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發改委: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

2020-03-25     網信津南

3月25日,在第105場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東水介紹,「惠企21條措施」2月6日印發後,市領導高度重視抓落實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召開專題會議,推動政策落細落地。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區積極組織實施。立即起草政策解讀,在天津日報、津雲新媒體、天津政務網上與文件全文同步刊發。抓緊匯攏「惠企措施諮詢指南」,在天津日報等官方媒體對外發布,方便企業來電諮詢。及時收集配套細則,各相關部門一周內製定完成並掛網發布,其中市人社局、稅務局、金融局等單位還採取了靈活多樣形式,宣講政策,說明細則,輔導辦理。加大宣傳力度,將措施一併納入疫情防控「一企三人兩員」工作機制,送政策到企業、切實惠及企業;聯繫央視新聞聯播圍繞「惠企21條措施」,播出天津市嚴防嚴控惠企解困、科學有序復工復產情況,還組織相關部門參加新聞發布會、接受天津電視台採訪,等等。一個多月來,總的看,全市各區、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建機制,強協調,優服務,各項措施全面啟動,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加強疫情防控補短板方面

  用好國家疫情防控應急貸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目前,9家銀行向53家在津重點企業發放優惠貸款48.68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1%,用於醫藥物品和器械的生產銷售以及生活物資保障等多個領域。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各級財政部門累計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5.2億元;預撥醫療保險基金3.2億元,確保不因費用問題影響患者救治。完善綠色審批通道,疫情期間,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97%;承諾制辦理2403件,其中建設項目類69件。扶持「菜籃子」保供基地,全市58個保供基地全部納入政策補貼範圍,帶動2月新增速生綠葉菜種植面積1.1萬餘畝,3月初陸續開始上市。

  優化企業服務穩預期方面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通過綠色審批通道完成11家企業14個產品獲證審批、4家企業5個產品變更、38個一類器械產品備案。幫助重點防護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協調用工1467人,保障企業及時復工復產。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助力疫情期間市場供應,開啟生活必需品進超市綠色通道,天津城市共配車輛可在本市全天候、全時段通行。實行中小企業房租「免3減3」,國有企業,隨著承租中小企業繼續開工申報,預計市管企業減免房租超過5億元,惠及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6338家;預計各區區屬國有企業減免1.47億元,惠及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166家。行政事業單位,預計減免房租5.8億元,惠及中小企業4587家。加強城市運行保障,保證企業燃料購儲資金;105個供電營業廳正常運營,做到欠費不停電。

  實施援企穩崗保用工方面

  建立重點企業用工輸送獎勵機制,已有30家企業進行了備案,涉及8208人,按照每人600元補貼標準,預計涉及資金490萬元。積極穩定職工隊伍,實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預計全年減輕企業負擔12.7億元;實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預計全年返還失業保險費6億元,目前「一鍵申報」系統3月11日上線運行,有5273戶企業申報,返還3.35億元。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優惠政策,提高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標準,個人給予全額貼息,對小微企業給予50%貼息,預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90萬元,已發放2037萬元。採取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截至3月24日,組織專車5222輛次,運送農民工16.6萬人次。

  支持科研創新助攻關方面

  建立綠色通道快速立項機制,支持天津市科研單位圍繞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等方向開展科技攻關,推動在研產品臨床應用,加快防護產品應急快速審批。目前共有13家單位獲得政策支持。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在《天津中醫藥》發表。加快發放首次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資金,已為首批8家撥付140萬元。引導銀行、擔保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融資支持,列入放款計劃364戶、12.42億元,已完成放款(含授信)10.21億元,其中貸款展期1.73億元。指導開展線上融資對接,目前舉辦151場,成功對接58項,融資額6.47億元。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方面

  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辦理申報有困難的納稅人,可依法申請進一步延期。截至2月底,共批准2452戶納稅人申請延期申報,涉及預繳稅款5753.91萬元;批准462戶小微企業延期繳納稅款12.78億元。實行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用政策,已減免64.13億元,惠及15.41萬戶企業。持續推動港口通關業務提效,推廣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完善進口分撥信息系統功能;實施出口貨物「抵港直裝」,鼓勵企業在出境船舶結關前24小時開展集港作業,引導企業壓縮出口貨物集港預期時間。

  強化金融支持方面

  加強信貸支持,建立快速審批機制,對防疫重點企業貸款申請一般2日辦結。市工信局、國開行天津分行、天津銀行簽約的緊急融資貸款已發放66.83億元;市屬主要法人銀行針對疫情防控企業發放專項項目貸款2.56億元;各商業銀行向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企業發放貸款47.12億元。強化保險服務,各保險機構提升服務水平,開通7×24小時應急服務熱線,33家人身險分公司將442款現有意外險、疾病險產品責任範圍擴展至新冠肺炎,涉及保單逾40萬件,保額約800億元。支持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各金融租賃公司目前發放疫情防控相關授信業務5300萬元,減免租金2660萬元,緩收租金4.8億元,提供資金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接近2億元。

  可以說,通過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實,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期間急需醫用物資的生產供應,有力支持了生活必需品的穩定保障,有力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所需的要素支持,受到企業的歡迎。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對21條措施落實工作,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劉東水介紹,進一步在「廣」字上下功夫,用好我市主要媒體和網絡媒體,繼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特別是發揮好疫情防控「一企三人兩員」工作機製作用,帶政策下企業,送信息、送服務、廣宣傳、廣解讀,不斷擴大政策覆蓋面和企業知曉度。

  進一步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化細化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工作,可以優化的辦事流程,繼續優化,提高效率;可以加力推動的政策實施,繼續加力,務求更好效果;可以組織對接的供需協調,繼續組織,創造更多條件和機會。

  進一步在「實」字上下功夫,目的是讓企業得實惠,讓企業有錢賺,讓企業在繼續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實現早恢復、快發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EIhEnEBnkjnB-0zAh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