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11億!微信用戶遠超支付寶,為啥微粒貸無人問津?

2019-12-27     銳眼財經

前兩天,微信發布版本更新,允許用戶可以在朋友圈「斗圖」,好像第二天又不行了,不知道為什麼?

微信每一次的新動作似乎都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今天筆者想讓大家注意一下微信旗下的另一個產品——微粒貸,因為有人說比起支付寶的借唄、花唄,好像微信的微粒貸毫無存在感。

微粒貸的奇怪之處在於,依託微信這個超級應用11億的月活用戶,但微粒貸的用戶卻只有1億左右,而且就筆者目前還沒有獲得微粒貸額度。

所以,乘機,今天就來扒一扒微粒貸的一些東西,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微粒貸。

微眾銀行財報

微粒貸本來就只是一個微眾銀行旗下的一個消費信貸產品,只是依託於微信的大流量才讓人們所熟悉。

好在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這兩家目前最大的民營銀行都有發布各自的年報,我們可以通過年報看到更多的東西。

年報顯示,目前微眾銀行總資產已經達到了2200億的規模,總負債達2080億,其中包括客戶存款1544億。作為比較,阿里旗下的網商銀行截至2018年總資產僅為958億左右,對應負債規模900億左右,客戶存款429億。

從規模上來看,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要比阿里旗下的網商銀行大得多,微眾的資產規模比網商的2倍還要多。

就這一點來看,是不是顛覆了大家以往的看法。雖然微粒貸看上去無人問津,但是微眾銀行的規模要大得多。

進一步看到,微眾銀行目前有效用戶超過1億。而網商銀行沒有直接說有多少用戶,只是說,截至2018年末網商銀行歷史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客戶1227萬戶,這個規模更是比為微眾小。

同樣是兩家民營銀行,實際上它們所服務的群體大致差不多,都是服務於中小微及三農領域,但是運營的結果卻差別非常大。

微眾銀行2018年營收100億左右,實現凈利潤就達到24.74億,凈利率高達近25%。但是網商銀行的這個數字就很小,2018年網商銀行營收不到63億,實現凈利潤也只有6.7億,凈利率為10.63%,連微眾一半都不到!

這一點很關鍵,筆者認為,這一點也是為什麼大家感覺微粒貸無人問津的主要原因。

騰訊財報數據

在騰訊的財報中將微粒貸及理財通等金融業務歸類為「金融科技業務」,2018年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實現營收688.69億,主要來自於向商戶收取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提現手續費和信用卡還款手續費以及向金融機構分銷金融產品的服務費。

比如,騰訊通過微信向用戶提供的微粒貸和理財通金融產品。

今年前三季度,騰訊的這部分業務收入為714.35億,其中僅今年第三季度這部分收入就達到267.58億。

說到這,關於微粒貸的收入來源基本已經清楚了,那麼下面再來說說為什麼大家會感覺微粒貸無人問津?

通過以上兩家公司的財報信息,大家至少能得出兩個原因:第一,微粒貸利率比較高,因為微眾的凈利率遠高於網商銀行;第二,微粒貸依託擁有11億用戶的微信,有效用戶卻只有1億,這是因為微粒貸一直採用邀請機制的原因。

看了一下,有人說,微粒貸日息萬五,跟銀行信用卡取現一樣都是萬五,這樣下來年利率就高達18%,太高了。

不過,就利息這一點來說,其實支付寶的借唄也是萬五,老用戶的話有優惠,比如萬四點五。而花唄則完全是跟信用卡一樣的用,只要不逾期就是免息的。

這樣一比,顯然支付寶的花唄、借唄更有優勢一些,再加上微粒貸審核條件的各種限制,就會使得人們不太喜歡用它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微粒貸與個人徵信捆綁的太嚴。只要借一筆,馬上就會在徵信上體現出來,這樣來回幾次徵信借款數據就太多了。假如:每次借5000,借一次上一次徵信,感覺太不划算了。而花唄好像目前是不用上徵信的,而且隨用隨還,很方便。

整體來說的話,為什麼大家不喜歡用微粒貸,道理很簡單,連機器人小冰都知道。

哎呀,小冰太實在了,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gu5R28BMH2_cNUgzCU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