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十年,郭德綱還是沒能融入這個城市 | 北京男子圖鑑(上)

2020-03-25   芒果媽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啪!!」響木一敲,「我叫郭德綱!」


2004年的北京城,每個聽廣播的計程車師傅都對這句開場白耳熟能詳。


在天津蟄伏的日子似乎還未遠去,但剛拜了新師傅,初嘗走紅滋味的郭德綱深知自己的野心不止如此。


這年之前,郭德綱嘗遍世間百味,這年之後,他被媒體譽為以一己之力將相聲盤活


但郭德綱不會料到,讓德雲社屹立不倒的代價會數倍於他在海河邊小劇場付出的血與淚。當然,按照郭德綱的性子,他根本也不在乎所謂代價。


師徒情、師徒恨,眾叛親離、萬人崇拜,江湖的腥風血雨,郭德綱每一次都是主導者。


1.北漂小伙


郭德綱1973年出生於天津紅橋區,也有傳言實際是1969年。郭父是警察,母親是教師,但帶著反叛精神的郭德綱顯然跟公職無關,恰巧趕上文革,郭德綱連小學都沒讀。


天津人均熱愛曲藝,郭德綱父親為了給兒子找點事做,托關係找到了正得空的評書名家高祥凱。


一段傳統相聲《五行詩》,由此開啟了郭德綱的學藝生涯。


雖然往上數三代,老郭家都跟相聲毫無關聯,但自打高祥凱點撥之後,郭德綱懵懵懂懂似乎找到了他熱愛的行當。


模樣只能勉強算清秀,十歲的郭德綱勝在能吃苦,除了高祥凱王田雨、常寶豐、楊志剛,郭德綱幾乎把天津的曲藝大家學習了個遍。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二十來歲的郭德綱正是年輕氣盛,他篤定,是時候去北京了。


北漂們對這個城市有多愛,就對這個城市的怨念有多深。


從天津開往北京的大巴郭德綱坐了三回,在這裡他舉目無親,人情冷暖成了他在北京的第一課,前兩回都因無人收留而返回。


郭德綱也想像過留在天津的生活,家裡條件不差,自己還有點人脈,找個劇團工作,繼而結婚生子,怎麼樣也能談得上穩妥、幸福。


但郭德綱不甘,他給了自己第三次機會,下決心這次無論怎樣都要留下。



青塔、海淀、大興、通縣,第三次來到北京的郭德綱只能哪便宜住哪,交不起房租的時候,房東在外面揣著門,郭德綱躲在屋裡不敢出聲。


好不容易在北京南城蒲黃榆的一個小評劇團找了個活,結果談好的每月一千塊卻一直拖著不給。


還有次因演出錯過末班公交,無奈從劇團走回大興。郭德綱回憶,「我這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凌晨4點,我走到家時,腳上已經磨得全是泡。」


