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柯晨讀:不把生活和工作當任務

2019-08-19     周忠應


活著的一輩子其實不長,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這五個階段,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父母之間的相處和交流方式,為人處世的社交理念,對待孩子從個人生活,習慣品德,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各種不一樣的人格,這樣的人格往往伴隨著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從小被灌輸的遇事處理的理念和態度,參加工作後在面對新環境和新場合,新事物會展現出不同的表現行為,它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多重看法和理解。

有這樣兩個弟弟,年齡相差15歲,大弟弟在聚餐這種社交的場合會提前端茶遞水遞紙巾,主動點菜搶買單,大家都說這男孩子極好,會關注細節及時補給,但他這種方式奇怪的卻交不到朋友和長輩長久的喜歡,也有認為讓人覺得主觀。小弟弟很關注長輩和小夥伴的口味,關注菜單價格,想吃什麼自己默默看,等別人點得差不多自己再加上,上菜以後會先給長輩夾菜。

跨越了一個時代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我從弟弟們身上偶爾會發覺自己身上在不同的時期會有這這兩種情形出現。這兩種表現型人格和討好型人格,前者自信但接受不了打擊沒有抗壓能力,後者內向但很能隱忍,靠自己的乖巧得到想要的,兩個弟弟分開看都有優點,但是放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感覺會更豐滿。

經營家庭和從事管理有許多共同之處,我既希望弟弟會表現也要顧及他人感受,但是這些需要時間和耐心,資金,就花錢讓弟弟學習自己點菜和買單,給他一點點的金錢讓他學會分配,慢慢培養他長大以後會有完整的思路充分思考事情的穩妥性。

這五年來的教育孩子的經驗,以前認為教育他執行,節約,勤勞和尊重他人這些良好的品格,忽略了孩子其實會有比大人更敏感的感知,若不重視內心真正的需求,它的認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紮根更深,對想要的東西不具體,被動指揮接受。

參加工作後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會是很吃力的成長過程,企業需要花錢付工資也要花錢培養。時間,在任何一個人的青年階段,在企業中都是屬於力爭上遊的年齡,前有家庭壓力,後有新人追趕,我們只把工作當任務在完成,忽略其中的細膩,企業用我們,是無條件的接納,我們在企業也有這五個階段的成長過程,公司用資金和時間像培養自己的孩子一樣,彌補我們在成長中缺失的多方面教育,願意傾盡財力去做的公司,在行業中很難得,而我們許多人對這樣的教育也許不理解,能看到的只有它在不斷付出,期望員工夢感知並感恩,它不是在簡單的做生意,也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和社會價值感的事業。

公司經營需要員工在做事時能做一步想三步,不管是研發或是生產,只做好一部分,可能後面會有萬一,而大部分人接受的處理方式只是做完就是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教育孩子的視角挖掘發現自己存在的缺點,生活不再只是簡單的完成一日三餐,工作不再是把事情做完就行,因為沒有完美的我們,在做著不甚完美的事情,又在這不完美中彌補缺角,我們終將會感知到自己的思維更加豐滿一點點,為自己在公司所學習的東西又讓自己的能力增強了一點點。(產品部 翁秋君)

編後:

有沒有覺得,工作就像是走動的時鐘,每天都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在辭職退休前,永不變化,永不停止,是不是非常地枯燥無味?

如果你真的覺得工作非常枯燥,那麼你就要警惕了:先回憶一下你工作的初衷,再把你的初衷和現在的想法比一比,你能得出你經歷著這段工作時間後心態上的轉變。比較過後,你有沒有墮落?你有沒有後悔?

只要你的心態不是想著這份工作很無聊,那麼工作就會越來越不無聊,工作當中的樂趣也會越來越多。不要把你的工作當任務,任務是無趣的、枯燥的,發掘工作的樂趣才能長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3sFrmwBvvf6VcSZ2sGf.html

















許家洞的故事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