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拿大醫用口罩緊缺,聯邦政府呼籲本土企業家和製造商加入抗擊新冠的隊伍時,一些華人在其中看到了投資機會。
John本來在中國做生意,一開始他準備靠在當地投資服裝廠移民。不過新冠一來,他預測服裝生意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阻力,於是趁口罩緊缺的當口響應政府號召,轉而投資了口罩廠。
與他合夥開廠的Jeffrey是在溫哥華定居三十多年的老移民。他們開的口罩廠名叫「Eternity」,中文意為「永恆」。工廠在距離溫哥華不遠的素里市,占地13000平方英尺,有兩條半自動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10萬個口罩。
「Eternity」的生產設備 / 受訪者提供
他們本來以為自己會是備受省長和市長誇讚的抗疫「英雄」,還能與加拿大從零開始的口罩製造業共成長,等到2000多萬人民幣投入進去,卻「聽不到響兒」,才發現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John說,「政府把我們當雞肋一樣,就是說捨棄了吧,萬一想用的時候沒人幫政府,不捨棄吧,跟大的巨頭合作確實更好,品質又穩定,價格又低,產量又大。」
政府雖然給他們發了不少感謝信,但是「口惠而實不至」,並沒有採購他們生產的口罩,依舊採購更加廉價的外國口罩和3M大廠的產品。眼瞅著賣不出去的口罩堆滿了倉庫,John將僱傭的工人減少了1/3。
「我們現在生產了130多萬個口罩,目前為止才賣掉6萬多。」 John說,他們生產的口罩幾乎只有依靠政府採購,然後統一供應給醫療部門這一條路,因為N95級別的口罩通常只用於供應醫務人員。同時,加拿大衛生部官員透露,隨著3M等大廠在加拿大口罩產量的大幅提升,到2021年4月,醫用口罩在加拿大已經供應過剩。
「沒辦法,賣不掉只能想辦法捐了。」 John無奈表示。
投入口罩生產的華人企業
2020年4月加拿大與第一波疫情接踵而來的口罩荒,對於大多數相關行業從業者來說都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發展。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加拿大本土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數量幾乎為零。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加拿大政府特地發了文件鼓勵企業參與製造面部過濾產品(FFR)。2020年3月18日,加拿大衛生部長又簽署了「關於進口和銷售與COVID-19相關的醫療器械的臨時命令(IO)」,加快了與疫情相關的醫療設備的授權。
在那時,加拿大沒有關於FFR的國家標準,不過加拿大衛生部發布臨時命令,接受加拿大標準協會(CSA)推出的一項新的口罩標準認證,與N95相同質量標準的口罩被標註為95PFE。CSA也趕緊購買了相關儀器,組建了檢測實驗室,並著手制定標準。
John的很多國內合作夥伴對口罩製造行業很熟悉,於是John與溫哥華當地的朋友Jeffrey 合計,何不直接利用自己在國內的資源,在加拿大開個口罩廠。
口罩生產廠房 / 受訪者提供
他們在2020年4月底做出決定,就立即行動,而後發現政府的審批速度果真給力,5月份就申請到了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在6月底,他們申請到了進出口權,從中國進口了生產設備、檢測儀器和原料。為了保證口罩質量,還花費五十萬加幣的成本和三個月時間建造了一個無塵車間。
John透露,他的國內朋友們對開口罩廠的各種情況都很熟悉,包括廠房怎麼建,要使用什麼樣的設備等,都由他們通過手機遠程傳授經驗。
「我們準備做無塵車間的時候,沒有一家供應商願意接,因為他不知道口罩廠的無塵車間長啥樣,只做過藥廠、食品廠的。」 John說,加拿大在口罩製造方面真的是從零開始,甚至沒有人知道口罩廠的無塵車間需要按什麼樣的標準去建,「然後我們把國內人家做的無塵車間全部拍照片過來了。」
雖然不論原材料還是生產成本都明顯高於國內,但是他們當時卻興致高昂,覺得自己在為加拿大「雪中送炭」。
加拿大當地政府對個人防護用品(PPE)生產也很支持,John表示,大溫地區數素里市政府最積極,素里計劃在本地建一個PPE的產業園,非常熱情邀請他們去辦廠。
廠房建成投產後,他們也迅速申請到了CSA的標準認證。2020年12月18日,他們在同一天內接連獲得了CSA的95 PFE標準認證和加拿大衛生部IO認證,意味著他們生產的口罩已經可以供應給加拿大的醫務工作者使用。
他們也是加拿大第一家能夠生產N95級別口罩的工廠,為此,卑詩省省長賀瑾特地發推特祝賀,口罩廠的事跡也被當地英文媒體多次報道,素里市長Doug McCallum誇口罩廠不止幫助公共衛生,還能讓當地經濟受益。
卑詩省省長發出的祝賀推特 / 網頁截圖
