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底就要改池底,池底是病害的源頭,改好底才能養好魚蝦

2019-07-26   水產養殖小貼士

近幾年很多養殖戶總是追求產量的增長,一味追究高密度放養,但是提高產量和效益的措施對養殖環境污染。尤其是對池塘底部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嚴重破壞池塘原有的生態平衡,養殖水體環境惡化,一旦超過養殖對象的適應範圍,魚蝦蟹則會處於應激狀態,不僅餌料係數增加,還會降低它們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厭食,體弱,致病,甚至死亡。

如何判斷底的好壞

底質好的標誌:活。土池用一根木棍戳底,木棍不粘髒、無異味並無氣泡冒出;異味。

底質差的標誌:粘、滑、臭。表觀:如果料台底部的網粘髒說明底已惡化,底層水的粘性大、可溶性有機質含量高、溶解氧含量不足,易分層。

底部惡化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

1、增加耗氧量

7、8月份夏天高溫時期,池塘如果長時間不改底會引起底部發熱,一旦天氣突變,水體表層就會出現水溫快速下降,底層水降低慢,池塘水出現對流,造成底部有機質上翻,出現大量的泥皮,同時產生溫躍層,造成溶氧分布不均,池塘出現局部缺氧,養殖品種可能會因為缺氧而窒息死亡。

2、產生有毒害物質

有害物質會使水體酸化,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氨氮、甲烷、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氨氮會對養殖品種的呼吸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亞硝酸鹽會造成養殖品種生理性缺氧,少量的硫化氫就可以造成大面積死亡。


3、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疾病爆發

底泥是一些寄生蟲和條件致病菌的的溫床,一旦底質惡化,嚴重缺氧,這些厭氧的細菌如弧菌就會大量的繁殖,弧菌對對蝦的危害是巨大的,會造成對蝦白便,空場空胃甚至投死,同時惡化的替補環境也會造成對蝦免疫力下降,造成對蝦爆發弧菌病。

池塘改底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合理改底?

1、定期改底不等於底質沒問題

改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底質也不是一天就能改良好的。

(1)尤其是在養殖中後期,投喂量增加,殘餌都堆積在池底,加劇池底的惡化。

(2)近段時間遼寧地區天氣多變,池塘藻類容易倒藻,死亡藻類也會在池底聚集。

(3)池底與大氣被水體隔絕,底質容易缺氧,養殖中後期,溶氧是決定產量的最主要指標。

2、改底產品選擇錯誤

市場主要有化學改底和生物改底兩種

(1)化學改底

通過高氧化還原電位,把大分子有機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機物,利於微生物分解,同時提高池塘底部氧化電位,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的蓄積。同時釋放氧氣,增加池塘溶氧。

氧化性底改一般不能直接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只是改變了有機物的狀態,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徹底分解。

2、生物底改

這類底改主要是通過顆粒微生物製劑夾在底之中緩慢釋放微生物,通過氧化、還原、同化、異化等反應逐步把有機物降解轉化,

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營養物質供藻類利用,達到凈化水環境,同時發揮種群競爭優勢抑制底質中的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達到優化底的目的。

在高溫期,優勢底部缺氧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耗氧的生物改底產品。

因此,推薦大家使用化學改底產品,在溶氧充足的條件下使用生物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