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如何防範「梅姨」拐賣孩子的?

2019-12-10     花牛萌寶

相信大家最近的朋友圈都被這個叫做「梅姨」的女人刷屏了......

左,右均為為謠傳畫像

「梅姨」,真實姓名不詳,年約65歲,身高1.5—1.6米,講粵語,客家話,曾長期在增城、韶關新豐地區活動。

是一個涉嫌販賣9名兒童的犯罪嫌疑人。
神秘的「梅姨」,身份信息和住址不詳,姓甚名誰無人知曉,讓人恨之入骨卻又難覓其蹤。
這幅醜陋畫像熱傳背後,充分體現了全社會對人販子的無比痛恨、對於因拐賣兒童造成的骨肉傷害的真摯同情。

國內最大的尋找失蹤未成年人的公益網站——「寶貝回家」,每日都在更新著尋親信息...一條條滾動的文字,牽動的是無數個家庭的心。

網頁上有一組數據讓人觸目驚心,「4萬多個家庭正在尋子,找回的只有3155人。」看著尋親的帖子上樸實的話語,背後的家庭都如我們一樣平凡,只是不幸恰好就落在他們身上。

如此龐大的數據,「梅姨」身後,隱藏著一個泯滅人性的暗黑世界,那裡有他們作下的罪惡,磬竹難書。今天這樣一個高度文明的時代,拐賣人口居然屢見不鮮。

甚至,「梅姨」可能就藏在我們身邊。

就是因為這樣的危險存在,很多網友都感嘆不能同日而語,很多家長上學放學要親自去接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的人販子太多了...

每有一個「梅姨」得手,就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破碎,所以,中國網友們不止一次的提議將那些拐賣兒童的人販子執行死刑...

但一些法學界、社會學界則多從專業角度提出反對意見。「如果判人販一律死刑,那人販子就會成為活在刀尖的亡命之徒,亡命之徒可怕且不好抓,把人販一律判死刑,更可能的是把被拐的孩子陷入危險境地,也增加警察抓捕的困難」。

而反觀日本,日本的拐賣人口現象比較特殊,日本有1億2000多萬人口,但每年誘拐案件卻不足百例,那麼日本時怎樣防範「梅姨」的呢?

一旦發生誘拐事件,日本警方將第一時間不余遺力的派出大規模警力排查搜索解救,直到找到線索為止!

日本每年不足百件的誘拐案件與日本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努力息息相關,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育小朋友一些防範理念及措施,並定期組織防範演習。

為了防止右拐事件的發生,老師給學生指定了三原則:

拒絕、逃跑、不靠近。

而且日本也把發達的科技用在了兒童身上,防範手錶和易拉環報警器隨處可見,防範手錶擁有定位和簡單發信功能,易拉環報警器可以發出巨大的報警響聲,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幫助小朋友求救逃生。這些電子產品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兒童被誘拐的風險。

另外日本完善的社會的福利體系也是日本被拐兒童少的原因之一。

相信很多人都在地鐵站火車站附近見過這樣的殘疾兒童,這些兒童大機率上也是被拐賣致殘的兒童。

如果日本街頭出現這種殘疾兒童,那麼就可以聯繫兒童福利設施的工作人員介入,無論是拐賣或者是親生父母而為,政府都可以進行干預和保護。

那麼,令人好奇的是:與中國相比日本拐賣兒童罪會受到什麼懲罰呢?

日本刑法對誘拐案件規定有以下特點:

1、內容簡單:關於拐賣婦女兒童法律條文字數很少,大約是中國刑法相關條文字數的十分之一。

2、處罰較輕:日本刑法對誘拐婦女兒童最高刑期是有期徒刑十年;中國刑法對誘拐婦女兒童情節嚴重的可判死刑。

3、拐養同刑:日本刑法對拐賣兒童和收養被拐賣兒童刑期大體相同。拐賣兒童刑期10年以下,收養被拐賣兒童刑期7年以下;

中國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刑可以到死刑,而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基於現實考慮,中國刑法規定最輕刑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從以上對比來看:對拐賣和收養行為在量刑上的相當,可說是日本少有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根本原因,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

中國的刑法對拐賣兒童最嚴厲,數據最讓人觸目驚心。

以下是中國刑法對拐賣兒童的具體規定:

因此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光有刑罰上的嚴厲還是不能夠起到完全的作用,雖有一定的震懾效果,更重要的是還是需要建立一整套防範措施,在全社會樹立一種兒童不可侵犯的道德防線!

每個父母都很不容易,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和寄託,「梅姨」帶走的不僅是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最後,願天下無拐!也希望那些已經被拐賣的兒童,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的父母身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GdB8W4BMH2_cNUg3a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