治病解疾苦,當一輩子好醫生」

「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夸,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出診願翻千層嶺,採藥敢登萬丈崖,迎著鬥爭風和雨,革命路上鋪彩霞。」這段出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歌曲,生動描繪出赤腳醫生的形象。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赤腳醫生是個光榮而崇高的職業。當時,作為行走在農村的「赤腳醫生」,許富昌秉著一顆赤子之心,背起藥箱腳踏大地,紮根人民,走村入戶為村民看病,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為一方百姓傳遞著簡單而又溫暖的關懷。

時光回溯到1967年,當時年僅16歲的許富昌被神木縣麻家塔公社永紅生產大隊推選為赤腳醫生,憑著對醫學的一股熱情勁兒,他在短時間內就自學掌握了基本的醫學知識,並能熟練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診療常見病。為該大隊醫療站所屬8個小隊,16個小組防病治病,還為附近9個大隊,30多個小村莊巡迴治病。在公社,只要有人看病,不分白晝,他都隨叫隨到。當時,陝北農村條件差,村民居住的比較分散,加之又沒有交通工具,許富昌經常每天步行近三十里路給社員看病。一根針一把草,風裡來,雨里去,這樣的日子一干就是9年。由於工作出色,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先後被省、市、縣評為先進赤腳醫生。1973年,許富昌被評為全國先進赤腳醫生,並在人民大會堂得到周總理的接見。當時,人民日報以長篇通訊《風沙窩裡春苗壯——記赤腳醫生許富昌的先進事跡》報道其先進事跡,並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

載譽歸來的許富昌鞭策自己繼續從事醫療衛生事業,鑽研醫術,奉獻社會。他先後在神木縣麻家塔公社衛生院、縣衛生局、縣計生宣傳站工作。1991年至2008年期間,許富昌歷任神木縣地方病防治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他一心撲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上,帶領工作人員在全縣的21個鄉鎮500多個村委會和100多所學校做普查、發放藥品、做技術指導,圓滿完成了甲狀腺腫大、大骨節病等各項地方病防治任務,並順利通過省市考核驗收,先後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地方病防治先進個人。期間,許富昌更不忘加強學習,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中醫大學本科學歷。同時,他學以致用,研製出了治療甲狀腺腫大的中草藥特效良方「消癭散」,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防治大骨節病的保健藥品也獲得了國家醫藥衛生部門的認可,為神木地方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8年,退休後的許富昌離開了工作崗位。為了弘揚中醫文化,發揮自己的醫學所長,他創辦了民辦科研機構——神木縣中醫藥研究所,該機構致力於地方病、腸胃病、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症的研究和治療,並先後研製出了「金龍婦寧顆粒」「胃康丸」「補腎養精丸」「乳腺增生顆粒、」「消癭散」等中醫藥科研新產品,均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他醫術精湛,找他看病的患者數不勝數,除了省內的患者外,還有內蒙古、山西、寧夏、北京、河北等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而來。

如今,每每說起過去當赤腳醫生時的經歷,許富昌雖有頗多感慨,但言語中更多的是由衷的自豪。作為一個時代的記憶符號,他用9年的時間履行了一名赤腳醫生的職責,讓赤腳醫生成為患者心中的溫暖記憶。他說:「我會始終按照黨的指引路線,為群眾解除疾病,在傳承中醫的路上不懈努力。」

心懷蒼生

「牢記使命,醫生不單是看病救人,更需承擔社會責任」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病。許富昌就是這樣一位博學睿智、思維縝密卻又不失隨和、親切與謙遜的精誠醫者。走進許富昌的診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並不是他身上的許許多多榮譽,反而是他褪去諸多光環後、時刻掛在臉上的和藹可親的笑容最感人。工作中,即使再忙,他對待患者總是一如既往的溫和有耐心。多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用精湛的醫術和熱情的服務,傳遞著溫暖和感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執著鑽研架起醫術提升的快車道,醫者仁心贏得患者的尊重。通過不懈努力和過硬的醫術及熱情耐心的服務,許富昌贏得了眾多患者的認可。只要一提起他,大家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家住黃莊附近的市民劉守江對許富昌的精湛醫術讚不絕口,他說:「我以前找許大夫看過病,在他的精準診療下,藥到病除。許大夫不但醫術精湛,還非常有愛心,對於經濟情況不好的貧困戶看病,他一向都是費用全免,我看病時還給我免了一部分費用。」

「許大夫不但醫術很好,還很有耐心,待人熱情,是一位處處為患者著想的好醫生。」

……

這一句句讚美之詞的背後,是許富昌厚德醫術的真實寫照。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治病救人是醫者本分,只要能讓患者恢復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這是醫者職責。」

