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器官中,乳房可以說是女性最脆弱的部位。有關資料顯示,乳腺癌已上升為女性腫瘤的首位,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乳癌科江澤飛表示,自檢加上醫學手段檢查,是阻擊乳腺癌的第一道防線。
早期發現乳腺癌 從自檢開始
女性呵護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是要了解什麼才是正常的,並定期觸摸乳房,才能覺察到最微小的變化。從觸摸、注視、檢查,到結合B超、鉬靶等現代醫學技術,對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現在臨床上腫瘤長到七八厘米才來看病的患者並不少,可如果女性能定期自檢,就可以避免這種狀況。要知道,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和晚期乳腺癌相比,有天壤之別。
每個女性都應該學著自己檢查乳腺。發現早期乳腺癌,很大程度要靠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每個月做一次定期的乳房檢查。有月經的婦女,在每次月經後一周做自檢;絕經後婦女可以每個月自己選擇一個時間,比如選發工資的日子,做自檢。
具體方法可以參照以下兩點:一站在鏡前看。主要看乳房的大小,形狀是否對稱,輪廓有無改變,乳頭是否有分泌物以及是否回縮等。站在鏡前看的姿勢又分雙手自然下垂看、雙手舉過頭看、雙手叉腰並挺胸縮腹看。二站著摸。可以在洗澡時,雙手上塗抹香皂或者沐浴液,以便在乳房上滑動檢查。其中一手置於腦後,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以按壓、螺旋或滑動的方式檢查乳房有無腫塊。同時,別忘了以同樣方式檢查腋窩淋巴結。最後,用大拇指和食指輕捏乳頭,感覺乳頭下有無腫塊,擠壓乳頭有無分泌物溢出。需要注意的是,當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無痛腫塊、乳房局部或乳頭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典型的乳腺癌症狀時,應高度重視,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
早期的乳腺癌症狀有哪些
山醫大一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趙瑛說,第一就是發現乳腺腫塊,而且大多數乳腺癌為無痛性腫塊。有時候病人來看病的時候,說是換衣服時無意中發現,不痛不癢;第二是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這個要尤為注意,這種情況是腫塊侵犯乳管了,或者有些瘤子就長在乳管里;第三個是乳腺外觀上,出現乳頭、乳暈異常,乳頭內陷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腫瘤牽拉著乳頭往回縮。如果出現橘皮樣外觀,發現皮膚變粗糙也需要注意,這是因為乳腺在皮下的組織有豐富的淋巴管網,腫瘤把這些管網堵塞就會出現這種橘皮樣外觀。第四個是腋窩淋巴結腫,初期可出現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質硬、散在、可推動。
乳腺癌早期是無痛性腫塊,很多人覺得沒事,但是腫瘤在身體內存留的時間越長,非常容易通過血液循環向全身轉移,醫學上,它有好發血液循環轉移的生物學特性。因此,要早發現早治療。
乳腺疾病診療 莫入四大誤區
當前,中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乳腺癌是一個多重病因的疾病,不僅與我們的易感性和基因有所關聯,也跟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在乳腺疾病的診療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誤區一:乳腺小葉增生是乳腺癌的早期信號
乳腺小葉增生會越來越厲害,雖然暫時可能良性的,但必然朝著惡性方向發展,所以必須馬上處理,立即手術。
解析:乳腺是一個內分泌調控器官,受到雌孕激素調控。隨著月經周期造成的雌孕激素體內波動,乳腺細胞有時增生,有時退縮。雌激素水平高的時候,乳腺細胞就膨脹生長;雌激素退去的時候,腺體就收縮鬆弛,小葉增生程度跟女性正常生理周期往往相吻合。所以,小葉增生只是一個正常女性的必備特徵而已,是生理現象,而非病理現象。從正常的小葉增生到乳腺癌,中間要經歷輕度增生、高度增生、輕度不典型增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等過程,這種不斷惡化的機會是非常低的。因此,小葉增生和乳腺癌沒有必然的聯繫。那些試圖治療或去除小葉增生的行為,出發點就是不合理的。因為藥物無法治療正常的生理現象,就像你無法通過吃藥,讓自己正常的鼻子或耳朵消失一樣。但有些乳腺癌會被誤認為小葉增生,當某一乳腺團塊不痛不癢,也不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改變,這時候需要到醫院看一看。
誤區二:乳腺超聲比鉬靶好,鉬靶輻射大
很多病人到診室來,只要求做某個檢查,比如傾向做鉬靶,認為鉬靶比超聲準確;或者堅持只做超聲,認為鉬靶輻射強。
解析:每種影像學檢查都有其自身特點,也有它的優點和弊端。正因為各有優劣,所以互相不能取代。超聲看結節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囊性結節。超聲能夠較為準確地描述結節的大小、邊界、囊實性或混合性。鉬靶的優勢則在於看鈣化灶,尤其是一些細小鈣化灶(可能是極早期乳腺癌的表現)。鉬靶特別靈敏,而B超是看不出來的。當然,在超聲和鉬靶都不能明確時,磁共振就可以上場了。它具有更高的準確性,但同時更加敏感。這就意味著有時會診斷過度,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手術負擔。但不管是鉬靶,還是超聲,或者核磁共振,各有各的盲區,可能有些病變只能在某種檢查下看到,其他檢查則完全看不出來,所以互相配合使用非常重要。
