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蒲塘村

2019-06-10     以鄭視聽

農曆己亥年四月廿八,陰有小雨,詣訪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蒲塘村。

蒲塘十景之一「孺子芳亭」

蒲塘村,是徐氏血緣聚落,位於江西金溪縣琉璃鄉北部,三面環水一面傍水,舊時又稱菖蒲塘,因村前有九塘盛長菖蒲而得名,清代屬歸德鄉十六都。在村西水塘邊上新建仙村畫廊廣場,廣場中央有南州徐孺子雕像,以示蒲塘徐氏尊奉徐孺子為遠祖。《蒲塘徐氏宗譜》:「後唐清泰乙未年(935年),大中大夫徐慕貞辭去安徽壽州長史之職,從臨川嶺後,遷至此處結廬隱居。隋大業年間(605-618年)徐孺子十七世孫徐毓昌為臨川令,遂家臨川嶺後。再傳九世為蒲塘徐氏始遷祖徐慕貞。」

西成門

由銅峰古廟牌樓入村,抵達村莊西邊仙村畫廊廣場,停車步行數十米有一座關門,為硬山頂建築,門楣上匾額是西成門,緊鄰增益山房,舊時蒲塘四方各設一座關門,現僅存西成門和村莊南邊臨水而立南薰門,東作門和北鑰門早已不存。

古墓

臬憲坊、文宗坊

一路上,村中的部分古建築正在實施修復工程,巷道及水塘四周亦作重新鋪設石板或卵石,在村莊北邊花園山位置還新建有一座戲台和兩座門樓,戲台正前方是一座古墓,兩側則是新建的臬憲坊和文宗坊,分別為明永樂九年應天榜解元、永樂十年進士徐則寧和明嘉靖三十二年進士徐善慶所建,二者樣式相仿,面闊三間三樓磚木結構,當下村莊正在逐漸恢復舊時孺子芳亭、大夫清沼、黃石仙蹤、友橋靈龜、花園喬木、銅峰古廟、蒲池夜景、陽嶺朝雲、東山樵唱、西畈農歌「蒲塘十景」風貌。

臬憲坊

臬憲坊匾額為花萼相輝,樓面上題詩《送徐則寧先生赴任》歲晏梅梢玉,都門看去塵。拜官辭北闕,持節向南閩。雨雪三山少,風霜一道新。想應行八郡,驄馬踏青春。

文宗坊

文宗坊匾額為京兆文宗,樓面上題詩《送龍岡公守汝州》杯酒蒲塘路,驅車上汝州。丹符分半虎,霜刃試全牛。志勱羔羊節,心懷撫字憂。殷勤道榜語,仰副聖明求。

東海傳芳

迎薰集瑞

圓井代表鳳

方井代表龍

其實,蒲塘村莊格局肌理清晰,歷史環境要素十分齊全,古樹、古井、古塘、古廟、古祠點綴其間,有一方井與一圓井分列眾塘之首蒲池兩側寓意龍鳳呈祥,更有數十棟明清時期傳統贛派建築數環繞蒲池東岸和北岸向後延伸排列,以各房聚族而居相對獨立形成若干建築組團,在一些居民門楣上有徐氏郡望堂號的匾額,如東海舊第、秀拔南州、芳傳東海、容台世望等,至明朝鼎盛時期,號稱「千煙之廈」。

蒲池

名薦天朝

在歷史上,蒲塘徐氏人文盛興,村中設有眾多私塾書院,現存有增益山房、玉成書舍,培養造就諸多科舉功名仕宦學者,故在蒲池北岸的世宦祠上堂還懸掛有「文武世家」匾額,而且在村中亦有諸多表彰科舉功名仕宦政績的歷史建築,如名薦天朝牌坊、進士第門坊、登科門坊、外翰第、大夫第等,以名薦天朝牌坊最為著名,2018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薦天朝牌坊位於村莊南邊蒲池西岸,坐西朝東,四柱三間五樓,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為表彰徐積善捐糧賑災義舉而建,是金溪縣現存年代最早的牌坊之一,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特徵。牌坊上字板刻有聖旨全文:「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家施仁,養民為首。江西撫州府金溪縣儒學增廣生員徐積善,時遇饑饉,能出谷四千五百石用助賑濟,有司以聞,朕用嘉之,今特賜敕獎諭,勞以羊酒,仍免本戶雜泛差役十年,尚允蹈忠厚,表彰風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欽哉,故敕。洪熙元年五月十九日。」 名薦天朝右邊小字為:「洪熙元年孟冬朔吉撫州府知府王崧 金溪縣知縣王勛」,左邊小字為:「湖州湖推官門婿張應雷書 同為 辟薦增廣生員徐積善立」。