郭德綱清醒地認識到,他需要有靠山。認識京城名家,進入主流劇團起碼能先保證自己吃穿不愁。


這時候北京的曲藝界,李金斗正當紅,在春晚表演的《送春聯》《寵物熱》《跑題》等作品讓他家喻戶曉。郭德綱輾轉找到李金斗的家裡,一見面就跪下想要認師。


《送春聯》畫面


相聲界圈子本就不大,依靠的師帶徒模式更是放大了師承輩分的重要性。也因此李金斗在問清郭德綱來歷後怎麼也不願答應。


「你是楊先生的徒弟,他是我的長輩,我怎麼能收你?」


這裡的楊先生正是郭德綱在天津從藝的楊志剛。雖然師傅沒認成,進劇團也暫時擱置,但郭德綱發現師出名門可以作為自己最大的招牌。


1995年,郭德綱成立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


楊志剛遠在天津,但白全福的聲望在北京曲藝界非常吃得開,他跟侯寶林是生死之交,還是常寶霆一輩子的搭檔。



衝著白全福,主張新式相聲的北京相聲大會雖然被傳統相聲界的人所不喜,但郭德綱明面上也沒太受到業界的排擠。


一邊認新師無果,一邊利用舊師的關係背景,郭德綱的北京相聲大會正在漸漸成型,然而不走尋常路,「壞了規矩」的郭德綱也為自己埋下了一顆蘊藏十年的地雷。


2.創業青年


郭德綱寄希望於北京相聲大會的一飛沖天,但看戲的客人沒有後台的演員多是最平常不過的事。


多年後,郭德綱也常想起他的面前只有一個觀眾的日子,觀眾手機響的時候,他還會等人接完電話。


也正是這幾年,郭德綱拼了命打磨自己的業務,稍微有點時間就躲在房間寫本子,逮到機會就向前輩學習。



雖然拜師沒成,但命運讓郭德綱在創業初期遇到了三位貴人。


1998年,同樣來自天津相聲界的范振鈺成了郭德綱的搭檔。范老此時已年過七旬,精力有時或許跟不上,但樂於提攜後輩。他在和平門有一套平房,甚至為了方便郭德綱串門,還給了他一把鑰匙。


范振鈺與高峰


實際上,對於急於尋求在北京拜師的郭德綱來說,范振鈺是個極好的選擇。


范老在全總文工團頗具聲望,更重要的是他的師傅班德貴是馬三立的弟子,他也繼而成為馬氏相聲的傳人。


但年事已高的范老已與世無爭多年,不願因為郭德綱得罪人。另一方面,出於對這個小同鄉的同情,雖然不是師徒,他也在親力親為教技藝。


不過對未來的德雲社來說,范老最大的貢獻可能是帶出了高峰這樣的徒弟。高峰與德雲社的命運息息相關,他的故事後面還會提到。


跟著范振鈺搭檔四年後,郭德綱遇到了另一個前輩張文順。如果說范振鈺是業務能力的幫助,當時已過了六十的張文順可能更像是忘年交。


郭德綱與張文順表演畫面


生於戰爭年代的張文順骨子裡竟也自我。在師專讀書覺得沒意思,輟學成為北京曲藝團第一科學員,所以他比班上孩子要年長十來歲,這裡面就包括郭德綱拜師不成的李金斗。


剛進團沒多久,年輕的張文順就違反曲藝團禁止談戀愛的規矩,被領導找去談話。結果他毅然為了愛情離開曲藝團,高高興興地迎娶了他深愛的戀人。


那個年代,離開公家單位無異於斷了一輩子的後路。


之後張文順做過工人,搞過古建,還做了點買賣,但是他放不下相聲,在改革開放政策放寬後,加入了「北京實驗藝術團」。


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經歷讓他對同樣被主流容不下的郭德綱相見恨晚。


郭德綱沒錢,張文順拿出多年的積蓄撐著北京相聲大會的運作;郭德綱年輕冒失,張文順賣臉擺平行內的各種爭端。


後來為了讓德雲社發展壯大,也是張文順鼓勵郭德綱收徒,還為他定下了「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的八字科名。


張文順老先生畢竟年事已高,漸漸力不從心,郭德綱想到了他飄在大興時期認識的于謙


于謙白慧明夫婦


他跟于謙的緣分也是偶然,郭德綱當時還處於到處打臨工的階段,有次正好待的地方是于謙他們劇團。


于謙熱愛燙頭,顯得放蕩不羈,但確確實實屬於體制內的正式工,有著各種下鄉慰問的任務,但一直為找不到捧哏的演員發愁。


有次情急之下,郭德綱被拉去頂上。怕郭德綱不同意,團里領導還許諾任務完成就給編制。


雖然後來被誆,但提及這段經歷,郭德綱更常想到的是他和于謙自稱「郊縣天王」,馳騁在田間地頭瀟洒的日子。


這次突然被郭德綱找上門,于謙顯得意外。聽聞了小老弟的創業艱辛,也或許是對當初郭德綱救急的報答,于謙很快答應了。


但當時的兩人肯定不會料到他們的合作會維持如此之久,甚至在如今絕大多數人的眼中他們是綁定的。


就這麼折騰了七八年,郭德綱技藝見長,但北京相聲大會的門票依然難賣。郭德綱漸漸意識到,想要擴大影響力光靠自己在舞台上打磨段子遠遠不夠。


更何況這時候的郭德綱不僅自己要養活,還有一個班底要維持,節流已經是不可能,他需要開源。


3.成名前夕


2003年是郭德綱命運中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北京相聲大會改名德雲社,也是在這年郭德綱開始走出相聲舞台,尋求更多路子,扭轉發展困境。


