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都知道,來我家好茶常有,還會備下各人心水的茶盞,但話梅、芒果、牛肉乾之類的從來欠奉。因為不小心觀摩過蜜餞製作的廠家,視覺震撼到幾乎做下病來,從此便很少碰這些。
中式茶點
閒時嘴裡淡出鳥來,我自有我的私房零食。夏天糟一盆鳳爪和毛豆;冬日裡蒸一段鰻鯗或者醬油肉;高興起來炸兩塊大排,煮半隻白斬雞吃吃,也是平常事。實在懶,胡亂蒸個開洋蛋羹,都比市售零食強許多。
每年五月起,河裡有蝦初長成,至七、八月間帶籽,味至美。帶籽河蝦燒熟後,腹部晶瑩的蝦籽和滿滿的蝦腦變成美麗的珊瑚紅。好脾氣的蘇州人耐心濾出蝦籽,剔出蝦腦,剝出蝦仁,蝦殼熬湯,做成傳奇般的三蝦面,私以為是河蝦色香味的最高表現形式。而這段時間裡,我的零食自然就常常是帶籽河蝦,隔日買上四五兩,或鹽水或油爆,配午後的釅茶,夜深的薄酒。
鹽水河蝦
鹽水河蝦屬傻人菜,甚至都算不上一道菜。河蝦洗凈,連須也不用剪,下到滾開的蔥姜鹽水裡焯一下即可。江南小鎮上,沿河的居民在河蝦應市的季節,輕易就能在家門口的河道里撈上許多,汆鹽水,一大盆一大盆的擺在門口賣,是給觀光客平添遊興的輕食。
油爆蝦則可以有很多變化,傳統佐料中醬油酌減,加入果珍或陳皮,可以做成酸甜適口的果珍油爆蝦和陳皮油爆蝦,我怎麼看也仍是零食的路子,不像下飯的小菜。做油爆蝦必須剪須,蝦頭下斜斜地一刀,一定要剪得整齊劃一,滋味姑且不論,蝦須剪得漂亮至少擺盤可得個碰頭彩。又因有過油、入味、收汁三道工序,天熱做油爆蝦頗費周章。我最常做與最喜歡的,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醬油河蝦。
醬油、老抽、水各一份,根據口味加適量的糖,稍許蔥薑末,配成調料。如果打算做醬油河蝦,出門採購前宜先將調料割好,如等河蝦買回來再慢慢做,調料辦妥,活蹦亂跳的河蝦大半沒了聲息,豈不可惜。這是廚房統籌學重要的一課。帶籽河蝦六兩左右洗凈,量太多了家庭製作不易掌握。起大油鍋,油要足夠多,至油初起輕煙,倒入河蝦,用笊籬輕劃幾圈,蝦很快變紅,撒蔥段、細薑絲,立刻出鍋,轉手倒入調料中即成菜。
醬油河蝦
醬油河蝦之味比鹽水河蝦更有層次感,比油爆蝦則舒展簡約。這種做法其實類似「熗」,比蘸深,比泡淺,依靠加熱過的食材和調料間的溫差瞬間完成調味,是滋味深入與原味保持之間中庸的道路。可以應用於所有較小的活蝦,也可以依此炮製醬油鱔絲,醬油魚片。海瓜子、蛤蜊、小的螺類都適用此法,只是貝殼類水分多,要加一出水的步驟。
廚藝的摸索與變通,有時跬步積萬里,有時四兩撥千斤,有時靠點撥,有時靠頓悟,樂趣盡在其中。
作者:食家飯;編輯:徐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