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這個村來了一支「娘子軍」!快來認識一下她們!

2019-08-14     餘慶發布

餘慶縣交通運輸局有這樣一群女幹部,

她們志向不輸男兒,

幹勁不輸男兒,

成績也不輸男兒,

自脫貧攻堅「夏季決戰」駐村工作開展以來,

在構皮灘鎮葛旁村,

她們每天頂著烈日,

冒著酷暑,

走村串戶,

深入農戶家中調查、走訪、宣傳,

她們在村中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靚麗的倩影,

用實際行動譜寫著一曲曲感人的讚歌,

讓所有人不得不為之讚嘆。

***************************************************************

不「習慣」的城裡人


李玉梅與同事一起整治環境衛生

李玉梅,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她,這次駐村對她來說頗有幾分不「方便」。她老公身患糖尿病,必須每隔兩天到醫院做一次透析,期間每天總是由她給老公送飯;女兒今年上高三,也正是需要陪伴和照顧的關鍵時期。但這次單位安排她下村,她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義無反顧地跟隨駐村隊伍一起來到了村裡。農村的夏夜蚊蟲非常多,還有青蛙和一些不知名的蟲子「咿咿哇哇」地叫上一整晚,起初她接連幾夜都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一早,經常會發現她白晳的臉上掛了幾個紅腫的瘡皰,才知道又是被蚊蟲叮了。然而諸多的不「習慣」並沒有把這個柔弱的女子嚇退,反而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她總是拿一大摞資料走在最前面的,哪裡還像一個城裡人。每每看到農戶家中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母性的溫情在她身上立刻顯現,他總是把帶來的津威和糖果塞給孩子們,滿眼儘是柔情。大夥都稱讚她,她卻總是笑著說:「這有什麼啊,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而已。」在她看來,鄉下人對駐村幹部是最熱情、最好客的,而她的每一次走訪也是最快樂的事。

不「稱職」的母親



潘文容與駐村第一書記走訪了解貧困戶生活情況

潘文容,黨員,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上初三,小兒子剛滿一歲,還沒有學會走路。說起孩子,她是一位最不「稱職」的母親。這次駐村,她把大女兒送去了孩子姑媽家,把小兒子交給了保姆,白天保姆帶,晚上老公下班後才去接回家,孩子平時由她照顧的時間比較多,突然間離開了媽媽非常不習慣,有多少次晚上臨睡前總是哭著要找媽媽,她總是強忍著淚水不和孩子視頻,不讓孩子聽到她的聲音。剛到村的第二天,家裡來電說孩子發高燒,老公夜裡束手無策,無奈之下給她打電話,著急地說:「你還是請假回來照顧一下孩子,等他好一點了你再去吧?」「你先酒精兌水幫他洗一個熱水澡吧,實在不行的話給他服點退燒藥,每半個小時給他量一次體溫,注意一點就是了。」她這樣鎮靜地給老公交待,天知道她心裡有多痛!她深知,脫貧攻堅是硬指令、硬任務,作為一個黨員,在這非常時期更應該走在幹部前面,帶好頭、做好榜樣。她說:「每個人都有困難,我這點困難比起老百姓的困難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我們要是在關鍵時候欠了貧困戶的「帳」,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還了,欠了孩子的「帳」,以後還有時間去彌補。」

不怕累的「燕子」



周建艷為貧困戶計算收入帳

周建艷,為人耿直、乾脆,做事麻利,平時喜歡運動,就算駐村走訪,也是隨時著一身運動裝,大家都習慣喊她「燕子」。在駐村分配工作任務時,她毅然選擇了和幾個男同事一組。她覺得走訪過程中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這樣的體力活絕對不比男同事們差,工作絕對不會拖後腿。每天走村入戶走訪、調查、查看飲水源,她總是第一個帶隊走在前面,男同事們都走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她還總是為大家打氣:「再堅持一下,就快到了,今天把對面山那兩戶走完再收工」。駐村工作隊給他們小組安排了一個星期的工作任務,在她的帶動下,提前兩天就完成了任務,和她一個組的男同事調侃說:「燕子,你真是燕子變的哦,我們都跑不贏你了。」一段日子下來,本來膚色就偏暗的她,皮膚顯得更黑了。

