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第三天,祝1071萬考生高考大捷!

2020-07-09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2020年高考第三天,祝1071萬考生高考大捷!

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著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2020年的高考,應該是史上最「特別」的一屆。

在經歷了「疫情大考」之後,明天1071萬少年將踏入考場,迎來另一場大考。

今夜是遲到的高考前夜,他們懷著怎樣複雜與緊張的心情入睡呢?

他們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願這份特殊的經歷變成少年們珍貴的財富,為理想助燃,也見證了805萬考生的努力與成長。

高考前夜一定是終生難忘的吧,當年的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入睡的呢?

在留言區,我們一起為考生們送上祝福,願每位逆風飛翔,迎難而上的少年高考順利,凱旋歸來。

1、當今讀書是為了名利

昨天,北京某牌大學用兩句詩為今年的高考學子打氣加油:「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結果有好事者把這首詩的後兩句貼了出來:「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這首詩出自清代吳慶坻之手,作品別名:悔餘生詩《題三十計小象》全文如下:

《題三十計小象》

清·悔餘生詩·吳慶坻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少年時也曾立下的沖天之志,也曾決心要做人間第一等的人物,干出人間第一流的業績。哪裡知道時光流淌,歲月白白地被浪費耽誤了,混的依然像從前一樣,既沒有聲名顯赫,也沒有腰纏萬貫,更談不上加官進爵了。

2、古代讀書是為了明理

曾國藩曾經科場不順,做官之後,經常告誡弟弟們不要執著於功名。

他的科舉觀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勿以考卷誤終身」。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明理。一個人的成績再優秀,卻不懂得為人的道理,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讀書,不能只為成績,成績也不能說明一切。

現代作家遲子建高考失利,被迫在一所專科學校就讀。他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閱讀,不斷練筆,慢慢走上文壇,成為中國知名的現代作家,成就遠超同輩。

真正的牛人都明白,人生幾十年,文憑固然重要,但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更重要。沒有文憑,一個人依然可以靠著自己的才學奮進打拚,在社會上有一個立足之地。只有文憑,遲早都要現原形。

曾國藩常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明理之君子。

考場上的成敗,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太注重考卷只是捨本逐末罷了。讀書以明理為重,考場上的事情,七分靠實力,三分靠運氣。

古人說:勝固可喜,敗亦欣然。

放平心態,只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就好,人生路還長,不必太過緊張

3、實踐出真知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應試教育考察的是一個人對知識的記憶,而生活和工作考驗的是一個人對知識的運用。很多學生一心撲在考試上,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家長包辦一切,缺乏實踐機會。雖然分數很高,但是實踐能力卻不過關。

4、終身學習的習慣

很多考生覺得高考結束了,或者大學結束了,就不必再學習了。恰恰相反,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行業,無論多大年齡,都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一旦停止更新自己,就很容易被時代拋下。

不要因為幾張考卷就灰心喪氣,不要因為一次失利就失去學習的動力。學習是終身的事業,只要持之以恆,不斷學習,讀書明理,培養能力,早晚都會有所成就。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勝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勝固可喜,敗亦欣然。放平心態,輕裝上陣,儘自己最大努力就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hDnMXMBnkjnB-0zzr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