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該變成超前教育,父母要明白,盲目的超前會讓孩子輸掉一生

2020-10-06     群美育兒

原標題:早教不該變成超前教育,父母要明白,盲目的超前會讓孩子輸掉一生

開學沒多久,朋友就來跟我吐槽了。她兒子剛上一年級,在熟悉了學校的氛圍和基本規則之後,老師的第一堂課就是教孩子寫字。

結果回來一檢查孩子的作業本,發現因為「地」這個字寫錯了,被老師留了作業回來繼續抄寫,剩下的「天」和「人」倒是寫對了,不過還是七扭八歪的,不過朋友還是很欣慰,畢竟孩子可是一點基礎沒有,第一次寫字寫成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

晚上看到家長群里老師在曬優秀作業,看到別人家孩子寫的字,朋友都有點蒙:這字寫的比大人還好看,跟自己家孩子差距也太大了吧。

這些優秀作業不僅字的筆順和格式完全正確,有些比較簡單的字跟字帖上的都差不多,一看就知道上學之前練過了。

朋友不明白,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就能這麼「強」呢?我告訴她,這是因為現在都流行「超前教育」,孩子三四歲就開始上輔導班,沒上小學前會背百首古詩,會一百內的加減法,你什麼都沒讓孩子學,當然差得遠了。

「超前教育」真的好嗎?

教育部最近發布了一個「學前教育法徵求意見稿」,意見中有這樣一條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註:不得在幼兒園階段教授給孩子小學的課程,拒絕一切違背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活動。但是投票贊同「超前教育」的,還是有很多

所謂「超前教育」,就是指提前讓孩子的孩子接觸不符合年齡段的知識體系,提前完成知識儲備

正如我們上文所說,還沒開始上幼兒園,孩子就已經開始在各種補課班之間奔波忙碌,上了幼兒園開始學習小學內容,上了小學開始學高年級課程,不斷地逼迫著孩子「奔跑」,不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

曾有個「天才」叫魏永康,就是超前教育培育出來的孩子。

兩歲的時候,他已經認識了超過1000個漢字,四歲學完初中課程,十三歲參加高考,成績是602分。17歲,大部分孩子還在高中讀書的時候,他已經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了中科院,並且是碩博連讀。

如同開掛的運氣,讓很多家長眼紅,魏永康也一度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孩子的代言人,然而到他20歲,一切都戛然而止。魏永康20歲的時候,因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知識結構不適合中科院的研究體系,被中科院退學。

讓孩子贏在起點的超前教育,可能換來哪些不良影響?

超前教育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幼兒時期,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玩鬧,讓他們過早的接受枯燥的文化課程學習,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只能被迫學習,導致學習效率底下。

幼兒園就把小學的東西學完了,那麼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該幹什麼呢?失去了對老師教授知識的新鮮感,會讓孩子上學注意力不夠集中,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長此以往,只會導致惡性循環,扼殺孩子的想像力,成績變得越來越差,和家長的初衷背道而馳。

超前教育摧殘了孩子

腦子裡只有學習的孩子,能在生活中得到什麼快樂?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應該隨心所欲的玩耍,上學的時候才是恰當的學習時機。

兒童專家指出:孩子的能力發展順序是不可逆的。你知道不能提前給孩子添加輔食,知道不能讓孩子提前學站立提前學走路,那為什麼還會恨不得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就學會全部知識呢?

知識的海洋是沒有盡頭的,永遠都學不遠,但是能力就不一樣了。

在學習的跑道上搶跑並沒有什麼意義,讓孩子多掌握幾種能力,才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孩子能夠隨心所欲玩耍的時間不過四五年,你卻要強行提前他長達十幾年的學習時間,難道這不殘忍嗎?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的很精髓:「超前教育」不是「超前」而是「炒錢」,父母只是為了通過孩子的「聰明」來讓自己更有面子而已,然而贏得了一時的面子又能怎樣呢?讓孩子輸掉一生真的值得嗎?

那麼,可能有家長問了,孩子的學前教育應該怎麼做呢?

早期教育而不是超前教育。

所謂早期教育,不是強行給孩子填鴨,而是注意培養0-6歲的孩子綜合素質和能力。

我們來看一下德國人是如何做的。德國的幼兒園,教授的是認知和規則,而不是知識教育,他們的孩子上小學了才會學習寫1234。

雖然作業內容簡單,但是教育思路卻不簡單,從實物到建模到抽象,完全是按照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的。尤其是幼兒園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孩子常識的培養,更多的進行的是戶外互動,比如參觀警局、圖書館、農場等等。

給孩子立規矩,也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會告訴家長,只有在小時候給孩子樹立好規矩,才不會讓他在長大之後變得隨心所欲。

對於孩子的自我認知,德國幼兒園也做的很到位,讓孩子自己決定休閒時間應該如何分配,引導他們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慾望,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這樣一整套流程走下來,可以說是給孩子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小學生活。

結語:

雖然國內的大環境如此,沒辦法滿足這種早期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們的家長也更應該注意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要用「填鴨式教育」硬著頭皮給孩子灌輸知識,這樣只能起到反作用。

你會給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育兒經驗。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uvl_XQBURTf-Dn5C8De.html