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語文備考攻略 | 如何高效複習語文?

2019-12-20     戰江語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導語:同學們經過了月考和期中考的洗禮,馬上就迎來期末了!相信大家對初中語文考試的題型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效的複習方法。


初中語文考試無非是幾個大的版塊:基礎知識、背誦默寫、閱讀(文言文、現代文)、古詩文和作文。掌握考試的題型對我們複習很重要,考哪道題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考什麼內容板塊,這樣我們複習就有目標了!



下面我們就根據題型來談談語文期末複習攻略:


1

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包括字音、成語、病句、句子排序、修辭、標點、文學常識。這些知識點基本來源於書本。

  1、字音、成語。

  期末考查的字詞一般出自每課書後的「讀讀寫寫」列表及課本下注釋,因此同學們需對照列表和課後注釋,逐課清查回顧,碰到自己記憶不清晰或易混淆的詞語,及時記錄在筆記本上,化多為少,精簡詞語,建立自己的生字型檔。

  2、病句、句子排序、修辭、標點。

  複習時把平時習題冊、測驗卷等相關錯題再看看,歸納總結掌握這些題目的解題要領、方法、技巧等。

  3、文學常識。

  複習課本中每篇課文關於文學常識的課下注釋,特別注意識記課文的出處、體裁、主題、寫法、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古代作家的朝代、外國作家的國籍等。


2

背誦默寫


  默寫題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直接默寫即給上句寫下句,或是給下句寫上句;理解性默寫即給出語境,默寫古詩文。

  這就需要同學們不僅能夠熟練背誦課本上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同時也要理解牢記關鍵句的解析,能清楚知道詩句表達的意思、意境、思想感情等。

  這部分基本上就是默寫古詩詞和文言文名言名句,所以務必把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全部抽時間抽時間背一遍,邊背邊記下生澀的字詞的字形,避免光會背不會寫的尷尬。如果有時間自己默寫一遍就更保險了。


3

閱讀題


1、文言文閱讀

  初中階段的文言文閱讀,常以課內外相關篇目的比較閱讀進行考查。

課內落實

  我們在複習中不可丟開教材,而要重新回歸教材,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實詞的複習,應以課下注釋為主,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的分類整理;

  虛詞的複習,更要注意歸納整理,能做到篇與篇之間的融會貫通;

  文言句子的翻譯,要特別關注課下的注釋,尤其是倒裝、省略、判斷等特殊句式更應靈活運用,力求每篇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都進行準確翻譯。

  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要特別注意課文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主題思想等的歸納。

  課外遷移

  對於課外古文,我們首先要克服畏難情緒。其實課外古文的閱讀,考查的正是課內知識的遷移運用。因此,在進行課內知識複習的基礎上,要加強課外相關篇目的閱讀訓練,學會用課內知識讀懂課外文言文,提升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2、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一般考2篇課外閱讀:初一考2篇課外記敘文,初二考說明文和記敘文,初三考議論文和記敘文。

  現代文閱讀是必考的題目,根據以下步驟,結合具體例文反覆練習,方能出奇制勝:

  說明文閱讀複習建議:

  1、克服畏難情緒,到文章中尋找答案;

  2、尋准並勾畫關鍵語句,凸顯重點。關鍵句一般會出現在標題、段首和段尾;

  3、根據關鍵句概括文段主要內容,然後理解文段之間的關係,就能理清文章思路;

  4、根據文章結構,理清說明順序;

  5、辨識說明方法,結合具體的文本信息敘述作用;

  6、結合具體語境,品析詞語、句子的含義以及文章的語言特色。特別關注語言的準確性;

  7、根據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產生自己的心得看法;

  8、藉助參考答案,完善自己的語言表述。


3、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閱讀複習建議:

  1、掌握有關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準確掌握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等知識;

  2、閱讀議論文,首先需要弄明白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論證結構,也就是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意義之間的關係。要從中心論點著手,逐層分解,找出支撐中心論點的分論點,以此構成全文的嚴謹的論證框架,事實上就是要擬出一個內容提綱;

  4、掌握各考點的答題技巧,選擇典型試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培養規範的答題習慣。


4、記敘文閱讀

  記敘文閱讀複習建議:

  需要明白、掌握、熟知的記敘文知識是:作品的六要素,即人物(小說中的人物)、時間(小說中的環境)、地點(小說中的環境)、事件(小說中的情節)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學會利用要素概括文章內容;會區分五種表達方式、明白它們的基本作用;

  熟悉敘事類作品的「人稱」「敘述順序」及不同作用;

