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焦慮的父母,輕鬆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2019-07-26     大孩子家庭教育

早期的閱讀影響學習能力

從理論上講,孩子0-6歲的時候,是培養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關鍵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孩子的專注能力,注意力,思路被作者全程帶著,具備更多的知識儲備。研究證明,90%的學習能力來源於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時期閱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處在一個大腦高速發展的階段,能吸收的精神糧食是非常大的。

父母這個階段要學會給孩子挑選書籍,因為孩子還不具備挑選優秀書籍的能力。

與其讓孩子一開始就在錯誤的書籍上面浪費時間,還不如父母在這方面給予孩子引導和建議。

課本和作業固然重要,也需要把部分精力都投入課外閱讀上,因為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大腦成長的需求。

閱讀可以最大限度地開闊孩子的視野。

在現在的生活裡面,每個孩子的人生道路都是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的。

看得越多,越能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選擇。

這種開放性的思維伴隨孩子的終身成長。何謂閱讀能力,閱讀的過程蘊含各種能力,比如分析,綜合,匯總,遷移,理解,運用等。

最重要的是能持之以恆。知識更新換代很快,孩子可以通過閱讀接觸到新的觀點,這無疑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閱讀要比補課更加重要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

詩詞才女武亦姝上熱搜了,原因是她高考考了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她的成績排名是並列第65名。

從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公開平台了解到,武亦姝在今年上半年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很快她將入讀清華新雅書院,在才女理科學霸的路上越走越遠。

武亦姝雖然不是狀元,但是她身上表現出來的個人魅力實在是太吸引人了。16歲參加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並成為冠軍,她身上的涵養、談吐、舉止、心態、氣質都體現出來了。

有的孩子會把鋼琴舞蹈等等作為自己的愛好,同樣的,武亦姝也是把讀書當成愛好。

所以,她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會覺得枯燥,而是覺得每個詞每個句子都充滿了美和樂趣。

節目上,她引用了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詩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來展示心目中詩詞那獨特的美,並興奮地對著鏡頭說:」多美啊是吧!現代人完全給不了你這種感覺!」她是發自內心地熱愛閱讀

另據校方透露,武亦姝高一上學期的課外書單包括下面這些書:沈復《浮生六記》、王國維《人間詞話》、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莊子《莊子》、陸遊《劍南詩稿》《放翁詞》、晏幾道《小山詞》。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因為熱愛閱讀,才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絕大部分家長一到暑假,他們還是更願意花錢把孩子往各種興趣班、補習班送,本來就很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用寒暑假的時間繼續給孩子們施壓。

現實的情況告訴我們,和高考狀元們截然相反,閱讀在很多家長心中排名其實很低,比英語、數學低,甚至比聲樂、繪畫、鋼琴、舞蹈都要低。

為什麼呢?因為閱讀不能像其他那些培訓項目一樣,在短期內就能見效。但是,著眼於孩子的長期發展,缺乏閱讀量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缺失。

16年北京理科狀元周展平就表示他在小學時就養成了閱讀名著的語文習慣。他說:對名著的閱讀能引人思考,看得多了,思考的維度就慢慢多了,思考的深度也慢慢有了,對試卷上的閱讀理解的分析能力也就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出來。他甚至坦言:一切的學習能力以及所運用的知識都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個學科來說,都是必要的。一旦學生的思維版圖被打開,那麼它就會很自然地建構起事物、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習能力。這遠遠要比最簡單最直接的教育方式——「補課」更能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繪本閱讀的注意事項

家長給孩子選擇繪本閱讀的標準

第一個標準——圖案文字精美

繪本閱讀憑藉嚴謹的繪圖結構,和諧的色調搭配,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家長最好是要試讀,感覺故事是不是流暢,情節是不是生動,再決定是否挑選該繪本。

第二個標準——從簡到難

選擇繪本閱讀的原則是要匹配孩子的吸收程度,不要揠苗助長。先選擇一本繪本,看孩子讀了之後的一個反饋程度,再調整繪本的選擇。有層次的閱讀,慢慢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三個標準——有參加國際大獎

參考這個標準,在選購繪本時絕對不會出什麼錯。因為經典作品本身就是經過層層標準衡量過的。比如大家常見的美國卡迪克獎、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

閱讀繪本不要盲目追求數量,閱讀的品質有兩個關鍵指標,第一個指標叫做數量,第二個指標叫質量。

數量是閱讀了多少本書,有很多的孩子讀了很多的書,也是沒有理解的,屬於囫圇吞棗般吸收。

質量則是偏重於孩子能不能理解繪本的內容,在生活中能不能實踐。孩子和父母可以一起進行繪本閱讀,閱讀完成之後要進行交流和分享。

英語學習注重原著閱讀

英語也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語言,它也有其獨特的魅力。

只有閱讀原著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思維方式和說話方式。打個比方,中國的古詩詞是很難用英語翻譯出來,因為缺乏意境。那同樣的,英語中的一些情景裡面的細微的情緒變化,是很難再中文中找到完全一樣意思的詞語進行表達的。

No difference, no translation,但凡翻譯,總會存在差異。想要把英語學科學習好,需要孩子平時增加英文原著的輸入。

在閱讀英文原著時,不需要把每個單詞都弄明白是什麼意思。閱讀第一遍,需要明白大概的意思;閱讀第二遍,可以總結一下單詞,詞塊或者語法知識。

做不焦慮的父母,輕鬆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學會閱讀,保持閱讀。

-end-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9HIL2wB8g2yegNDlh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