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馬凱 文/圖
冬日,來到武山縣灘歌鎮本深溝村村民關茂中家中,修葺一新的房子和整潔有序的庭院讓人眼前一亮。特別在庭院東南角的一角,記者看到的是整齊的白色瓷磚和乾淨衛生的旱廁。廁所在白色瓷磚映襯下,即便不開燈也顯得格外亮堂,也沒有難聞的氣味。這與記者腦海中農村廁所「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的固有印象大相逕庭。
見記者面露疑色,關茂中欣喜地訴說起變化。「以前的廁所就是一個土坑坑,髒亂差不說,一到夏天還蚊蟲多、臭氣熏天,特別不衛生。現在新建的廁所設計科學、乾淨美觀,確實好!」
近年來,「廁所革命」已由城區擴展到了農村,農村的廁所已經大變樣了,關茂中家並不是個例。「今年,我們本深溝村就累計實施了無害化廁所136戶,目前衛生廁所改造率占常住人口85%上,可以說家家戶戶都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場『小革命』所帶來的『大實惠』。」本深溝村黨支部書記賀建玲說。
如同賀建玲所說,關茂中家並不是個例。類似的例子,在我市諸多農村比比皆是。近年來,秦安縣西川鎮雒川村也進行了廁所改造工程。該村文書雒應全告訴記者:「我們雒川村作為整村推進村,全村現已基本完成改廁任務。而且,我們因戶施策,科學合理選型,不僅有雙瓮漏斗式、三格化糞池式,個別村民家還使用了水沖式廁所。」
秦安縣西川鎮改廁工作負責人縣曉東告訴記者,自秦安縣下發關於改廁的通知後,西川鎮便積極實施改廁工作,立足實際,因村因戶施策,科學合理選型,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接受的改廁模式。在城鎮及城郊污水管網覆蓋到的村莊和農村新型社區,推廣使用水沖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川道地區、群眾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推廣使用三格化糞池式、雙瓮漏斗式等無害化衛生廁所;乾旱山區、高寒地區及偏遠、分散農戶以衛生旱廁為主,結合實施「一池三改」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廣使用不同模式的無害化衛生旱廁。「今年縣上下達西川鎮新建戶用衛生廁所任務755座,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今年的全部任務,正在進行明年的部分任務。」縣曉東說。
小廁所、大民生。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思想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盯農村「廁所革命」和村莊清潔行動兩項省市政府民生實事,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重點任務抓落實、多方整合籌資抓投入、探索完善機制抓創新,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動」,較好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圍繞目標任務,各縣區立足各行政村的實際,綜合考慮聚居程度、區位條件、氣候、土壤等因素,結合經濟條件和管理能力,因地制宜,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接受的改廁模式,分類建立到村到戶台帳,使得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深入有序地推進。針對全市農村『廁所革命』中存在的宣傳發動不到位、推動方式簡單化、技術模式選擇不科學、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不過關、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我們通過建立台帳抓規範、開展培訓抓指導、加強管理抓質量、強化投入抓保障等措施,確保了農村廁所革命的順利推進。至目前,全市新改建戶用衛生廁所68085座,占年任務6.71萬戶的101.42%,新建行政村公共衛生廁所1813座,全市衛生公廁覆蓋率72.8%。」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鄒愛平告訴記者。
目前,我市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已初見成效,提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鄒愛平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將科學編制改廁方案,合理選擇適宜推廣的改廁模式和路徑,探索糞污肥料化、污水達標排放等技術模式,推動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安排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任務93000座、整村推進村328個,全市行政村衛生公廁實現全覆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vYDPm8BMH2_cNUgbv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