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是母親節,我們家的親戚都聚到一起吃飯為媽媽們過節。其中一個表哥家的小外甥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外甥很壯實,因為不太控制飲食,導致了他剛上小學五年級,體重就有140多斤,在同齡的孩子裡面顯得十分扎眼。
吃飯的時候,當著那麼多親戚的面,表哥就用惡毒的語言來貶損自己的兒子:
「吃吃吃,吃死你!胖成個豬樣了,還要吃那麼多,長大怎麼辦?」
甚至在小外甥剛吃了半碗飯,想要續飯的時候,直接拍掉了他的碗。
這個時候有個親戚看不過去,替孩子說了幾句話:
「XXX,性格還是蠻好的咧,體重控制一下就可以減下來,他上周還獲得了學校的學習標兵,是個不錯的孩子」
親戚說的時候,孩子眼睛一直看著她,似乎在發出亮光。
可是表哥又是劈頭蓋臉的一番嘲諷:
「那個獎狀他們班上哪個學生沒有,這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一下子,孩子的眼神就黯淡了,把頭埋著不說話。
說實話,旁觀這一切的我看得真的很難受。
的確,表哥的初心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貶損他,已經傷害到他的自尊了。
我分明看到,小外甥的眼淚已經流到了飯碗里,他不敢看大家的眼睛,因為他在我們的面前抬不起頭。
像這樣父母不遺餘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真的太常見了。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上海有一個孩子,被父親逼到上海站的車站廣場上跪下來乞討,旁邊還放著他的書包。
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他作業少寫了,父親一氣之下,把他拉到了火車站,就是要讓他「丟臉」。
父親只丟下一個碗讓他要飯,並告訴他天亮後再來接他,然後就走了。
他才多大啊?不過區區十歲!只是作業少寫了,這個父親就這麼對他!
很難想像,一個幼小的孩子,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跪下,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乞討,害怕遇到自己的同學,自尊心被深深踐踏到泥土裡,他內心該有多麼大的衝擊和震盪?
小孩子就沒有自尊心嗎?不,對於孩子而言,在他們一無所有的年紀,他們的自尊心會顯得比什麼都重要。
小駿是個高一學生,也是很多大人口中的問題少年,他和父母的關係很差,經常和父母吵架。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小駿坦誠,是因為高中時一件小事導致的。
那天,小駿媽媽去接他放學,看到了兒子和「壞孩子」在一起玩,氣急之下,媽媽直接沖了上去,當著全校師生的面,用帶侮辱性質的語言大聲呵斥、指責他,導致他在全校都出了名。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多麼愛面子啊,這一次他在同齡人面前丟了面子,覺得無比羞愧,於是非常厭惡自己的父母。
於是父母想他讓他往東,他偏偏要向西,反正就叛逆一切,於是漸漸成了一個問題學生。
對於小駿的說法,他的父母表示不理解,我們不都是從小被打被罵長大的嗎?至於有他說的那麼嚴重的傷害嗎?
小駿的父親還說,他曾經也有過一次經歷,被母親追著滿街打罵。
這個時候,主持人問他,這件事情過去多久了?
父親說,過去三十多年了!
主持人反問他:
過去三十多年了,你為什麼還記得這麼清楚?因為它傷害你了,所以三十多年你還記得。
父親被主持人這麼一問,忽然之間啞口無言。
母親當年的行為傷害了他,而他卻渾然不知,而現在又在重複母親當年的錯誤,傷害自己的孩子。
很多時候,只要孩子做錯了,父母就覺得自己有權利去懲罰他,哪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他們潛意識覺得孩子是沒有自尊心的,因此在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這樣的關係,往小了說,不利於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教育,往大了說,一直不被理解的孩子,很有可能走上歧路,對以後的人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2
還記得那個四川14歲離家出走的孩子嗎?
父親每傷害一次自尊,他就在日記裡面寫下,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他的控訴。
「我是有錯,但糾正的方法不是罵!我是人,我有尊嚴,不是畜生!你,尊重過我的感受嗎?會不會換位思考?總是這樣,我會控制不住地去恨你,懂嗎?我是你的兒子,不是一個任你玩弄的玩具!」
父親看了孩子的日記,看得很仔細,嘴唇在抖動,但最後還是沒有說什麼。
說實話,看到孩子在日記裡面這樣寫,我的內心是顫抖的,你永遠想像不到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多大的影響。
有一個女孩說過一個故事,在生日的時候,她請了最好的幾個朋友來家裡玩,玩了之後,準備請她們去街上吃東西,招待她們,可是女孩身無分文。
於是她不得不找母親要錢,但母親不給,女孩就不停地求她。
不知女孩求了多久,母親才同意把錢給她。
可是,你記得她是怎麼給的嗎?
