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資源遭盜版傳播,光明正大追劇依舊好難

2019-12-12   獨狼映畫

不得不說,《慶餘年》是部質地上乘的國產劇,但最近超前點播事件卻將其送上了近日影視圈的風頭浪尖。無論是騰訊會員還是愛奇藝會員,如果想要再多看6集更新的話,就必須二次付費,購買超前收看的特權。

如此玩法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特別是對於已經付費一次的會員來說,感情上覺得難以接受,而同樣的套路在《陳情令》大結局上早就出現過,據悉,這一付費超前點映曾經幫助騰訊視頻創收1.5億,收益十分可觀,難怪會如法炮製。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付費超前點播的同時,網上也流出了《慶餘年》的盜版資源,有網站直接打包出售,最低的只要1.9元,最高的也不過30元。騰訊視頻迅速展開正版維權行動,這就讓盜版這個話題再次映入大家的眼帘。

盜版的前世今生

說起盜版我們影視迷最是熟悉不過,作為一個觀眾,一路成長過來,總是或多或少跟盜版資源打過照面,特別是在盜鏈下載如此頻繁的今天,沒有看過盜版的觀眾確實很少,曾幾何時只需要去影視網站或是論壇,就能夠方便快捷的找到BT種子,並在很快的下載速度下完成高清資源的下載。

最初我們接觸的盜版資源大多數來自國外的網站,歷經字幕組的漢化,而後一步步來到觀眾的硬碟,成為個人的珍藏。這在野蠻生長的觀影時代,確確實實滋養了不少中國觀眾的審美品位,藉此成長的無數觀眾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完之後也會由衷地感嘆一句「真香」。

就像盜版資源是舶來品一樣,盜版技術本身也是舶來品,無論是早期的VCD,還是近幾年廣為流傳的720P和1080P,包括正版資源的加密技術和解密技術,國外的前輩影迷們早就為我們鋪好了路,一切似乎都是順理成章。但盜版終究是盜版,在正版維權的攻勢之下,終究是見不得光的。

盜版的罪與罰

若是換在以前到也還好,大家關於正版的意識是比較淡薄,習慣免費的觀眾只願意去看免費的資源,認為付了網費就可以免費享用一切網際網路資源。伴隨三大付費平台的崛起,已經國產電影的越來也多的上映,維權的呼聲也就越發的強烈,關於盜版的圍剿之戰也就變得越來越激烈。

此番《慶餘年》超前點播事件固然有吃相難看之嫌,但1.9元即售賣盜版的做法才更不可取,如今拍一部好劇的成本,絲毫不亞於一部國產大製作電影,這其實會對製作方和平台造成很大的損失,具體有多少都是難以估量的。

很多人並非沒有付費的意願,但是盜版擾亂市場的售價令觀眾難免心動,很容易中招,其實有正版資源就儘量不看盜版資源,已經是很多國內觀眾的共識,能電影院看到的電影儘量不在網上看槍版。

類似的問題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開播時就已經發生過,盜版本身的下載數據,已經遠遠超過HBO電視台正版收看的人數,因為維權的難度很高,HBO也感到無可奈何,當中的損失究竟有多少,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盜版的矛與盾

關於盜版我們還是有著頗為複雜的心態。一方面有著懷舊的感情,畢竟很多觀眾都是看盜版資源長大的,關於「學習與交流」的字幕都是深有體會,心裡都知道盜版不好,但身體總是很誠實。漸漸經濟獨立之後,很多人也樂意買票,或是沖一下三大平台的會員,但是有一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就是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與電影資源的匱乏之間的根本矛盾。越是優質的電影資源越是難以得到滿足,有些電影在國際上拿獎了,但是等到了國內上映可能需要大半年的時間,就算上映了可能難免要進行重新剪輯一下,看到原汁原味的完整版可能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再有就是,國內院線尚無匹配的電影分級制度,很多影片因為尺度的問題,在引進這一關可能就要折戟沉沙,也就是說很多國外的優質影片國內是無法看到的,還有一大批國內外的老電影也很難在商業電影院看到蹤跡,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空白,怎麼填充始終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不想看盜版,可是有些電影根本就看到正版,去坎城電影節看正版?去國外看正在熱映的正版?或是去國外的電影資料館查找?這對於目前廣大的中國觀眾來說,仍然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如何構建一個正版的電影資料庫同時又能有擁有足夠體量滿足億萬觀眾,確實是一件當務之急的事情,否則的話,有需求就有市場,盜版還會屢禁不絕,從這角度來說的話,盜版的矛與盾是一場始終尷尬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