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年那月,趙莊嶺公社參加張家井水利改線工程隊合影
井陘縣綿左渠經過井陘城關、礦區張家井、賈莊、井陘縣北部小作村、趙莊嶺、最後到庫隆峰和高家莊村。水渠原來在張家井村西,因煤礦採煤,水渠蹋陷,不能通水。井陘縣有關領導決定水渠改線到張家井村西山根處。
技術員 許黑狗
井陘縣抽調趙莊嶺等受益公社參加水利改線工程建設。自1968年春起,趙莊嶺公社九個生產大隊抽調男女勞力近百名,成立施工連,連長由小作村高福義擔任,井陘縣許黑狗為技術員,許黑狗是井陘縣綿右渠英雄,曾出席1959年國慶群英會,受到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接見。施工連全體駐紮在礦區張家井村,自立伙房,趙莊嶺公社負責長500多米,寬3米,高2米的涵洞工程。
水利改線工程任務艱巨,先從山根處打4一50米立井,那時機械化程度不高,完全是人工打釺,施工隊分三班倒,一個圓班打一架棚子任務,約80公分高,立井完成後,分兩撥人分別往南、北掘進施工。三班任務是2米。許技術員負責教打釺等技術:左邊打三個眼,右邊打三個眼,釺子都往中間斜一點,這樣一放炮,中間的石頭就轟下來了,這樣進度快些,這叫「黑虎掏心」。另外是上打釺。放炮後,由抽風機抽出灰塵和煙霧。用人力車往立井底部運送石渣,然後立井上口架一轆轤,轆轤長3米,轆轤直徑六十公分,四個人,一邊兩人往上轉動轆轤提升石渣,石渣上到井口後,兩人抬上走四十多米倒掉。
自1968年春開始施工,趙莊嶺公社施工連整整三年戰鬥在工地上,三個春節施工隊員都在工地度過,施工連發揚不怕苦和累精神,晝夜三班倒,終於在1971年春天完成了穿山洞修水渠的任務。
這是勝利完工後,趙莊嶺民工在北洞口合影留念。
(圖文/趙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