直接把十塊錢扔在地上!
女孩說:
「當我彎下腰去撿那十塊錢的那一刻,當我在同學們面前丟盡臉的那一刻,我從未如此恨你!」
在最愛面子的年紀,把一個女孩敏感而脆弱的尊嚴,放在地上狠狠地、狠狠地摩擦。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因為犯了一小小錯誤,母親就不管不顧地在大街上罵這個女孩,很多女孩認識的人在圍觀。
母親說:
只有讓她丟了臉,她才會長記性。如果回家再罵,就起不到作用了。
上面那條新聞下面,網友評論說:如果我是那個女孩,我再也不會走那條街,甚至會記恨我媽一輩子....
像上面這樣被傷害的孩子真的太多太多了,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尊嚴,可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對他們的傷害有多深。
你們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你們口口聲聲說為他好,可是卻總是在做著傷害他的事情;
你們信誓旦旦說愛他,卻絲毫不顧及他的尊嚴;
要是換做是你,你願意接受這樣的愛嗎?
有人說這是「打擊教育」,我可去你的吧,打擊就是打擊,還扯什麼教育?
如果連父母,都不顧孩子的尊嚴,否定他的價值,那麼孩子又要怎麼看到他自己存在的意義?
長期被父母否定,傷害自尊,會讓孩子變成低自尊人格:
1.感覺或者認為自己不重要,非常消極
2.容易去討好別人.
3.臉皮厚,沒有尊嚴感.
4.壓抑,沒有安全感,脆弱、自卑。
為什麼有的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為什麼有的孩子臉皮厚到沒有自尊了?為什麼有的孩子很難再去教育他們?
因為他們在日積月累之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低自尊人格,而一旦變成了這樣的性格,很難再扭轉。
鄭淵潔曾經說過:「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就摧毀他們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當眾出孩子的丑,這是殺手鐧,他們心裡會永遠留下烙印。」
3
我們再回到第一段小駿的故事。
小駿的故事,讓我最難受的一個地方是當主持人問,請說出你孩子身上的三個優點的時候,父親沉默了,啞口無言了好幾分鐘,說不出他的一個優點。
一個做父親的竟然看不到兒子的優點,真的太可悲了。
為什麼父母總是會貶低孩子,總是看不到他們的優點?
因為父母根本沒有把孩子當一個平等的人在交流,根本沒有想要去尊重他們。
怎麼改?
有一個著名的二十定律,就是要求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把他的年齡增加二十歲。
如果他十歲,你要把他想像成是一個30歲的男人溝通,這是其一。
第二個二十,就是要求父母始終都要和孩子保持20碼的距離,給孩子自己獨立的空間去思考,給孩子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去成長。
堅持這兩個辦法,教育往往就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有一個母親叫陳美齡,她靠一己之力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大學。
有一次,她正在煮菜,這個時候孩子跑過來問她:
「媽媽,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
一般的家長會非常不耐煩,說,「快出去,我在炒菜呢!」或者說「進來搗什麼亂,不要找罵!」。
但是陳美齡不同。
她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她馬上把火關了,說,
「哎,你問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找一下答案!」
全程她和孩子的關係都是平等的,她並不會用自己父母的身份去壓制孩子。
她說: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說等一下,更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而是平等地交流,即使我自己不懂,也會說一起去找答案。
真正好的教育是什麼?
就是和孩子自由、平等地交流,不做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事情。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占有,不傷害,而是在無形之中影響他們。
《道德經》中說: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什麼意思?就是說即便你生養了一個生命,也不該據為己有,去主宰它,而是要給它足夠的自由和尊重。
想讓孩子變好,不要總是毫不留情地斥責、辱罵、居高臨下地教導,而是多用平等交流的語氣和孩子對話。
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種,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
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夠尊重孩子,把她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擺大人的姿態, 真正去贏得孩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