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有了新動態!
咱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市政府今年3月25日召開城南過江隧道項目專題調度會,聽取項目推進情況彙報,研究征地拆遷、資金落實、政策支持等問題,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
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懋燮,市領導曹哨兵、程剛,市政府秘書長湯德余參加。
會議指出,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是連接主城區與江北新城的重要過江通道,作為長江幹線過江通道規劃的重點項目,納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
該隧道的建設,對於貫徹省委「皖江城市聯動發展、跨江發展」戰略,響應市委、市政府「整體提升江南、開發利用江北」部署,加強主城區與江北新城的聯繫,加速江北地區開發建設,促進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要高位統籌、科學決策,妥善做好項目環評、拆遷、規劃、融資等工作,注意防範風險、把控節奏。要加強對項目的超前謀劃,著力於構建便利化快捷化的交通體系,推動項目落地見效,切實放大蕪湖交通區位優勢。
要以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解決民生問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彰顯城市的影響力。
城南過江隧道工程全長約5965米,其中主線隧道全長4945米,全線按照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6車道。該工程是蕪湖市以及安徽省第一條越江隧道,被稱為「皖江第一隧」。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
是安徽省內17條過江通道規劃重點項目之一
也是蕪湖市「兩縱四橫一環」城市快速路系統的骨架線路之一
下面就跟蕪湖江北網一起
回顧一下城南過江隧道的整體規劃
項目規劃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位於蕪湖市長江皖江段「大拐彎」處,西起江北新城緯一路(濱江大道南),東至江南主城的大工山路,隧址距離下游的長江大橋約 9km。
工程全長約 5.8km,其中隧道建築長度 5000 米,收費站及部分接線道路 810 米。
採用雙向六車道隧道方案,設計車速為80km/h。
工程總投資 45.26 億元。
總工期 54 個月。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位置示意圖
隧道平面布置示意圖
隧道工程分布圖
線 路 設
線 路 設 計
計
過江段隧道線形為反 S 形,半徑分別為 2000 米及 1000 米,其餘平曲線均為小偏角大半徑曲線。
江北接線為規劃中的緯一路(濱江大道南),在經一路(化工東路)路交口遠期設置一處互通立交,將濱江大道東及化工東路與隧道南向溝通。
江南接線為大工山路,近期接入大工山路與中山南路交叉後,遠期配合大工山路快速化改造,中山南路交口可由平交改為立交。
收費站設置在江北。因收費限制,收費站至隧道口範圍的被交路近期均採用右進右出方式接入緯一路輔道,遠期通過化工東路與濱江大道南互通立交進出過江隧道。
線路平面布置示意圖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縱斷面圖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行車道限界高4.5m,行車道寬度為2× 3.5+3.75m。道路兩側設置斜面型防撞側石。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建築限界圖
U 型結構橫斷面圖
盾構隧道施工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盾構段穿越的地層主要為粉砂層、淤泥質黏土層、粉砂岩、凝灰角礫岩。江中部分切入粉砂岩、凝灰角礫岩。
將採用氣墊式復合泥水平衡盾構,該種盾構對於開挖面的壓力控制更為精確,施工安全性更高。目前已建成通車的武漢長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和上海長江隧道均採用該種盾構。
混合盾構機氣墊技術基本原理圖
復合式泥水盾構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