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教】商州居住著北宋大儒、關學宗師張載的後裔近3萬人,看他們如何傳承先祖光輝思想 搞好家規家訓教育

2019-05-06   商州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個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和國才能強盛。

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家訓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指出,修身,是指修身養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修養身心。比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境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義擔當,「見賢思齊」「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獨」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的齊家之略,等等。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朝氣蓬勃,就因為有這些執著的精神追求。

怎樣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家庭美德通過優良家風代代相傳,為塑造個體人格、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供支撐,是歷代政治家十分關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家風可以為政風提供道德基礎,政風能為家風增添政治內涵。家風能為政風提供親情動力,好的家風以親情的願望和力量,推動和感召從政者樹立良好的政風。從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中,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將會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在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的銀明、上趙塬、柏朵山、房灣、楊峪、南城、吳家莊、金雞村,黑山鎮的張灣、東川、西川、藥王坪村,楊斜鎮的東聯、硯池河街道、西秦村,閆村鎮的沙河灣、磨溝村,大荊鎮西荊村南溝,以及城關街道辦事處西關社區和陳塬街道辦事處的邵墹村,居住著北宋大儒、關學宗師張載的後裔,共1012戶2969人。

張載是北宋理學家,關學開山之祖。他的哲學思想,要比法國的笛卡爾早500多年。他的著作《張子全書》,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內容之一。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宋寧宗賜諡張載為「明公」。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被賜封「郿伯」,從祀孔廟西廡先賢第38位,與孔子一同享祀。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賜稱「先儒張子」。

張載在關中等地講學的同時,還對古代禮儀作了深入的研究,對婚喪祭祀禮儀提出了具體的規定,並率弟子們身體力行,從而使百姓爭相效仿,致使關中風俗一變。

2016年6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部官方網站發布《陝西眉縣張載:立心立命惟德惟規》,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推廣了陝西眉縣張載家規。

中紀委網站在推介中指出:張載是一代大儒,也是教育家。他從自身做起,高度重視對家族子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始終把道德禮儀貫穿於家族培養和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張載家規家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四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六有」: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十戒」:戒逐淫朋隊伍;戒好鮮衣美食;戒馳馬試劍鬥雞走狗;戒濫飲狂歌;戒早眠晏起;戒倚父兄勢輕動打罵;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昵婢子;戒氣質高傲不循足讓;戒多讒言習市語。

此外,張載家規家訓還包括,張載書於橫渠書院大門兩側的《東銘》《西銘》訓辭,這是家族弟子與學生必須爛熟於心的座右銘。《西銘》強調要有博大的胸懷,孝順長輩,慈愛孤弱,救濟天下困苦百姓;《東銘》強調做人要誠實,既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自欺欺人。張載的家規家訓,體現了張載的思想精華,既有思想境界很高的「四為」,也有規範具體言行的「十戒」,為張載後裔子孫確立了精神思想的追求方向和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至今仍被張氏子孫銘記於心,世代傳承,並且傳遍關中平原、三秦大地,影響深遠。

作為張載的後裔子孫,我們更應該努力傳承先祖的光輝思想,搞好家規家訓的教育。為了搞好張子優良家規家風教育,近幾年來我們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新編修了一部《宋橫渠張子商州支脈張氏族譜》。從2015年3月開始,歷經兩年時間。該譜收錄了居住在商州區楊峪河鎮、黑山鎮、閆村鎮、楊斜鎮、牧護關鎮5個鎮和城關、陳塬街道辦事處的20個行政村(社區)近500戶2700多張子後裔。在族譜中,輯錄了先祖張子的生平偉績、關學思想的主要觀點、張子家規家訓(包括《四為》《六有》《十戒》《西銘》《東銘》)等內容,使譜牒同時成為一部優良家風教育的教科書,達到絕大部分每戶一冊,使其在閱讀族譜中接受張子家規家訓的思想教育。

二、製作了一部《橫渠為魂老莊為根 承前啟後 傳承恩蔭》的電視專題片。該專題片時長60分鐘,介紹了先祖張子生平事跡、家規家訓內容和創立關學的偉績;介紹了始遷祖由藍田遷居商州後,披荊斬棘,墾荒置業,教育子孫自立自強,遵循耕讀傳家,艱苦創業的家族發展史;介紹了族譜編委會成員四處奔波,歷盡艱辛,尋根問祖,訪查家族成員,搜集整理各門族群資料的過程,成為一部通俗易懂的優良家風教育教材。

三、修建了一座「張子商州後裔歷代先祖」紀念碑。為了使族人聚集活動有場所,祭祀先祖有載體,商州老莊張氏宗親會在商州區楊峪河鎮銀明村老莊張氏祠堂舊址旁,開挖山坡平整出一個小廣場,修建了一座歷代先祖紀念碑。這座高3.2米的紀念碑上篆刻著「宋橫渠張子載公商州老莊張氏歷代先祖之神位」,碑座上鑲嵌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銘言;碑身背面讚頌先祖載公豐功偉績和始遷祖艱苦創業的碑文,四字一句,共48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很容易記憶傳頌。我們還計劃將此地逐步建設成一個張子思想文化教育廣場,將「六有」「十戒」「西銘」「東銘」刻製成碑,對子孫後代進行思想教育。

先祖紀念碑

四、創建了一個「張子後裔商洛在線」微信公眾平台。這個自媒體平台由宗親會宣傳教育部於2017年清明祭祖後承辦,以族內會微信的年輕人為主要閱讀對象,開設的「張氏論壇」版塊有姓氏名望、張氏文化、張載筒介等欄目;「儒張商報」版塊有在線視窗、第一報道、感動有你、祭祀典禮等欄目;「後裔風采」版塊有族人講話、張家教育、典型人物等欄目。這個自媒體建成後,刊發了一大批文章,點擊率逐漸上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家族中的年輕一代進行著優良家風的思想教育。

2017年4月4日丁酉年清明節,宗親會在新建紀念碑前隆重舉行了有8個宗親分會代表、特邀嘉賓代表共600餘人參加的宋橫渠張子商州支脈通族祭祖活動。同時舉行了族譜、影牒發放儀式。

丁酉年清明祭祖

這一祭祖活動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首次通族祭祀活動,不僅是一次聯續親情的聯誼大會,更是一次學習先祖載公關學思想,牢記張子家規家訓,傳承弘揚優良家風的動員大會。祭典活動的情況以及支系舉行族譜發放、祭祖和讀譜感悟等文章在自媒體平台發出後,在族群中引起廣泛關注,使族人受到了一次優良傳統文化的思想教育。

上述這些做法,也是剛開始起步。我們決心今後再探索一些簡便實用的辦法,比如積極參與全國張載後裔關學思想文化學會開展的各項活動,不斷把全國各地張載後裔進行家風教育的經驗介紹給族人,將張載優良家規家訓教育繼續進行下去,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風清氣正、國泰民安,做出新的貢獻。(來源/王天時主編的《優良家風家教選編》作者:張浩)

本文作者張浩(右一)2017年9月17日

應邀赴香港參加香港孔聖慶祝大典

責任編輯:阮婧 編審:劉勇鴻

商州區廣播電視台

商州區廣播電視台微信公眾號「美麗商州」,歡迎大家關注。

更多資訊請點擊:商州網 www.shangzhou.tv

投稿郵箱:shangzhout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