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北四個縣升為省直管,僅一升為地級市

2019-10-08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湖北省,位於我國大陸中部、長江中游,與河南、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重慶、陝西等七省市相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古代南北之間重要的戰略要地,尤其是襄陽更是有「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之稱。湖北歷史上與湖南曾長期並稱「湖廣」清朝初期才大致以洞庭湖為界設湖北、湖南兩省,湖北因處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我國現在施行「市管縣」制度,但也有許多省份開始了省直管縣試點,而湖北就是我國最早進行省直管縣市試點的省份之一,現在湖北省除了轄有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外,還轄有3個省直管市、1個省直管林區,這三個省直管市均形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一共有四個縣級市升為省直管,分別為天門、仙桃、潛江及現在的地級市隨州市。

天門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北部,為湖北省直管市(縣級市)。天門,古屬荊州,春秋為鄖國地,戰國屬楚,秦時設竟陵縣,因「陵之竟也」而得名。秦朝時期,竟陵縣屬南郡,兩漢時屬江夏郡,西晉時設竟陵郡,但郡治並不位於竟陵縣(今天門),而是以石城(今鍾祥)為郡治,南北朝時才遷治於竟陵縣。

隋、唐及兩宋時,竟陵縣曾數次為復州治所,北宋初竟陵縣改稱景陵縣,元時景陵縣先後為復州、復州路、沔陽府所轄。明朝時期,景陵縣先屬沔陽州,後為承天府直轄,清朝屬安陸府,清雍正時為避康熙景陵之諱而改稱天門縣,以境內天門山為名。建國後,天門縣先後屬荊州專區、荊州地區,1987年升格為縣級市,1994年改由省直管,為全國最早的三個省直管縣級市之一。

仙桃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為湖北省直管市,是我國著名的「體操之鄉」,也是湖北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市之一。仙桃歷史悠久,古稱沔陽,最早設縣於南朝梁時,以其地處沔水之陽而得名。隋、唐時期,復州州治於沔陽、竟陵(後改成景陵、天門)兩縣徙轉,北宋時沔陽縣析置玉沙縣,後併入玉沙縣,南宋時玉沙縣成為復州州治,元時為復州、復州路、沔陽府治所。明朝時期,沔陽府降為州,玉沙縣省入州,後屬承天府,清屬安陸府,民國初廢州為沔陽縣。建國後,沔陽縣先後屬荊州專區、荊州地區,1986年撤縣設縣級仙桃市,1994年升為省直管市。

潛江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漢江、長江之間,其也原為荊州地區所轄縣級市,1994年升為省直管市。潛江歷史悠久,春秋時期楚靈王就於此建設了有「天下第一台」之稱的章華台,但自秦設郡縣以來,潛江境內並未形成穩定的建制,到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才正式設縣,取「漢出為潛」之意命名為「潛江」,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潛江建縣後先後為江陵府、中興路、荊州府、承天府、安陸府等所轄。建國後,潛江先後隸屬於荊州專區、荊州地區,1988年升格為縣級市,1994年與天門、仙桃一起被劃為省直管市。

隨州市,位於湖北省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自古為戰略要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現為湖北省地級市。隨州,古為隨國,戰國末期楚滅隨後設隨縣,是我國最早的建制縣之一。歷史上,隨縣曾為郡、州之所在,也曾為楊堅封地,隋朝就得名於隨。建國後,隨縣先後屬孝感專區、襄陽專區、襄陽地區,1979年析隨縣縣城置縣級隨州市,縣、市均屬襄陽地區。1983年隨縣併入隨州,隸屬於地級襄樊市,1994年隨州市升格為省直管市,2000年又升為地級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FIFrW0BMH2_cNUgyv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