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在這最後的關鍵時刻,江源區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在吉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發出「充實幫扶力量,確保每個未脫貧戶都有一名鄉科級及以上領導幹部包保」的要求後,以速度、力度和精度走出堅定落實「一對一」包保任務,確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鏗鏘之路。
迅速響應提速度。近一個月來,江源區貧困戶的家中格外的忙碌,以關注日常生活為基礎的關愛幫扶,以「五凈一規範」為標準的居家衛生清理、以貧困戶自身實際為依據的項目謀劃、以提振脫貧信心為目的的扶志行動,從生產到生活,全方位「菜單式」服務的「一對一」包保全面鋪開。自2月20日巴音朝魯書記在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要求「每個未脫貧戶都要有一名鄉科級以上領導包保」後,江源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工作精神、吃透任務要求,並對後續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於三日內細化落實了「一對一」包保任務,相關人員迅速行動,以高的標準、嚴的要求、實的舉措與貧困戶對接,3月中旬第一輪入戶幫扶達到全覆蓋。這體現出江源打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速度。
自我加壓強力度。收官之年工作和政策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落實「一對一」包保任務中,江源區在上級規定的鄉科級領導包保基礎上,區委書記趙龍濤提議,將此項任務提級提格,由扶貧辦牽頭抓總,將139戶248名未脫貧人口中脫貧難度大、扶貧任務重的貧困戶率先分配給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25名區級領導包保,其餘貧困戶由優中選優的61名正科級、53名副科級幹部「一對一」包保。「我來走親戚了」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滿利、張桂芝的家中,江源區委書記趙龍濤用這樣一句「家常話」拉近了和困難群眾的距離。據了解,江源區區委書記趙龍濤同志帶頭在原有包保任務基礎上,自我加壓,又主動聯繫一戶困難群眾,啃最難啃的骨頭,攻最棘手的問題,這體現出江源打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力度。
「菜單」服務抓精度。精準扶貧重在精準,為確保「一對一」包保政策獲得實效,江源區採取以「雙優」解「雙需」的工作方法,對接包保人員與貧困戶,防止一刀切,走過場。「雙優」即部門優勢及個人優勢,「雙需」即貧困戶的生活需求及生產需求。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貧困家庭,選配就業局的包保人員,搭建勞務對接的橋樑。對有種植生產需求的貧困群眾選配農業局的包保人員,提供技術保障和專業指導。熟悉轄區情況鎮街幹部就近選配、細心地女幹部包保年齡較大的貧困戶、工作能力強的幹部包保條件更為困難的貧困戶等等,這體現出江源打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度。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落實「一對一」包保政策是江源區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縮影,近年來江源區充分發揮長白山獨特的生態自然資源優勢,精心謀劃實施了「四級保障」增收發展模式,確保了貧困群眾多點增收、多處收益。全面落實醫療、教育、兜底保障等各項政策,持續抓好「雨露計劃」和「四個一批」兜底保障人群,確保貧困群眾享受政策「零距離」。全面補齊農村危房、安全飲水、農村公路、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短板。從紀委監委指派一名常委到脫貧辦任副主任,將扶貧資金、項目、幹部都納入監管範圍,確保監督「無死角」。細化出台《關於鞏固脫貧成效保障穩定脫貧的實施方案》,堅持穩定脫貧和防止返貧相結合,建立防返貧應對機制……。邁開步子、撲下身子、開動腦子,江源區用行動書寫讓人民滿意的脫貧攻堅答卷。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龍 通訊員 王珊
編輯:馬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