不怕事的「敏姐」



杜敏在貧困戶家中調查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杜敏,黨員,做事麻利、敢說敢當、敢作敢為,她原則性強,愛與人「理論」,爭辯是非,實屬「刀子嘴」。一起的同事都叫習慣她「敏姐」。這次駐村工作安排到她,她二話沒說,第一個收拾好行裝,早早就在交通局大門口候車。每天天剛亮,總會看到她背個黃牛皮色的背包第一個出現在村委會門口,大家問她為什麼這麼早,她笑著說:「農村忙,早一點才能找到老百姓,再說工作遲早都得干,晚干不如早干好。」一次一位70來歲的老婆婆到村裡反映她家房屋破損嚴重,家庭經濟困難,需要鎮村幫助修繕,可是由於她兒女有安全住房不在改造政策範圍之內,一旦給她享受「特殊待遇」,引起群眾矛盾會很大,村主任對她作了解釋,可老人家還是想不通,在村門口哭著不肯離開,大家已經束手無策時,杜敏毫不猶豫上前去拉著老人家的手耐心勸導,她委婉的從政策的角度給她「理論」,那兩個身影,簡直像一個女兒在依偎著母親,在她的勸說下,那老人家最後心平氣和地離開了。這些別人看來是小事,但在她眼裡,群眾的問題無小事。

不 「聽話」的孩子



唐華在農戶家中張貼政策宣傳資料

唐華,駐村工作隊中最年輕的一名女幹部,黔東南州人,一口地道的「凱里腔」,純樸、開朗。2017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是她人生第一次基層工作歷練,在走訪貧困戶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與群眾溝通、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她積極向有工作經驗的老同事學習,學習群眾工作方法、語言溝通、算收入帳、調查走訪等。她始終擔心自己干不好,為群眾宣傳落實的扶貧政策沒有到位,怕群眾「怪罪」,所以每一次走訪總是認真作好記錄,回來後和大家共同探討,讓大家一起為她出謀劃策。她把基層群眾工作當成了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一個重要歷程。在她的眼裡,做群眾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家人一再電話催促她早點回去籌備婚事,她總是應付著說,「不急,等忙過一段時間再說吧。」家裡人都說她「不聽話」,這麼久不回家。

不「負責」的孕婦



常莉為老舊危房張貼安全住房牌

常莉,90後,三個月前結婚後就夫妻兩地分居,平時兩人也只有周末才能見上一面。這次為了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夫妻倆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見面了。常莉平時話語不多,但是人很樂觀,干起工作總是很積極,從不考慮個人因素,從來不講條件。偶然間聽同事講,她已經有兩個月的身孕,醫生要求她少走動,多注意休息。大家都不知道她懷有身孕的事情,在安排走訪分片任務的時候她也沒有主動提出來,被安排到了離村委會三、四公里遠的三個村民組,工作任務對她來說就是責任,哪裡顧得上自己的身孕,每天從村裡步行到包片的群眾家中走訪,少說也得走上七、八公里,但每次回到村裡,也從未聽到她提一個累字。當我提及要採訪她時,她淡淡一笑,「我這做點工作算什麼喲,誰都有具體的難處,比起她們幾個老大姐的難處,我差遠了,當作鍛鍊唄。」

都說女人柔弱,但在筆者眼裡,她們卻是巾幗不讓鬚眉!都說女人的主要任務是相夫教子,但在筆者看來,她們的能量無窮大!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一群交通「女漢子」硬是活成了「花木蘭」。為了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為了同步小康這個偉大目標,她們舍小家顧大家,不講理由、不提條件,和男同事們並肩戰鬥,組成了脫貧攻堅戰場上最優秀的「娘子軍」,讓我們一起為她們的這種奉獻精神點贊!



(通訊員 文豐華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V_UkGwBvvf6VcSZq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