  明白記敘文的線索應包含: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會區分掌握敘事類文體的一般性表現手法,即描寫、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象徵、比喻、以小見大、欲揚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知曉初中常見修辭手法的特徵及表達作用、句式語氣的基本特點及表達效果;

  學會結合上下文分析、鑑賞文章字、詞、句的表達作用,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5、名著閱讀

  每冊語文書都會要求閱讀2-3本名著,考試會針對名著的書名、作家名字、國籍、主要內容、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心主旨等設置填空題和簡答題。複習時須在認真品讀完名著後,正確識記作家作品的相關內容。

  特別提一下,字音、成語、文學常識、古詩文背默、文言文閱讀、名著閱讀,這些知識的掌握,背誦是重要途徑。建議在這一個月制定一個背誦計劃,如每天定時定量背誦一部分文學常識、一首古詩、一篇古文(在背誦古文的時候,需明確每一字、每一句的翻譯),將這個背誦計劃實施兩遍,你會發現這個版塊的滿分就是為你準備的。豐盛的午餐永遠只等待有準備的人,同學們,努力的時刻到了。


4

古詩文


對孩子們來講語文書中最令人痛恨的句子莫過於「並背誦全文」,雖然古文難背,但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尋的。以下為考生羅列了快速背誦詩文的一些方法,大家不妨一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1、抓關鍵詞語背誦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曆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2、按寫作順序背誦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 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 熟。然後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3、整分聯背誦法

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繫。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 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對於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如《曹劌論戰》、《出師 表》等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


4、嘗試回憶背誦法

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複,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5、限時背誦法

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限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


5

作文題


很多孩子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和厭煩心理十分嚴重。喜歡作文的少,對成績不在乎的多。作文輔導成為我們家長[微博]較為頭疼的問題。而家長作文指導的失誤又會導致作文越學越難。由於家長在很多時候並沒有認識到作文輔導的特殊性,側重於傳授作文知識,講析作文技巧,而對寫作體驗不多的孩子來說,那些所謂的技巧很難派上用場,反倒使孩子無所適從。


由於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作文指導無法做到有的放矢,孩子胡編亂造,被動應付,必然產生厭煩情緒。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怕作文,家長有勁使不上的狀況,對孩子作文水平的正確認識是一個前提。


孩子說作文難,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

一是難在寫作時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二是難在作文不知道該怎麼寫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積累不多。是生活積累受其年齡限制,不夠豐富;

二、內容空洞。受其知識基儲閱讀量的限制,文章內容乾癟,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

三、缺乏理性。是受其表情達意的能力及寫作方法掌握較少的制約,使文章缺乏條理性。


因此,我們家長必須改變,「講」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決作文題材作為突破口,把克服畏難情緒作為前提,把培養孩子的主動意識作為主線,從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語文學科不像自然學科那樣嚴密,它始終離不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對於背誦記憶的積累作用談得十分直接,他說:「現在有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海里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很好地研究過,但這麼多的具體東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便是積累的很好體現,孩子的閱讀積累也是同樣的道理:讀得多了,自然就會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


閱讀包括兩方面:

一是閱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語文課本的文章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並使其轉化為能力,就必須加大閱讀量。


二是閱讀課本以外好的文章。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是密切的。


閱讀應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是要把文章讀懂乃至讀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心的,切忌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讀後應能記住文章的內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


二是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時,不僅要善於把那些生動、優美的詞語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還要勤於讀書寫心得等。只有引導孩子多讀書,才能幫助孩子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同時抓好生活這個「源」,家長應該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孩子的學習空間,增加孩子語文實踐的機會。所以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孩子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孩子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並讓孩子養成寫日記寫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


降低寫作門檻,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題目要鬆綁,並要貼近孩子實際,鼓勵寫出真情實感,我們提倡孩子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孩子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笑一顰,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積極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宋人謝枋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初學熟之,開廣其胸襟,發舒其志氣,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之高論筆端不窘矣。」


孩子由於不會作文,不免有畏難情緒,家長鼓勵他們大膽寫,發揮其想像,抒發其胸臆,會打消他們的畏懼心理,提前告訴孩子下次作文的範圍和要求,讓孩子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學巨匠茅盾說過:「偉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來的全部智慧作為他們創作的準備的。」這樣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時自然就得心應手了,有時甚至可以允許那些作文基礎差的孩子仿照範文寫作,批閱作文時,要珍視孩子的勞動,儘量少作刪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8YBJm8BMH2_cNUg2f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