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機率是對《少年JUMP》周刊的頁面設計不了解,並且沒弄清楚這次超級賽亞人變身和之後超級賽亞人變身的區別。
首先要明確一件事,鳥山明作為日漫史上最具天賦、最成功的漫畫家之一,背後又《少年JUMP》最精英的編輯團隊,而超級賽亞人這個概念又承載著那美剋星篇的大高潮。變身的場景,一定是作者精心設計,甚至和編輯反覆溝通過最終付諸紙面的設計。
那,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呢?
超級賽亞人這個概念,鳥山明用了正反兩條線去烘托:
——正面線是直接描寫:是貝吉塔的執念,弗利薩的憂懼,對傳說的直接提及。用意是告訴你,有一個變身,這個變身很好很強大。
——反面線是間接描寫,這個描寫非常見功力和鳥山明的天才。就是用那美剋星篇敵人的各種變身,在潛意識裡讓讀者對悟空的變身有一個固化的想像,然後再擊碎這個想像。
有心人不難發現,那美剋星篇的主旋律,就是「變身」,在這個章節里,「變身」作為一種戰鬥模式,非常密集的出現在了這個篇章的各個角落。無論是作為那美剋星前哨戰的賽亞人來襲里,重新被搬上檯面的巨猿化戰鬥模式;抑或是把貝吉塔打成重傷,花美男變醜八怪的薩博;還是BOSS戰里坐嬰兒車的大王從死矮子變成大高個再變回死矮子的過程。
那美剋星篇是在用一個大的終極變身懸疑,穿插著無數細小的變身戰鬥設計,然後讓觀眾在對終極變身的無限想像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一個心理暗示:變身除了實力增強,還意味著大的形態改變(大多還挺丑,賽亞人的上一個變身更是變猴)。
然後,《少年JUMP》作為漫畫周刊,他的頁數設計,包括什麼時候翻頁,什麼時候讓你轉角遇到愛,是可以人為掌控的;
變身之前讀者的情緒環境,是二十倍界王拳和元氣彈都無效後的極度壓抑,以及比克與小林挨個倒下後的極度憤恨。
如今我們中的不少讀者,很多都是先大概知道有個超級賽亞人的概念再去看的龍珠,亦或者因為斷斷續續的看漫畫沒有獲得連貫的情緒體驗。現在,請你帶著關於形態改變(變醜)的先入為主,等了一周更新後發現弗利薩沒死反而是小林死了的極度壓抑與憤恨,再假裝自己再進行一個"翻頁"的動作,再來看一下這幾頁:
沒有任何多餘的言語和動作,頭髮上一刻變色下一刻就出現全頁,所有的壓力、懷疑、憤怒都在此刻釋放,還有關於形態變化的反轉驚喜。
行雲流水,氣貫長虹。
而之後悟飯變超二和悟空變超三這兩次意義非凡的變身,雖然都非常炫酷,也有形態改變(長發與閃電),但大致框架出來之後,再也沒有了之前那美剋星篇從無到有,零前加一的質變震撼——就需要手動鋪墊,拉長變身的準備時間,給予肌肉特寫和地面碎裂細節,悟飯的變身更是編排成了兩話。
這種微小又精確,值得細細品味的隨手處理和細節,就是天才二字的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