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全媒體訊 曖冬時節,茶花怒放,走進汨羅桃林寺鎮同心村周家園,漫山遍野的油茶樹盛開雪白的花朵,微風吹來,飄出陣陣清香。
「今年茶花開得艷,意味著明年收成好。」年近六旬的蔣正國喜笑顏開。他告訴記者,晴好天氣,要抓緊對這片山頭近百畝油茶樹疏花整枝,待來年3月,就能長成油茶果子。
油茶之鄉,種植歷史20多年
「這是種了5年的油茶苗,你別看樹小,只要打理好,今年我們最多的一株收了40多斤茶果,豐產期還沒到時候呢,兩年後,每畝收入可達4千元。」蔣正國說,立冬前,茶果成熟,他們這片山頭的油茶收穫8萬多斤果子,收入近40萬元,採收後不半個月,枝頭又開滿花朵。
作為汨羅的「油茶之鄉」,桃林寺鎮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桃林林場更是在汨羅最早種植油茶的基地,超過20年歷史,目前,全鎮種植面積2.6萬餘畝。
地勢平坦,雨量充沛,典型的丘陵地貌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合油茶生長,早些年,農戶在門前屋後和荒地零星種植。然而,分散種植不成規模,抱著搖錢樹卻「搖」不到錢。直到2016年,桃林寺鎮立足生態發展油茶產業逐漸成為該鎮的共識,通過積極探索村級合營、專業合作社等方式,與國土整理開發項目的有效整合,引導農戶進行土地流轉,將分散的林地進行連片式開發,實行規模經營。
目前,桃林寺鎮範圍內已成立了6個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18個村均打造了連片的油茶林種植基地。
綠一片林,扮靚一個屋場
12月16日,桃林寺鎮江北村黃障塘山頭,處處是忙碌的身影,10多名村民手把鋤頭,挖坑、扶苗、培土、夯實,一氣呵成。村支書唐長根說:「今冬溫度適宜,是油茶下苗的黃金期。今年,全村新發展油茶林800畝,近一個月里,已下苗7萬多株。」
嫩葉含煙,搖曳生姿,一株株新種植的油茶樹苗隨著山坡蜿蜒而上,把原本赤黃的山地裝點得生機盎然。唐長根告訴記者,村支兩委一直在思考如何盤活村山地,發展種植業,才能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帶領群眾致富。2018年10月,選取黃障山等8處地方試點,成立合作社,聯手油茶企業,開山整地為村民種上「搖錢樹」。
65歲的吳開喜是合作社成員之一,老人與黃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8年前與油茶結緣,種植第一批油茶樹,2年前,茶樹掛果受益。在老人看來,學習才能使自己跟上節拍,這兩年,他前往長沙、岳陽、衡陽參加學習培訓10多次,學習油茶種植、培養、施肥和田間管理,成立合作社之時,大家便推舉他當起「領頭人」。
「油茶樹適應性強,耐貧瘠、耐乾旱,種植風險小,產生的效益也高,但前期投入周期長,要5-6年才能豐產。」吳開喜說,村民們並不為此擔憂,土地入股,由合作社來統一開墾、種植、管理,自己零投入,還可以承包茶園管理賺工錢。
荒山播綠,美了一個屋場,3年里,江北村計劃在推廣種植油茶1600畝,吳開喜告訴記者,豐產期,一畝油茶能產70到80斤茶油,按市場價60塊錢一斤計算,每畝有4千元的收益。按照比例分成,一年也可為村裡增加十幾萬的收入,「村就能自己『造血』,建設秀美屋場更有底氣。」
鏈條延伸,走規模經營之路
企業的加入,讓合作社有了資金和技術保障。中聯天地茶油有限公司便是鎮政府引進的一家專業企業。2016年到2019年,該公司就與全鎮12個村簽訂了30年合同,流轉土地1.5萬畝,已種植油茶5800畝。
而想讓老百姓真心實意投入到油茶產業的大潮中,還必須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政策保障就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根據上級對規模油茶產業的補助標準,市林業局、桃林寺鎮對種植超過20畝以上的農戶每畝補助500元。利用信貸支農項目,為合作社融資10-20萬元。「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連片開發模式,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
「桃林寺鎮山林地面積達11.2萬畝,適合種植油茶超過5萬畝。隨著油茶產業的日益發展壯大,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油茶產業的經濟價值,形成規模,打造自己的品牌。」鎮黨委書記胡亞運介紹,桃林寺鎮正在積極尋求企業和技術力量加入,計劃引入一家油茶深加工企業,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油茶產業的附加值。
同時,還進一步爭取項目支持、加大規模化種植,爭取今年新造高產油茶林4000畝,力爭2020年油茶總面積達3萬畝。使油茶成為加快農民增收,支撐鎮域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將桃林打造成真正的「油茶之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65fGG8BMH2_cNUg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