1973年7月9日,許富昌光榮入黨,一直以來,他都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嚴格要求自己,對黨忠誠,兢兢業業為群眾解除疾苦,這也成了他一生不變的價值追求。至今他都清楚地記得當年入黨時在黨旗下的莊嚴宣誓,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始終無怨無悔,任憑歲月磨蝕,樸實純粹的初心,滾燙依舊。在他心中,沒有什麼比治病救人、為人民服務更光榮,黨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

從醫50餘載,為了確保藥品質量,許富昌經常按季節上山採收本地野生的中草藥。在選購中藥材時,他精挑細選,嚴格把關。對於殘疾人和貧困患者實行免費治療,家住沙渠村的段姓患者患有胃潰瘍,許富昌了解其家庭困難情況後,減免了其所有的醫藥費;黃莊村的高姓五保老人半身癱瘓,許富昌免費為其上門針灸30天,沒收一分錢……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此外,他經常帶著自己研究的專利藥品,在村鎮、企業、社區等地開展義診活動,把自己研製價值約50萬元的藥品免費向群眾發放。幾十年來,他治療常見病沒有開過一張大處方,不希望忍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背負更大的經濟負擔。

莫道無名,人心是名。許富昌的事跡樸實無華,卻直抵人心。他將心比心,把患者對他的期望都化作默默灑下的汗水,而患者以心換心,把對他的信賴和認可都裝進了心窩窩裡。多年來,許富昌在潛心研究中醫醫學,弘揚中醫文化的同時,始終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從90年代起,他把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的錢拿出來,為捐資助學、修鐵路、抗非典、抗震救災先後捐資達10萬元。近三年來,他加大了義診和捐助的力度,捐贈價值21.8萬元的藥品,曾連續多年被評為捐資助學優秀個人。

談及許富昌,他的妻子沈俊英告訴記者,行醫多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還是逢年過節,只要有人來看病,他都會出診,盡心竭力為患者減輕痛苦,有時患者接踵而至,忙的時候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在他心中,治病救人、守護健康是他的主要職責和義務。作為家人,會在背後默默支持他,鼓勵他,做他最堅強的後盾。

逐夢奮進

「學無止境,傳承中醫文化,為實現中醫夢努力奮鬥」

活到老,學到老,追夢中醫藥研究的路上,許富昌從未止步。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獲得了世界諾貝爾醫學獎,這就更加堅定了許富昌對中醫藥學的不斷探索。多年來,他筆耕不輟,發表論文10餘篇,以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婦科、胃病等方面的治療和研究造詣頗深。在神木,像許富昌一樣的老一輩老中醫身上都體現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對黨忠誠、對黨和人民無所求的奉獻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一代代後來者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許富昌:仁心行醫50餘載 不忘初心傳承中醫國粹

如今,許富昌雖已年過花甲,但他仍不忘堅持學習,心懷醫學報國情。在許富昌辦公室的桌子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各類醫學書籍。他告訴記者,每天不管多忙,他都要抽空學習2小時,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未間斷過,他笑稱這些書籍就是「無聲的老師」。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許富昌深諳其中的道理,他嚴格要求診所的工作人員也要認真學習,並按時組織大家考試,以激勵他們不斷鑽研醫學業務,培養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吃苦精神,並向大家傳授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思路。對此,工作人員賀旭民感觸頗深:「作為年輕人,我們要學習的中醫知識還有很多,在許大夫的帶領下,我們養成了每天至少學習1小時的好習慣,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同時,還加強學習中醫理論、藥理藥性等相關中醫知識,以更好地傳承中醫文化。」

從醫以來,許富昌的逐夢之路一路花開,憑著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幹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的蛻變,先後獲得「建國六十周年百名優秀髮明家」「榆林市科學技術獎」「陝西好人」「神木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等多項榮譽稱號,一項項殊榮的背後,浸透了他無數的辛苦和汗水,但他卻說:「醫學無涯,學習永不止步,為了廣大患者的健康快樂,我會繼續努力奮鬥!」近年來,神木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湧現出很多像許富昌一樣愛崗敬業、醫術精湛的「白衣天使」,他們無怨無悔辛勤奉獻,為守護百姓健康默默努力著。

老驥伏櫪志猶堅,初心不忘濟蒼生。

採訪過程中,從好奇到感佩,越是深入了解許富昌的故事,越能深刻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強烈的熾熱。許富昌作為神木市眾多敬業奉獻老中醫中的一個縮影,他的事跡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平凡中的偉大。立足新時代,許富昌滿臉高興地說:「在黨恩的沐浴下,我會繼續把我50多年的從醫經驗總結好,研製出更多治療疑難雜症的有效良方,為傳承中醫文化做貢獻,為實現中醫夢努力奮鬥!」

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記 者:韓艷艷

編 輯:喬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HhvwG0BMH2_cNUgIQ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