此外,有人堅持一年只能做一次鉬靶,不然就會過度輻射。這也是一個誤解。因為做過一次鉬靶若沒有問題,基本可以安全一年,病情發展沒有那麼迅疾。增加做鉬靶的次數,並不能帶來早期診斷獲益,因此常規認為,一年做一次就夠了。但這種觀點被很多人誤讀為,不能在一年內做兩次鉬靶。其實,對某些以鈣化病變為主要問題的患者,半年一次觀察也是合理的。
誤區三:乳腺癌患者不能生育,不能再過性生活
很多人患了乳腺癌以後,一方面可能對自身形體自卑;另一方面也會聽到別人對她們說,不能再過夫妻生活,不能再生孩子。
解析:首先,在生育問題上,目前公認的觀點是,在確保一定時間的充分有效地治療後,比如說術後2年~5年可以生育。生育不會造成腫瘤復發轉移。一些大樣本的回顧性研究提示,不管是激素受體陽性還是陰性乳腺癌患者,生育過程本身不會對乳腺癌的預後帶來影響。所以在保證充分治療後生育是安全的。當然,決定生育的時候,一定要先進行內分泌藥物洗脫,不然會導致胎兒畸形。其次,夫妻生活也不會造成體內激素異常波動,和諧的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更有助於乳腺癌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康復,幫助其重新融入社會。
誤區四:一旦發現有基因突變,要立即做全乳預防切除
隨著基因檢測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意識的普及,基因檢測越來越常見。有些女性被檢查出有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認為一旦發現基因突變,就要立即進行全乳切除,越早越好。
解析:針對基因檢測報告中提到的突變,要審慎看待。基因變異本身是個非常複雜而專業的問題,有移碼突變、插入/缺失突變、點突變等,只有那些影響蛋白功能的重大突變,才是致病性突變。很多突變可能只是引起單個胺基酸改變,但並不引起蛋白功能顯著改變。所以雖然報告中有突變兩個字,一定要諮詢專業醫生,看這個突變到底是明確有害的,還是意義未明的。真正有害的突變,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是逐漸累積的。時間越久,年齡越大,累積風險越高,因此對於有致病性基因突變的女性,可以建議在懷孕、生育、哺乳以後,再進行預防性切除聯合乳房重建。當然,也未必需要切除,可以選擇以乳腺磁共振為主的密切監測,或者採用化學藥物預防,降低乳腺癌的風險。對有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同時要注意卵巢和輸卵管,因為這類人患卵巢癌和輸卵管癌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
八類女性更要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作用下,發生了基因突變,致使細胞增生失控,表現為癌細胞呈現出無序、無限制的惡性增生,破壞乳房的正常組織結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占1%,八類女性尤其易得乳腺癌。
1.經常使用含有外源性雌激素產品的女性。
乳腺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現在市場上很多女性保健品、化妝品等,都含一定量雌激素,如果經常使用或使用過度,可能造成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癌變。
2.身體肥胖的女性。
脂肪攝入量增多,總熱量必然增加。兩者均可刺激腦垂體和卵巢,使雌激素分泌增多,而雌激素具有促癌作用。
3. 精神抑鬱的女性。
精神刺激會影響人體的內環境,進一步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體內一種或者多種激素分泌出現異常。一個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情緒處於亢奮階段,會使要復原的乳腺增生組織得不到復原,或復原受到影響,長期下來就會誘髮乳腺癌。
4.上夜班的女性。
有研究表明,經常上夜班的女性比正常上下班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且夜班持續時間越久,患癌可能性越大。
5.長期吸煙的女性。
吸煙會增加雌二醇在肝臟內過量代謝,導致血清濃度下降;香煙的代謝產物會直接傷害乳腺的上皮細胞,大大增加患癌機率。
6. 獨身未育、婚後不育和13歲前月經初潮或絕經晚的女性。
哺乳可以通過孕激素的保護作用,來降低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而月經提前或延遲絕經,會造成乳腺受雌激素作用時間過長,容易引髮乳腺癌。
7. 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良性乳腺疾病史的女性。
一些患者罹患乳腺癌,是其父母通過特異的遺傳基因(BRCA1/BRCA2基因)遺傳下來的。這些基因使乳腺癌發病危險度高於一般人群。已有研究證明,大約70%~85%的BRCA1/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在一生中將發展成乳腺癌。
8. 長期接觸放射線源的女性。
人體長期暴露於輻射中,特別是孩童時期接觸過輻射,會增加成人階段患乳腺癌幾率。尤其是接受過胸部照射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