那會,內地的綜藝開始學習港台同行,傳統的主持人由此變成主持群。


當年的安徽衛視正處於巔峰,也想要把當家節目《超級大贏家》做出調整,他們決定在主持人中加入一個「丑角」。幾經周轉,節目組覺得郭德綱是個合適的人選。


《超級大贏家》紅極一時


對於幾乎走投無路的郭德綱來說,這無異於救命稻草。


《超級大贏家》當時有個挑戰櫥窗48小時的環節,找不到實驗對象的導演跟郭德綱說,「你過了這個考驗就可以進棚成為主持人。」


合肥市中心的鼓樓商廈,櫥窗外人山人海,郭德綱在櫥窗內吃泡麵、啃雞腿、織毛衣,每個路過的人都像看猴子一樣觀摩。



這段往事在旁人看來無異於羞辱,但對習慣了白眼的郭德綱來說也只是他前進路上的一點磨難,他甚至有點奇怪,在他成名後有人大費周章翻出這段往事。


郭德綱終於在全中國最紅的節目裡露臉,雖然這檔節目並沒能讓他大紅大紫,但讓郭德綱得以接觸到大量廣電圈的人。


這年年底,郭德綱從安徽衛視轉戰北京台。文聯和曲藝家協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相聲小品邀請賽》吸引了郭德綱的目光。


這場比賽的評委包括姜昆、潘長江、馮鞏和付彪這些人,對郭德綱來說確實是個揚名的好機會。


郭德綱信心滿滿地拿著創作的《你好,北京》參賽,可惜決賽運氣不佳,抽中第一個出場,並不高的分數最終只拿了三等獎。而這場比賽的冠軍是還未改名賈裕玲的賈玲。



這場比賽的女性只有兩位,賈玲是其一,另一個是宋寧,她們都是馮鞏在中戲的學生。


馮鞏出於對徒弟的關愛,也出於對女性在這個行業面臨的困境,勉勵到「不管黑貓白貓,能逗觀眾笑的就是好貓」。


這句話倒是被郭德綱給聽了進去,他似乎對自己非比尋常的相聲風格更有了信心,「不受待見怎麼了,好笑就成」


轉眼到了2004年,郭德綱辦了一場「瀕臨失傳相聲專場」。當時北京文藝廣播《開心茶館》的主持人康大鵬通過各種途徑對郭德綱已經有所耳聞,就趕去錄了一段。


康大鵬


誰能想到,就是這無心插柳的一段廣播內容成為郭德綱之後一炮而紅的關鍵。


人們突然發現相聲不是印象中的模樣,每個聽過的人都被迅速吸引,郭德綱繼此成為北京城所有計程車廣播里的標配人物。


這些人成了郭德綱的第一波粉絲,而廣播主持人康大鵬也是日後郭德綱唯一承認的捧過德雲社的人。



郭德綱初次嘗到走紅的滋味,然而午夜夢回,郭德綱知道自己更想要的還是被主流認可。


他叛逆,甚至叛逆成就了他今時今日的地位,但或許這只是他的表象。


這一年年底命運再次垂青,拜師侯耀文,北漂多年的郭德綱似乎終於融進了主流圈子,意外收穫是這也讓他從北京走向全國,真的大紅大紫。


眼看著名利雙收,但它們附帶的紛爭讓熬到頭的郭德綱風波不斷。


老師楊志剛眼紅、徒弟曹雲金出走,甚至侯耀文的身後事,成名後郭德綱的故事下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