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陸良縣板橋鎮的聞路瓊,對中醫有不解之緣,高考時毅然決然地報考了雲南中醫學院,1999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板橋鎮中心衛生院工作。
二十年來,她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農家女孩,成長為對中醫、西醫治療技術熟捻於心的鄉鎮醫生,成長為數千農民群眾患病後「欽點」的醫生,成長為數以萬名百姓公認的「最美」醫生。
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她以精湛的醫術造福農村群眾,以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身後留下了一串串德「醫」雙馨映爨地的印記。
翻閱她的人生檔案
一行行工作業績迎面撲來
近年來,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她帶領中醫科全體人員不斷開拓進取,千方百計提升中醫藥診療水平和服務基層老百姓能力,積極爭取院裡投資50餘萬元建設基層中醫館,增添了多功能艾灸治療儀等多種中醫治療設備設施。積極推廣應用各種中醫藥適宜技術,使中醫科發展成為中藥、針灸、拔火罐、艾灸、火針、刮痧、高中低頻理療等多種中醫適宜技術的科室,治療床位從3張增加到14張,中醫藥門診人次從2012年的2.8萬人次,提升到2018年的4.7萬人次,增長162%。中醫藥科室已成為板橋鎮中心衛生院的品牌科室,多次被授予 「先進科室」稱號,成為我縣其它鄉鎮和臨縣同行們參觀學習的樣板。
老一輩醫療工作者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染著她,漸漸地,聞路瓊對農村醫療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些縱橫在紙上的不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一條條關係國計民生的、須臾不能放鬆的生命大動脈,並深感自己如同森林裡一隻負責反覆巡視病蟲的「啄木鳥」,沉甸甸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她決心要用中醫中藥來解除父老鄉親的病痛,空閒時,她就拿著中醫藥書獨自鑽研,領略祖國中醫藥學的精深和奧妙,體會著進步帶給自己的喜悅。
對待每一位患者,她不分貧富地位高低,一視同仁,熱情接待,「急患者所急,憂患者所憂,想患者所想」,儘量為患者節省治療費用,還會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治療。
至今有一個治療案例在醫院中被傳為佳話
一個女性患者,到上級醫院做過很多檢查,已進行了很多藥物治療,她患的病並不嚴重,但患者心裡老覺得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心理負擔沉重,整天懷疑自己有這樣病或那樣病,導致體質越來越虛弱,人幾乎什麼都不能做,還需要家人的照顧。一根銀針,通筋脈之阻塞;三根手指,辨疾病之淺深;六味草藥,補氣血之虧虛。該患者通過聞醫生的中藥內服調理,加上多次耐心細緻的心理疏通,並教她進行穴位按摩輔助自我治療。經過半年時間身體和心裡的雙重治療,患者身體得到了有效康復,現在身體狀況很好,不僅不需要家人照顧,還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一家老少又回到幸福和諧生活狀態。
世間百草皆可入藥
她「藥」了誰?
誰又在她的百草園裡聞到了馨香……
在板橋衛生院,大家都知道有一位80多歲、視力不太好的老奶奶,每次來看病只找聞醫生,且大多都是在下班的時間節點上才來,但每次聞醫生都會主動協調好藥房晚點下班,開方後幫老人取藥,然後耐心的交待老人如何服藥直到她明白為止,這才放心的下班離開。她用時光之匙,悄悄打開中華民族中醫寶庫的冰山一角,用仁心仁術撫去了疾患的苦痛,用儒道醫德帶來了健康的福音。
沒病人的時候,聞路瓊常常會坐在那兒看一本《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有病人了,她就讓病人把手放在一個白色的小手枕上,伸出三根手指向病人手腕上一搭把脈,有時也會查看病人的舌苔,詢問病情。每一個診斷步驟,聞路瓊都做得有條不紊,極有章法。接著是開處方,拿起鋼筆,在一張八行箋紙上寫處方,一行行鋼筆字涓秀飽滿,像一幅書法作品。
她熱愛衛生事業,為了提升自身中醫診療水平,多年來想方設法爭取和利用各種學習機會提升自己。2005年縣裡有一個省里「基層中醫藥骨幹培訓」半年的安排,那時兒子只有4歲,為了不放棄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只好丟下年幼的兒子到昆明參加培訓。2008年2月參加了「雲南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資格培訓班」學習。2009年11月參加了「雲南省基層實用針灸新技術培訓班」學習。2012年到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學員」。正是這種「理論―實踐―再理論」的價值取向,她的專業技能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在一些常見病治療方面有很好的把握,還在慢性骨關節疾病等疑難雜症治療方面有很好的療效。她還在基層積極開展中醫藥技術培訓工作,對轄區內村級衛生所鄉村醫生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指導和培訓,帶動和促進了全鎮鄉村醫生中醫藥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天道酬勤
2008年、2013年、2015年3次她被評為板橋鎮「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她被評為雲南省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8年她被選為第十五屆陸良縣人大代表;
2019年4月她被評為陸良縣第十一屆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面對這些榮譽,她總是淡然一笑了之。謙和地說:「在醫生這個永不調換的工作崗位上,為百姓守護健康永遠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一碗藥湯,一根銀針,常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而,中醫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之一。」中醫藥能生生不息數千年,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臨床有效。
聞路瓊永遠在深深淺淺的中醫路上行走,走向春暖花開的地方,就是杏林中的那抹紅。
通訊員:陸康沖
轉載請註明出處:陸良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