「看看我們在加拿大能做的事情,加國製造,就在素里,真是令人倍感興奮!」素里市議員Allison Patton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說。
加拿大人不認加拿大標準
讓加拿大人都用上「加拿大製造」的口罩,應該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但是令John和Jeffrey意外的是,他們生產的口罩卻根本賣不出去。
John說,他們工廠已經生產了130萬個口罩,目前為止才賣掉6萬多,都是賣給零散的個人客戶,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零售商都不認可CSA的證書,也對他們生產的口罩沒有興趣。
庫房內積壓的口罩存貨 / 受訪者提供
他們更為擔憂的是,口罩是有保質期的,因為原材料熔噴布帶靜電,會緩慢釋放掉,所以兩年有效期過後,過濾效果就沒有95%了。他們最早一批口罩是去年十一月份正式批量生產的,至今已經過去半年以上了。
原因就在於加拿大CSA的口罩標準95PFE是因為此次疫情倉促推出的,根本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大家都對這個標準缺乏了解,只認美國NOISH的認證(含N95),歐洲CE認證,和中國GB的KN95等標準。
「你有NOISH證書嗎」成為他們遇到最多的問題,哪怕95PFE標準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從N95那裡複製黏貼過去的。
John介紹說,加拿大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沒有能夠及時互通,他們在向稅務局申請免稅的時候,就遇到了工作人員不認可他們口罩標準的尷尬局面,最後通過官方人員和稅務局相關人員溝通說明,才解決了問題。
加拿大衛生部科學顧問Amanda Jones也在公開演講中承認,本國立法認可新標準的進程非常緩慢,各個省也都沒有發布臨時命令來認可加拿大衛生部授權的產品。
本國人都不清楚的標準,在國際上更加不作數。像中國、美國、歐洲的口罩標準都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可,通過認證的口罩可以在很多國家直接銷售,但是通過加拿大CSA認證的口罩卻無法在美國等其他國家銷售。
「我們至今沒有收到一個政府的訂單。」 John說,「加拿大政府先鼓勵你生產,等你真的生產了卻又不採購你的產品。」 他表示,這樣的結果就是企業會趨向於去申請NOISH證書,而不是申請加拿大本土的CSA證書。「申請CSA證書要花2萬加幣,申請NIOSH目前只支付200美金。」 目前CSA申請者也寥寥無幾,只有大概七八家。
口罩包裝環節 / 受訪者提供
Eternity公司已經著手申請NIOSH,但是證書下來的時間仍然無法預料,來自美國的郵件回復稱「在排隊中」,去年美國本土的企業申請證書平均時間為9個月左右。據John了解,NIOSH在疫情期間採取「美國優先」的態度,早已暫停接受國外企業的申請。NIOSH也回應記者採訪郵件說,他們會優先處理來自本國的申請,對國際製造商獲得NIOSH批准的時間表,他們表示無法預測。
而在現在的加拿大,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超市,採購時都會首先考慮從中國、印度、韓國等國家進口的廉價口罩,最近3M在多倫多的分廠也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口罩,有壟斷市場的趨勢,給加拿大本土口罩創業公司帶來很大壓力。
「不論是從中國進口,還是3M生產,在成本和價格上都有巨大的優勢。中國的口罩進口到這邊賣,價格比我們要便宜30%。3M公司獲得了加拿大政府至少2300萬加幣的投資,政府肯定會優先採購自己投資的公司,人們也更認可大品牌。」 John介紹說。
現在有好幾家一開始和他們一起投身口罩生產的企業都已經逐漸退出了,有的因為不熟悉情況設備和材料沒買對;有的生產了沒有銷路,只能關門;或者轉型成口罩經銷商。「下回再遇到口罩供應不上的時候,政府再叫企業家來一起來做,鬼才會做。」John說。
目前,加拿大醫用口罩製造商們已經成立了一個協會,遊說政府與他們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並敦促其儘快出台N95級別口罩的長期標準。CSA也公開表示稱,他們的標準已經經過公示,預計將於今年秋天最終敲定。在寫作這篇文章時,我向CSA詢問口罩標準認可度等問題, CSA表示這些問題與其提供的服務沒有直接關係,無法回答,他們也不方便透露具體客戶的信息。素里市政府沒有回應我的問詢請求。(責編 / 張希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vzqqHkB-4LL0rMd1f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