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場行情和政策影響,養豬成了熱門,許多大型養殖企業紛紛擴大產能,開始在全國乃至海外建廠。養豬大佬密集建廠,會對生豬產能及豬肉價格產生什麼影響?背後又是什麼因素在支撐?
養殖企業密集建廠
競相圈地擴產能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的黨組會議上,提出了要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今明兩年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即將到來的豬肉消費高峰期——元旦和春節,而3月的「兩會」又是春節後生豬屠宰供應的「空窗期」,因此未來4個月國內對豬肉供應的考驗十分嚴峻。
事實證明,多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地展開擴產能部署,天南海北建廠圈地。
12月10日,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邦股份」)與山西省昔陽縣人民政府開展生豬養殖戰略合作。合作框架協議顯示,天邦股份擬在昔陽縣,逐步形成存欄約10萬頭母豬、年生產250萬頭斷奶仔豬的養殖基地。預計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在內的投資總額為20億元,其中5~10億元來源為扶貧貸款資金。
12月4日,新希望六和宣布,擬投資89.52億元建設廣西河池等9個生豬養殖項目。新希望六和表示,上述投資有利於提升對優勢養殖資源的占有率,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與盈利能力,推進區域產業布局。並且該公司11月14日公告收購三全食品旗下全生農牧,其對應的資產包括年出欄5萬頭生豬豬場項目的全套合規手續和土建、鋼構、設備、道路等在建工程及固定、流動資產,年存欄6000頭種豬、年出欄12萬頭商品仔豬豬場項目的全套合規手續。
此前,11月27日,溫氏股份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溫氏產投擬以現金3.5億元收購河南新大牧業41.22%股份並現金增資4.6億元,共獲得新大牧業61.86%股份。溫氏股份通過併購形式吸入產能將實現豬產業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
在此攻勢下,牧原股份12月1日晚也公告稱,擬在河北、山東、湖北、江蘇、安徽、河南6省設立14家子公司,總投資金額共達1.4億元。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在年內新建子公司39家,其擴張觸角也逐漸延伸至長江以南地區。
此外,據新華社記者在四川多處實地走訪發現,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新希望等大型養殖集團,當前在四川成都、宜賓、廣元、瀘州、樂山等地正在建設的生豬規模化養殖場達13個,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河南成競爭熱土
一大批養豬企業密集建廠,通過匯總工廠所在地可以發現,從溫氏股份到唐人神,以及此前的新希望,都把目光瞄向了河南市場。那麼,他們緣何密集布局河南?
據了解,目前河南省擁有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232家,其中生豬企業約占1/3,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9000萬頭。藉助資本市場上市企業畜牧企業有7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達17家,其中廣安生物、民正農牧等4家企業進入了新三板的創新層。
作為省外豬企的正大、正邦、龍大肉食等,此前早已進入河南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溫氏股份等豬企進軍河南,主要由於河南省是國內主要糧食生產大省,也是豬肉消費大省。前者可為生豬養殖企業提供良好的飼料來源,後者則可以就近消化產能,以應對由於生豬禁止跨省調運帶來的「窩豬」情形。
然而,此次溫氏股份等豬企選擇河南或有其他因素的考量。業內人士認為,受資金鍊等因素影響,雛鷹農牧退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生豬產能和市場份額,這也為各大豬企進軍河南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尤其是溫氏,在經營模式上與雛鷹很相似,均為公司+農戶。
政策扶持也是巨頭們不約而同選擇河南的原因之一。3月份,河南出台意見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全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2%,出欄率由146%提高到160%;10月份,河南省政府出台13條措施加快穩定生豬生產,對2020年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養豬場(戶)和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給予一次性補助。
「外省豬企在一定程度上會衝擊本地豬企,但有利於河南生豬行業良性發展。」業內人士說。
站在「風口」上的豬
受益於豬肉價格持續走高,養豬人賺得盆滿缽滿。在市場規律作用的,「擴大養殖規模」成為產業內公司的不二之選,養豬公司紛紛擴產之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從11月份的生豬銷售數據及業績可窺一二。
12月5日,新希望披露了2019年11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銷售生豬39.58萬頭,環比變動5%,同比變動66%;收入為14.48億元,環比變動8%,同比變動291%;商品肥豬銷售均價31.84元/公斤,環比變動-6%,同比變動132%。
新希望表示,生豬銷量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今年初,根據外部形勢變化,開始加大了仔豬投放力度;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豬價格大幅上漲,以及生豬銷量上升較大。
12月3日,商務部公布監測數據,11月最後一周(11月25日至12月1日)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42.35元,環比下降3%,實現連續四周下降;同日公布的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豬肉價格連續四周回落,12月1日豬肉價格為每公斤41.48元,比11月1日價格高峰的每公斤52.40元下降10.92元,降幅達20.84%。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因素也推動了養豬公司的布局。
最近,農業農村部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根據方案,今年要儘快遏制生豬存欄下滑勢頭,確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確保明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確保2020年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
對於豬肉市場行情,有業內人士分析,除了供需缺口會在今後一段時間推高豬價,之前由於豬價上漲幅度迅速,加上元旦、春節將至,豬農對於豬價上漲的期待將會導致「惜售」現象並進一步拉高豬價。
卓創資訊分析師表示,隨著市場對於凍品豬肉的消化,預計豬肉價格或將呈現上漲態勢,並且上漲周期將至少持續到明年二季度。同時,豬肉產能仍然處於歷史低位,要保障豬肉市場供應,保護好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是關鍵。(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3b8-G4BMH2_cNUg61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