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亂差」變身「白凈美」,福善掀起人居環境整治新浪潮

2019-11-28   富順融媒

關注富順融媒,第一時間了解富順要聞。​​

天氣寒冷,記者隨福善鎮鎮村幹部來到熊壩村。農閒不閒,十幾位村民正忙碌得熱火朝天,有的在鋸竹筒,有的在剖竹子,有的在編雞舍……「大家認識到家禽散養對環境衛生的危害,一個大院子的人主動互相幫忙,建雞舍,建竹籬笆圍欄,做人居環境整治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熊壩村黨支部書記江克銀一面與村民們熱情攀談,一面告訴我們。

營造氛圍 打造一點 示範引領。「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製作宣傳牆畫200餘平方米,宣傳動員牌100餘塊。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貫穿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把『三個積極性』尤其是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推動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長效機制,十分重要。」在鎮、村示範點象鼻村9組大屋基,鎮黨委副書記譚政深有感觸地說。

據該黨村支部書記介紹,象鼻村9組大屋基這個示範點,示範戶共有52戶320人,今年5月13日開始集中整治。重點做好垃圾雜物、生活污水、畜禽糞便、非衛生廁所、亂搭亂建「五項重點內容」。截至目前,拆除危房戶和一戶多宅房屋10戶,彩鋼棚3戶,修建排污水溝480米,新建化糞池1個、沉沙池4個,硬化曬壩兩個共420平方米,硬化便民道50平方米,新修建公共廁所1個,完成廁所改造加蓋18戶;風貌打造25戶;完成入戶打造項目:刮灰面膩子乳膠漆3694平方米,屋面破爛小青瓦更換平瓦200平方米,封檐板換刷紅漆582米,粉刷灰色分格縫窗框360米,牆裙開格160平方米;新建菜園、禽舍竹籬笆圍欄1563米;清理房前屋後雜草垃圾60噸;清理水泥公路1000餘米等。該示範點位投入資金70萬餘元。

對照整治前的照片一一看下去,真不敢相信,現在這樣的潔凈美原來是那樣的髒亂差。

「以前髒、亂、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政府花錢整治好了,我們自己要愛乾淨,要文明生活。我這個點評組長打得開情面,凡是不符合文明公約的行為,我就要指出來,讓他改進。」象鼻村九組村民、村人居環境整治點評組組長王富芝高興得侃侃而談,獲得感和幸福感滿滿。

從點到面 帶動一線 全面鋪開。對貫穿福善的15公里板邱路主幹道及10個村60餘公里村公路沿線全面開展整治,縱橫推進全鎮人居環境工作的開展。全鎮10個村,包括象鼻、熊壩、韓咀、月形、周安、彭灣、石平、菜子、大峽口,村村有特色,有示範點。重點整治了河面及河岸、公路路面及沿線、房屋及周邊、畜禽養殖場、場鎮及周邊「五類重點區域」,公路沿線雜草、雜物,排水溝,垃圾死角等。重新建立垃圾收運體系,凈化環境衛生條件。清理公路兩旁樹枝,開闊行車視野,加強行車安全管理。共清運枯枝爛葉、雜草500噸,亂石雜物350噸,整理房前屋後亂堆亂放200餘處,疏通排水溝13公里。出動人工1800個工天,新建規劃沿線菜園地竹籬笆3000餘米,共計投入整治資金30萬餘元。

「硬體是基礎,關鍵是提高大家的文明養成習慣。村兩委指導村民制定了各村民約,成立了三個『文明小組』,開展鄉風文明積分量化考核,形成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長效機制。」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曹康彬說。

持續用力 久久為功 提檔升級。採訪中,許多鎮村幹部坦言,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投入資金量較大;部分群眾意識不強,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隨意亂丟,柴草隨意堆放,家禽肆意亂放等現象,短期內糾正群眾不良習慣有一定難度,還需加以正確引導。

「正因為如此,此項工作才意義重大。」鎮黨委書記邱明貴說:「我們還要持續不斷地提高幹部群眾的認識,要求全鎮幹部把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當前最大最實際的民生工程來抓。進一步壓實責任,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進一步強化督查考核。結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特色旅遊等,按照『布局優、村容靚、生活富、身心美』的要求,實現環境美、農民富,把福善鎮建設成為全縣獨具品牌特色的美麗鄉村。」

記者:劉安龍

編輯:李裕鑫

編審:羅懷成 楊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