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至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隨後,許多媒體紛紛聚焦「硬科技」這一新詞,使其迅速進入公眾的視野。而在2018年12月召開的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也曾明確提出,要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創成果。
那麼,到底什麼是「硬科技」?一般認為,這個說法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米磊博士於2010年率先提出的,此後他一直踐行與倡導硬科技理念。他認為,「硬科技」是指以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晶片、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屬於能夠在全球領跑的核心科技,是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足夠高、難以模仿和複製的關鍵核心技術。對此,米磊博士有一個形象比喻:「硬科技」好比是「骨頭」,實體經濟是「肌肉」,虛擬經濟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對於一個人來說,一定要有很好的骨頭才能夠支撐身體。
西安,作為「硬科技」概念的誕生地,提出要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這一目標,非常契合這座城市的特點。西安擁有高校、科研機構500多家,在機械製造、航空航天、電子通信等領域具有紮實的研發實力,發展「硬科技」具有較好的基礎優勢。2017年以來,西安連續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並實施了「硬科技+」等一系列發展戰略,成為硬科技的先行規劃者和踐行者。在西咸新區,還出現了全國首個以「硬科技小鎮」為概念的主題園區。
201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在頭版刊發一篇 「申言」署名評論,題為《讓「硬科技」更「硬氣」》,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較大關注。該文說,一座城市的創新策源力,以當下流行的一個評判方式,就是要看有沒有足夠多的「硬科技」企業。上海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金融和科創之間架起橋樑,為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潛力的「硬科技」企業注入動力,讓他們在技術上更加「硬核」,在發展上更加「硬氣」。通過這篇評論,可以看到上海對發展「硬科技」的鮮明態度。
此外,北京、杭州、深圳等地也對「硬科技」青睞有加。北京已經成立了「北京硬科技基金」,該基金由北京科技創新基金、三峽資本、實創集團、國投創合、中植資本、中科創星共同出資設立;在杭州,「硬科技」已被寫入政府文件,且成立浙江大學國際科創中心主攻這一領域研究;在深圳,「硬科技」企業在全市獨角獸企業總量中占比超過六成;在成都,「硬科技」成為屢屢被提及的熱詞,發力這一領域成為共識。
而在資本市場,「硬科技」企業更是成為受矚目的概念。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赴科創板上市。截至2019年11月4日,已有171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硬科技」企業占比大。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數量最多,共有30家。已上市的46家科創板公司中,也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占比最大。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24期,盛勵整理
責任編輯: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