南薰門

文天祥《思莆塘》

在南薰門前方蒲池邊上新建一道牆體,上寫宋代文天祥《思莆塘》:「揚旌來冉冉,卷旆去堂堂。恨我飛無翼,思君濟有航。麒麟還共處,熊虎已何鄉。南國應無恙,中興事會長。」據史料記載文天祥從未到過金溪,而且天下蒲塘並非僅金溪一處,其所思蒲塘另有所指,這裡卻將其張冠李戴。

世宦祠

同治版金溪縣誌

雖然蒲塘徐氏一族不乏進士舉人、從政為官之人,但有學者發現在同治版《金溪縣誌·卷十七下·選舉》中將徐廓等二十餘名蒲塘人集中另成一頁收錄於最後,並在這頁前言寫道:「【選舉附錄】戊申志將徐廓以下四十五人併入補遺,以省府志皆無據而子孫亦不能指定也。今亦無從編次仍另錄之,附於選舉之後。」這種做法有違修志常理,存在蒲塘徐氏家族將某些無可考究的族譜人物通過某種手段強行塞入縣誌的嫌疑,另外北岸余氏家族亦是如此操作。

登科門坊

大夫第門坊

外翰第門坊

外翰第,是未入仕文人住宅。《客燕雜記》載:「嘉靖中,李攀龍、王世貞俱官西曹,相聚論詩,建白雲樓榜諸君詩,人目刑部為外翰林,亦稱西台。」由於明朝中期之後有不成文規定「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李攀龍、王世貞諸人結社刑部,與翰林院分庭抗禮,被當時人名為「外翰林」,此名或以此為始,之後亦泛指未入仕文人。另明朝在內書堂讀書的宦官員亦常自比為「外庭翰林」。

「福」字照壁

鹿、鶴、福

「福」字照壁

自古以來,蒲塘百姓崇尚道教,不僅在一民居照壁上有北宋道家學者陳摶老祖所書的「福」字精美磚雕,左邊是鹿的形象表示祿,右邊是鶴的形象表示壽,因此這個」福「字包含福、祿、壽三種美好寓意,而且在蒲塘村外東山腳下還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銅峰古廟,自元末明初起供奉蒲塘人徐祥可,又稱囦默真人或徐神仙,其屬正一派,傳說其寄意湖山,雲遊區宇,往來閩粵,常顯異能,捍患御災,振困扶危,鄉里遇有水旱疾疫,凡有所求必能解救,深受當地百姓景仰崇拜。在太平天國軍隊侵犯金溪時,周邊百姓紛紛避難於銅峰古廟,寄希望於徐神仙顯靈保佑躲過戰亂劫難,然而最終還是發生不幸之事,太平天國軍隊血洗蒲塘,在此避難者未能倖免,死傷無數。

之後有逃難者將此記錄:「咸豐六年,避寇金溪之菖蒲塘。鄰村皆蹂躪無孑遺,該地獨完善,數年賊無一足至。蓋地非衝要,賊偶遺之也。鄉人訛傳有神陰助,遠近攜家旅居者,絡繹不絕。里中黠者,以賃屋蔬糧可得善值,更張皇其說,謂本族有徐神仙默為護佑。有自賊營來者,言賊望蒲塘村,但見紅雲一片,不知有屋宇居民也。聞者信之,襁負車擔,日夕坌至。邑有楊進士、徐解元者,素好仙佛,時同寓其地,因以神道設教,倡設乩壇,請仙卜休,咎仙言此邦福地,不宜他徙。眾信益堅,議建醮四十九日,以答神庥。鍾鈸鏗鏘,燈燭焜耀,香煙之氣,聞數里外。眾皆恃為無恐,府君獨愀然曰:『是懸的以為之招也。』天未曙,挈家亟行,甫數里,回望村中,火光燭天,號哭之聲,恍震於耳。蓋賊已入村焚毀殺戮,千百家無噍類矣。非府君先見之明,則吾家寧堪設想哉!大亂以來,親友鄰里死於鋒鏑者十之三四,死於疫癧者十之一二,而吾家男女長幼無一人罹斯厄者,固仰徼天幸,而亦府君之德之厚、識之明,足為保家之主也。」

銅峰古廟

1200年樹齡羅漢松

銅峰古廟大殿

由於銅峰古廟香火持續旺盛不斷,信眾在蒲塘銅峰古廟一側新建佛教寺院,名銅峰寺,如今則是道佛共處一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96MPWwB8g2yegNDso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