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西方養豬技術在我國的發展,仔豬出生後3天剪牙已經成為產房飼養員的一項重要工作,甚至一些農村散養戶有模有樣學起了規模化豬場給仔豬剪牙這一套。自然賦予了小豬犬齒,人類卻要把它剪掉,利大還是弊大?小豬剪牙有哪些注意事項?
文/果然悠 圖片來源於網絡
前幾天在走訪豬場時了解到一家豬場仔豬斷奶後鏈球菌病高發,即使按時免疫鏈球菌疫苗,定期做好藥物保健,豬場鏈球菌病的發病率依然還是很高,仔豬斷奶後7天之後高燒,倒地不起,關節腫大,甚至急性死亡案例很多,嚴重時一窩仔豬的發病率可以達到30%,給豬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同豬場詳細溝通後做出了豬場剪牙操作不當導致哺乳仔豬鏈球菌感染的診斷,由此引發了豬場老闆同筆者之間的對話。犬齒是自然賦予小豬的「禮物」,存在就有它的道理,被養豬朋友強行剪斷後利大還是弊大?
目前仔豬剪牙有兩種方式,有的豬場要求剪掉8顆,有的豬場要求只需要剪掉前面4顆即可。給初生仔豬剪牙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防止仔豬的犬齒傷害到母豬的乳頭,有時因為母豬所生仔豬比較多,或者母豬奶水較差,仔豬吃不飽就會使勁啃咬母豬乳頭,犬齒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很容易得把母豬的乳頭咬傷,導致乳房炎等炎症的發生。而母豬發生乳房炎就會影響奶水的分泌,反過來會導致仔豬的生長發育不良。
另外給仔豬剪牙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育肥豬打架互相受傷,因為育肥豬多是多頭一個欄飼養,飼養過程中不可避免有豬生病,而豬是通過氣味分辨敵友的,豬生病身上氣味就會發生變化,健康豬就會群起而攻之,另外飼養密度過大也會引起豬群之間互相打架,而剪牙後就可以防止豬群誤傷對方。
養豬朋友給仔豬剪掉的8顆牙齒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有很大的用途尤其是哺乳仔豬階段,研究表明仔豬在吃奶時起上下8顆牙齒具有夾固母豬乳頭的作用,可以讓仔豬更方便的吮吸母乳。
因為母豬的乳房結構同牛、羊等哺乳動物有很大的區別,母豬乳房沒有乳池無法儲存乳汁,當仔豬有飢餓感時通過拱摩母豬的乳房和發出飢餓的叫聲刺激母豬機體分泌催乳素,而催乳素可以直接作用於乳房泌乳,正常情況下哺乳一次的放乳時間為8-15秒,錯過一次哺乳時間就只能等下一次放乳。一旦在母豬放乳期間由於缺乏犬齒的固定導致乳頭滑落,那麼這頭仔豬就會少吃一次母乳,長此以往容易導致仔豬免疫功能不足,大小不均勻,弱仔增多等問題。
另外,仔豬剪牙過程中飼養員操作不當,會導致仔豬口腔黏膜受損,這就會增加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機會,尤其是鏈球菌的感染。文章開始筆者介紹的那家豬場就是由於飼養員操作不當導致仔豬剪牙時口腔黏膜受損而感染鏈球菌,哺乳階段有母源抗體的保護,斷奶後一周左右母源抗體消失後就表現出典型的臨床症狀。
最後給仔豬剪牙還會給仔豬造成一定的應激,影響哺乳仔豬的正常生長。
目前比較常見的剪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剪牙鉗剪牙,一種是用電磨磨牙,兩者各有利弊,剪牙的好處是時間段不會破壞仔豬的牙床,但若是剪的不對或者鉗子不鋒利很有可能留下毛刺,毛刺會導致仔豬的口腔黏膜受損。磨牙雖然不會留下毛刺,但是磨牙振動比較大容易傷害到仔豬的牙床,而且操作不當很容易誤傷到仔豬的嘴唇同樣會引起外傷。
綜合來講,筆者傾向於剪牙,剪牙相對操作比較簡單,但是要定期對更換剪牙鉗保證其鋒利程度,減少毛刺的產生。而且剪牙後可以用手摸一下斷口處有無毛刺,有毛刺可稍加打磨。
仔豬剪牙時要講仔豬充分保定,然後使用消過毒的剪牙鉗把仔豬露出的牙齒剪掉三分之一的長度即可。這裡需要注意切不可剪去過大,仔豬的牙齒由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和牙髓等幾部分組成,剪牙剪去的應該是釉質和部分牙本質,若是剪掉部分過大甚至有可能傷害到牙齒中間的牙髓,傷害牙髓後仔豬被感染髮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仔豬剪牙的目的,一個是為了防止哺乳期間傷害母豬的乳頭,另一個是為了防止育肥期間豬群誤傷。那要是不給仔豬剪牙這兩方面的損傷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雖然說國外的養豬技術相比國內要先進很多,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很多都是需要我們親自去實踐的,比如筆者自家豬場已經有5年沒有給仔豬進行剪牙了,若問臨床上有沒有母豬乳房炎答案肯定是有,但是極低極低,5年之內乳房炎發病母豬甚至還不足3頭。
再就是肥豬之間的誤傷,肥豬之間互相打架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為飼料中營養搭配不均衡,或者是因為肥豬飼養密度過大,或者是因為豬生病後未能及時隔離,只要避免了這些人為因素那麼肥豬之間的打架也就可以避免。而若是單純依靠剪牙來解決肥豬打架問題那就是捨本逐末,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綜合考慮,豬場完全可以省掉剪牙這一工作,但是需要加強產房和育肥舍的飼養管理,發現乳房炎母豬要及時治療,發現豬群生病、打架要及時隔離。若是一定要剪牙也最好是仔豬出生6個小時吃過初乳之後再剪牙,而且剪牙時仔豬口腔受傷需要及時肌注抗生素防止鏈球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